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中???慈善基金? //www.sinovision.net/?444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告全球華人書

已有 1274 次阅读2010-1-14 14:45 分享到微信

                        告全球华人同胞书!                 

 我挚爱的全球华夏同胞们:你们好!     (译自原创俄文)

我们是一个半世纪以前(公元1862年),被迫流落到沙俄(今中亚地区的)华夏回族人。在当今,世界各地几乎都有华人居住和生活,甚至是几代人都在异国他乡度过。在很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华人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曾经到过许多华人居住国,华人在那里的影响和地位都很显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与中华祖国的关系也非常的密切。好多华人居住国,当你走进那里的华人居住区时,你会感觉到,好像是在中国的某一城市或是某一村落里。那里的报纸是中文的,人们的服饰、起居、饮食习惯都是中国式的,就连店铺门牌都是中文的,不仅如此,他们有自己的中文学校、华人康复中心、华人儿童中心、华语学习中心、以及各种华人协会组织和商务处,由于华人在所在国的重大影响,所在国的政府机构的相关人士,为了方便与华人沟通,都纷纷学起了中文。最引人注目的是,还有很多华人精英,已在所在国的政府机构,任职做官和参政议政。当我们目睹了这一切时,不禁联想起我们中亚华人,与之相比,反差很大。面对世界各地华人的状况,同样是华人的我们,是羡慕不已,感慨万千……

我们中亚华人在中亚已生活了一个半世纪了,对于自己与全世界华人的这种截然不同的状况,开始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将这一问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华人为什麽会在异国他乡人文精神会如此地朝气蓬勃呢?第二,是中亚华人为什麽别说是在中国国内一般人士所不了解,恐怕就连中国一些上层人士,也未必都知晓,就在近在尺咫的中亚,还有一群日夜思念祖国母亲的华夏儿女生活在那里。

平心而论,应该说,中亚地区与中国山水相连,相互距离只有几百公里的陆地行程。空中航程只需一个半小时。所以陆地行程和空中航程如此之近,但中亚华人却与中华祖国的关系如此的遥远和陌生,而且这种现像已持续了一个半世纪。

所以,无论如何中华祖国都不应该,对飘泊在中亚的,血脉相连的中华同胞而如此的陌生。但是造成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又是什麽呢?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在探究其中的原因,并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几位俄联邦的历史学家们,与他们讨论和交谈,特别是走访了中国的一些历史学家,经过这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其中的原因和结果终于出现了;

第一;华人之所以在异国他乡的取得成就,是那麽的了不起,而且被所在国如此的器重和信任的原因是;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以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优良品德而闻名于世的。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也必然是,在一个有着宽广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既古老文明而又历史悠久的国家的哺育之下,才会发展形成的。特别是在近短短几十年内,中华民族用自己的高尚智慧和努力拼搏取得了,其他国家在两百年的过程才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一辉煌成就,令当今世界刮目相看,举世瞩目,被誉为是世界经济一大亮点,更是一大奇迹。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做后盾,努力勤奋的华人才扬眉吐气地、胸有成竹地、理直气壮地,在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为国争光,为所在国奉献着智慧和经验。更为中华祖国赢得了许许多多的良好声誉。在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新加坡的华人,他们与中华祖国的关系,那是由来已久的。中亚回回华人与东南亚的华人尽管是在同一时间,因同一事件而远走他乡的。但自18世纪末,华夏儿女被迫到达东南亚以后不久,以孙中山为首的近代革命运动,就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风云而起,腐朽残暴的满清政权,很快就被推翻了。中华民国的建立,也大大推动了东南亚与中华祖国的互动关系,特别是1949年以后的,新中国的成立,确认了东南亚华人的身份。

第二;中亚华人之所以那麽的封闭,和不为人所知的真正原因是;18世纪末,回回人几乎被满清政权斩尽杀绝,索性所剩无几,最终他们被迫无奈,在走投无路情况下,为了求得和保留最后一丝微弱的生存权,眼含着别乡离土的热泪,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华祖国的那一片故乡热土,进入了当时的沙俄境内,而沙皇俄国至少在当时来说,就是掠夺和瓜分中国的列强之一,自然算是中国的对立方了。而恰恰中国的这一些人又去了对立方的那一边,

