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司马当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4270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与时俱进的“拆迁”

已有 710 次阅读2012-5-21 01:35 分享到微信

前些年,中国的拆迁如日中天的时候,有人讲了德国“磨房”的故事。不久就有媒体“辟谣”,说那仅仅是一个传说。再说咱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拆迁怎么能与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拆迁相提并论呢?

后来有人在浙江奉化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蒋介石当上中华民国的总统之后,想把自己老家的旧房子扩建一下,怎奈隔壁卖千层饼的周顺房的主人不同意,甚至还放出话来:“瑞元(这是蒋总统的小名)当皇帝了,他让我搬,我不得不搬,只是这话你让瑞元亲自来说。”

蒋介石闻讯后,只好放弃自己的拆迁计划。

今天,当我们来到蒋介石故居,看到蒋家面临剡溪的大院右侧有一个“周顺房千层饼店”嵌在蒋家大院一角时,大概没有人会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只是有人认为蒋介石是新光棍怕老邻居,他碍于自己儿时的情面,不敢为了非“公益事业”强制拆迁罢了。咱们特色社会主义的拆迁都是为了“公益”,官员们从来都不肯谋私利的。

然而,就是为了公益,在中国古代的拆迁上也表现得十分文明。

西周共和二年(公元前840年),周历王姬胡为扩建王宫,要占用一个民间池塘,但苦于资金短少,一时付不起足够的银子,便差人去与池塘的主人鬲从商量,并保证“待秋后按市价分毫不差一应奉还”。鬲从不依,说他要靠池塘养鱼育藕谋生。周历王只好给鬲从在宫中安排了一个工作,并承诺秋后依约补偿,鬲从才让出池塘。

北宋时,宋仁宗想扩建皇宫,要拆除皇宫周围的民宅,但老百姓不同意,宋仁宗只好作罢。于是北宋的开封就有了一个有史以来最小的皇宫,仅相当于一个节度使的府第。

到了清代,清朝为避免满汉矛盾,决定在北京推行满汉划城而居。顺治说:“朕反复思维,迁移虽劳一时,然满汉各安,不相扰害,实为永便,迁移补偿银勿托官员发放,汉人亲自赴户部衙门,当堂领取,务使迁徒之人得蒙实惠”。他是担心拆迁费用被贪官克扣。为了安抚民心,他还下旨“凡迁徙之人,先给赏银奖赏”,什么时候搬迁,在半年之内悉听其便,不得催逼。结果只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汉人就搬迁完毕了。

在腐败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和封建社会中,科学技术不发达,他们有的没有推土机,有的甚至没有枪支,所以他们不敢得罪民众,不敢强拆。而在我们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里,科学技术发展那是相当地快,有了推土机,有了大吊车,还有了黑社会和枪支,只要哪个官员为了自己个人的“公益事业”,想拆哪个民宅,无需自己出面,只要跟黑社会勾搭下,便有人会开着推土机或大吊车前去强拆,哪怕民宅里还住着人,他们也不会停下推土机的履带……

这实在是我们有别于古今中外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步,让我们的拆迁水平也与时俱进地发展到当今如此水平。

 

 

参阅文献:《皇帝怎么拆迁》载《中外文摘》2012年第7期,作者:李兴濂。

与时俱进的鈥湶鹎ㄢ

与时俱进的鈥湶鹎ㄢ

与时俱进的鈥湶鹎ㄢ

                  部分拆迁的壮观情景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