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南方小子 //www.sinovision.net/?454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深院静静小楼空?秋来伴清风。烦情男女相思重,都向往,月下蒙胧。同窗他侣,满心花絮,纷飞似落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七绝*七月十四日

已有 716 次阅读2018-9-1 06:07 分享到微信

大雨纷飞灰濛濛,
孤魂野鬼笑吟吟。
阎王关起门一扇,
阴府人间互不侵。



附:鬼节或中元节的前世今生(整理自网上)
 
一、中元节的由来 
 
中国的由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印度的由来: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二、中元节的传说 
 
(一)阎罗王开鬼门关。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二)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它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三、中元节的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四、与中元有关的活动
 
(一)普渡拜拜。中元节的艺文活动最主要的有:普渡拜拜—七月十五日下午,大家便开始准备黄昏的大拜拜。祭坛上各种牲醴及水果摆上几百盘,杀猪几十条甚或百多条,米谷整卡车,鱼山、内山耸立着,极尽铺张能事,与“做醮”相同。另请和尚或道士登坛作法诵经,引渡孤魂野鬼,回归天地,有时也上演钟旭道捉鬼等民间戏曲。  
 
(二)孟兰盆法会。孟兰盆法会—七月十五日是佛教所谓的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的法会中,和尚诵经,盆罗百味,供养僧众,功德无量。
 
(三)抢孤。抢孤是一种庙会活动。通常在每年的夏季举行。台湾部分民间在中元普渡后,会将祭祀的供品提供民众抢夺,称为「抢孤」。一种说法是为了与孤魂野鬼抢夺祭品,另一种说法是为了吓退流连忘返的鬼魂。
 
(四)放水灯。放水灯是广东省揭西县五经富镇流传的传统民俗活动。该风俗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五)竖灯篙。此项活动流行于台湾地区,所谓竖灯篙就是树上一根高几丈的木竿或竹竿,顶端悬挂写着“庆赞中元”的灯笼。竖灯篙于庙侧目的是普度之前招神祇鬼灵前来享用酒菜 。大体而言,竖灯篙一般在农历7月1日举行,由于7月普度活动以公普为主而私普为辅,各地竖灯篙大多由庙方进行,一般民宅不举行竖灯篙。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