于是处在当时的那种特殊形势之下,满清当局颇费心思地得出了一个,所谓的必然举措;就是一定要跨境拿办。对那些未被斩尽杀绝的剩馀之人,至少要达到活见人头、死见人尸的结果。因此无数次地,向俄方交涉,希望能引渡,但都遭拒绝。于是又派杀手,巧扮货郎潜入俄境内来进行暗杀。回回起义军们得知这一消息时,就立刻高度警惕,时刻注意防范,使其最终没能得逞。但是他们的的那种高度警惕心,一时一刻都没有放松。一直不跟外界联系,特别是对于清国,(当时满清给中国起的国号),格外的注意小心。因此这种高度戒备心理,是伴随着这帮可怜的回回华人,在这个距离自己的故土国家,只有几百里之遥的异国他乡,度过了他们的孤独而又凄凉的漫长的一个半世纪……

回忆起这些历史往事让人心酸、伤感至极……

直到20世纪的80年代末,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和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两位先生,在商谈开放了两国边境以后,竟还有人问;现在可以平安回家去看看了吗?这种凄凉,令人毛骨悚然的胆颤,可悲心情,是我们现代一般常人无法理解的,觉得夸张之极,然而这个不同寻常的事实,这样不切合实际的心理,在中亚华夏回回人民心中存在着。但更让人心急如焚的是,直到今天,尽管中华祖国有派驻中亚很多的外事机构。可中亚华夏回回人的华人身份,还没有被中国官方确认和承认,更不要说与中华祖国有一种什麽密切的联系了。

殊不知:中亚回回华人与所有天下华人一样,他们也有着,一颗颗滚烫的爱国之心,和思念故土之情怀。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是怀着一个中华民族传统心理和情怀,他们的骨子里永远饱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骨髓,正所谓物以聚类,人以群分,回回华人自离开祖国到俄国以后,就单独聚居,与其他民族分开,为的就是不被他人同化,长辈老人们时时刻刻嘱咐下一代人说;在外面说俄语,在家一定讲自己的语言(华语),非常遗憾的是这种所谓华语,只是清朝时代的华语方言,与我们现在的华语是有一些区别的,但不是很大。中亚华人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华夏传统,他们将自己的村落叫营盘,将中国还叫清国。(意指满清国,可想而知他们对中华祖国的变化,是何等的陌生)。非常遗憾和痛心的是,他们在这异国他乡的一个半世纪里,虽然很幸运地保留了语言,但忘记了文字,为了使华语能永远保留下去,他们只能是用俄文字母拼读华语。

在中亚吉国的南方,有一个回回华人小村,那里的华人因为群体太小,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每年在纪念回回华人在中亚的居住年辰大会上,都有他们的代表的催人泪下的心声,他们说我们就像离了大羊群,断了奶的小羊群,什麽时候我们才能入群啊!

在中亚地区还有土耳其人、德国人、朝鲜人,他们都是在不同的年代里,因各种原因,被迫无奈地迁徙到中亚来的,同我们回回华人有着同病相怜的感受,在这里也度过了他们孤独的多半个世纪。但是他们比我们幸运的是,自东欧演变,苏联解体以后,南韩、德国和土耳其三国的政府带头穿针引线、搭桥,想方设法地促使国内,各种组织纷纷都派使团,前来中亚慰问和探访他们各自的同胞。并且在与中亚各国的协商和谈判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以各种方式资助他们的同胞发展民族文化和鼓励国内商人在同胞居住区投资,兴建本民族语言学校、医院等等,这其中特别是德国人,几乎是绝大部分的中亚德国人都已迁返故里。剩下的只有可怜的回回华人了。其实,这三国无论是论与中亚的距离,还是论国家的大小,以及国家文化的渊源,都无法与我大中华构成一个比例。

