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牢骚怪论 //www.sinovision.net/?48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牢骚怪论:“农民工”——社会变迁的历史印记

已有 663 次阅读2011-12-22 05:36 |系统分类:杂谈| 农民工, 社会变迁, 历史印记 分享到微信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得知,201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换言之,延续了几千年的“农村人口大于城市人口”的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必将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都产生深刻的变化。就拿“农民工”这个带有歧视性称谓的标签群体来说,是否能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从此摆脱歧视性的标签化称谓,又再次成了社会关注的问题。这不,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日前在谈及“农民工”这一称谓时就明确表示,这样的称谓本身就带有歧视色彩,呼吁社会慎用这一称谓。不过笔者认为,虽说“农民工”这个歧视性称谓因种种复杂的社会原因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消除,但却会永久地作为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印记而留存下来。

“农民工”——社会变迁的历史印记!何谓“历史印记”?说到底,就是可供后人追根溯源了解前人所经历的那段真实的社会变迁和历史真相。因此笔者认为,今天的人们不论抱着什么样的眼光对“农民工”进行审视,都应该思索“农民工”作为“历史印记”的意义。

首先,“农民工”是二十世纪末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新生阶层;其次,“农民工”这个新生阶层的出现,是中国从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标志着“农民工”是中国从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工业大国转型的重要符号之一;其三,“农民工”是中国大规模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为中国的城市现代化立下了不朽的汗马功劳。其四,“农民工”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社会城乡二元歧视的最后体验者,也有可能是城乡二元制度的最后终结者;其五,“农民工”是中国众多廉价劳力的代名词,是中国劳工制度缺陷的暴露者,是中国人权保护的硬伤疤……。正如中国农业部原副部长高鸿宾先生所言:“让中国农民过上滋润而有尊严的生活,体面、被人尊重,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也应该是我们社会的共同理想,否则他们即使做了工人的工作,也还被冠以‘农民工’,这岂非奇怪之事?”

总之,“农民工”这个被歧视的阶层,给今天的人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变迁反思,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改革话题,“农民工”这个被歧视的阶层何时被“消灭”,无疑将成为中国构筑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农民工”是被中国社会福利边缘化的弱势阶层,他们在公平就业、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户籍管理等方面都会遭到这样那样的歧视。由此可见,“农民工”不但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种过渡性耻辱,更是一种社会变迁的历史印记,可以预见的是,“农民工”这个带有歧视色彩的标签式称谓,将进入历史学和社会学的教科书,或者其他有关中国社会发展的教科书。换言之,“农民工”这个社会变迁的历史印记,在未来的历史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意义也不可小视。

                      20111222日星期四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