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牢骚怪论 //www.sinovision.net/?48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牢骚怪论:反腐成败在源头!(两会关注)

已有 819 次阅读2010-3-11 05:53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从远古到现代,腐败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国际性话题,世上只要有国家概念、官场概念、权力概念、利益概念的存在,腐败就不可能彻底得到根治,只是腐败的轻重多寡与制度和体制设计的优劣残全成正比关系罢了。

腐败来源于官场,腐败来源于权力,这是世人的共识,换句话说,只有手握权力的官场中人,才能产生令人厌恶的腐败。就中国来说,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告诉我们,权力从来都不是人民赋予给官员的,官员的权力是通过十年寒窗――科举应试――官场录取――天子任命这样一种程序而自生努力争取得来的。所以,在几千年封建历史条件下,为官之人没有谁会认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当官员手握权力后,首先想到的是报效朝廷,也就是报效国家,因为朝廷就是国家,无需对人民负责。古文曰:“立官以为治,官,管也”。朝廷设置官位官职,并授予官权,其目的就是让官员手握权力为朝廷“治理天下”。当然,封建社会对官员的监管同样设置有诸如都察院、三审司、巡案府等查办官员腐败的机构。

今天,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原因,尽管为官之人也有自身努力的原因,但全社会普遍达成的共识却是:官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也就是说,官员必须为人民负责。至于说真实的情况是不是这样,想必就是见仁见智了。不过,今天对官员的监管在体制上仍然设置有诸如纪检委、监察局、检察院等机构,其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打击和惩治手握权力的官员产生腐败。古今官场权力腐败存在着一些共同点:控制要素、权力滥用、官商勾结、官官勾结、欺上瞒下、暗箱操作、行贿、索贿、传贿、受贿等。两厢比较所不同的差异是:时代背景、科技差异、智能应用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还是如今的现代化社会,腐败就像官场的毒瘤一样,从来都没有根除过,只是古今对权力来源的认同不一样而已。所以,笔者认为,权力腐败现象是人类社会的“官场基因遗传”所致。

反观千百年来历代对腐败的打击和惩治,有识之士都在追寻腐败的源头,今天笔者在此也对腐败的源头拙见几句。上面提到一句“控制要素”,在此略作简要介绍:要素指的是从事商品生产必须具备的自然资源、生产资料及其他必备的外部条件(其中包括审批权力、许可权力、规划权力、配置权力、监督权力、查验权力等)。不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作为一个国家来说,只要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都必须控制在国家的权力之中,换句话说,就是控制在国家设置的具有管辖权、管理权、决定权和配置权的官员的手中,这就叫做“控制要素”。正是由于“控制要素”始终被官场权力所有,才有了腐败的第一源头,而“控制要素”这个第一源头又被一些有识之士称之为寻租要件,而“控制要素”这个寻租要件正是造成今天利益张扬时代的腐败泛滥,并且愈演愈烈,有朝着空前无后的趋势蔓延。毫无疑问,“控制要素”所包含的各个环节都在产生腐败,这已是公开的秘密。

那么,当今的腐败为什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呢?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曾经是这样感叹的:“中国作为一个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政府对市场稀缺资源的配置权力过大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权力过大是市场发育缓慢、腐败难以消除的最主要原因。・・・・・・很多管制的实施目的其实都是为了增加政府部门的权力和利益。今天的中国,大力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是减少腐败并改善经济运行效率的根本所在”。从吴敬琏先生的感叹中,难道不正说明官场权力手中的“控制要素”是当今腐败的第一源头吗?而更值得思考的是,难以遏制大面积权力腐败的却是第二源头――权力监督机制。腐败现象固然存在“一切向钱看”的私欲膨胀时代背景,但长期以来自上而下自己监督自己的自娱自乐式的监督方式难道就没有严重失职的责任吗?难道今天中国的权力监督机制还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吗?难道不应该追究严重失职的权力监督责任吗?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思前想后的问题。

计划经济时代,腐败现象为什么没有今天这么严重可怕,其原因是“控制要素”是控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配置权力中。首先,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是有限资源,而国家任何从事商品生产的法人企业几乎全部掌握在国家编制的花名册中,国家是通过分管各种具有配置权力对不同属性的法人企业实行有计划的定量配置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假如手握配置权力的官员要想徇私舞弊地搞腐败配置的话,势必造成其中另一些法人企业无法生存下去,这样一来寻租腐败的尾巴岂不是很容易地暴露出来吗?再说,法人企业即便是有心行贿具有配置权力的官员,没有多余的计划配置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话,手握配置权力的官员也未必胆敢冒受贿的风险,因此,行贿者就完全有可能落得过“手握高香找不到庙门”的尴尬。当然,笔者在此并非是有意“怀念”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时代,也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权力腐败者。笔者是要借此说明市场经济并非是“万能经济”,她为“控制要素”下的配置权力的确埋下了巨大的寻租和腐败的可怕空间,而全社会需要思考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堵住第二源头――权利监督机制的漏洞,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权力监督机制。

反腐成败在源头――“控制要素”和“配置权力”。综上所述,就是笔者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对中国严重腐败现象的一点拙见,假如这点拙见能对两会代表们在进行有关反腐议题的讨论时有所启发的话,就不枉笔者对两会的关注了,但愿如此。

                          2010311日星期四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