综上所述;华人在不同的国际大环境和社会背景之下,从祖国迁移到异国他乡,当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复杂的,是充满着酸甜苦辣的,以及那无法形容的一幕幕艰辛的场面。但是所有迁移或漂泊至世界各地的华人,无论他们是群体也好,个体也罢。最终都是以感叹的心情,而终生遗憾地客居他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个个还都念念不忘地叨咕着,老祖宗世代遗留下来的,叶落归根的悲痛和惋惜之民族情怀,于是在光阴荏苒,岁月流逝,风烛残年之时,极不情愿地、身不由己地、把自己的一把骨头无奈地还是埋在了他乡之土。

譬如;一百年前,因起义失败,临危不惧,宁死不屈,最终被迫无奈,在腐朽政权的咄咄逼人的追杀之下,而出走俄国的反清英雄白彦虎,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他入境俄国的几年后,就去世了。就在他奄奄一息的那一时刻,他对人们说了这样一句震撼人心的话。他说;等一切结束,恢复太平了,你们都回去,回到祖国,回到陕西老家,因为那里才是咱们真正的家,我是回不去了,你们日后回去将西安城墙上的土,抓来一把撒在我的坟头上,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是的,在事过一个半世纪的今天,人们可以用任何一种理论和历史观,去对他的行为进行评价。但是无论如何,总是抹不掉的是,他的那份眷恋故土家乡的赤子之心,那种当时绝无仅有的禾黍之悲和痛苦之心情。

我们似乎明白了,所有海外华人的最终心情,无论当时他们是以哪种原因而远走他乡的,但是那一片片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没有亏待他们,他们对祖国家乡的那份眷恋之情,是不以任何因素为前提的。中华民族的这种代代相传,非常难能可贵的民族传统情怀,会鼓舞和牵动着一代一代的天下华夏儿女的,祖国情、家乡情,使之更加长远和深厚……

也许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那样,如此的眷恋家乡。而世世代代地,总结出了,一个已深深渗入和凝固在中华民族骨髓里边的,"叶落归根"之民族传统情怀。中华民族的这样一种爱护和思念祖国故土及维系故乡亲人的寻根情怀,作为中国人应该去面对和正视,那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一点,非常有必要。对此,要深层次地加以探索和思考,中华民族的恋家情怀,如此地深度和浓厚,那是难能可贵的一种东西,它必将无疑成为全球华夏儿女,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动力。

纵看全球华人的情况,几乎都有与中华祖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有机的互动。甚至,有一些国家将华人在他们的国家的居住,当做是与大中国发展良好经济关系的一种资本和筹码,还有些国家和政府,因为大量给予华人在本国的许多优惠政策和无微不至的关照,而赢得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人民的欢迎,从而大大增进了两国的友谊和贸易往来,甚至是长期享有中国无息贷款资助。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良好氛围,所有华人居住国与大中国一直

保持着,保持着发展相互投资以及健康而又稳定的良好外交关系。

因此我们中亚华人,不能再甘愿寂寞了,我们要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事业。俄罗斯人和中亚突厥民族称我们为东干人,但我们更认为我们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因为我们的血液里边,流的永远是中国血。我们的语言是华语,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式的。我们的饮食起居和民族传统都是中国的,不是别国的。虽然因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们现持有双重语言,但我们更注重我们自己的语言,既然如此,我们要找回自己的母语文字,不能只会说,而不会书写。我们向所有天下华人呼吁!伸出你们的同根同族的爱心之手,帮助我们中亚东干(回族)慈善基金会,该基金会正在努力和致力于为所有中亚华人,和中华祖国之间搭起一座互动往来的,娘家的、祖国的、故乡的桥和路。从此可怜的中亚华人在这异国他乡,背井离乡地、战战兢兢地、小心翼翼地度过一个半世纪的明天,会高高兴兴地、喜气洋洋地、满怀信心地回家去看看,而且是常常回家去看看,祖国家乡的巨大变化和发展。

不仅是这些,我们还将要在中亚回回华人区建立华语学习中心、华人文化中心、中亚华夏历史博物馆、唐代诗人李白纪念馆,因为我们这里(中亚碎叶城)是他的诞生之地。让全世界的华人都知道,在这里还有一大批不为人所知的,孤独的华人群。

                                                                                                  

                                  中亚东干慈善基金会  

                                                            mrg1969@163.com   tel: +996700889880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