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fflllzk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0807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中關系策論(B)》

已有 801 次阅读2015-11-17 21:19 |个人分类:時政|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美中關系策論(B)》

《美中關系策論(B)》_图1-1《美中關系策論(B)》_图1-1

淺談中美關系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衆所周知,近代外交始于西方民族國家紛紛獨立之際,而奉行“民族國家至上”原則的外交則始于法國樞機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對近代外交有著深遠的影響。從拿破侖滑鐵盧之役戰敗到維也納會議,梅特涅時代的外交奉行“歐洲協調原則”即是歐洲的保守勢力出于共同的國家利益對革命勢力的遏制而團結在一起。俾斯麥統一德國後打破了均勢外交,奉行“現實政治原則”即以國家實力及利益來制定國家外交政策。正如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所說“國家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中國在1840年被迫打開國門後,實際上已逐漸淪爲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是列強角逐魚肉的對象。正所謂“弱國無外交”中國在新中國建立前基本上沒有自己的獨立外交。在此要討論的是中國在1949年後外交政策的變化。建國後由于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也有國家利益的考量,中國實行的是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即是與蘇聯結盟來對抗西方的資本主義世界。1960年因中蘇關系的破裂,中國成了“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既反美帝又反蘇修,事實證明這種純粹以意識形態外主,犧牲國家利益的政策是不可取的,從19601971年中國實行的孤立主義外交政策,目的是爲了維護國家主權。

  1972年的尼克松訪華打破了美蘇兩極格局,形成了中美蘇三角關系。中美聯手對抗當時如日中天的蘇聯,以遏止蘇聯的擴張。這個曆史性的外交轉變對中國的發展産生了重大的影響,中國不再以意識形態爲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據,而改以國家利益爲外交政策制定的基石。因爲對美關系的改善客觀上也促進了後來中國的改革開放。使中國逐漸融入了國際經濟秩序。當今的中國外交政策即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在蘇聯解體後,美國一超獨霸,俄羅斯雖已雄風不在,但對世界還有一定的影響力,歐洲離國家的形成還有很長的距離,暫還不能形成統一的政治實體。但歐盟一直希望聯合起來以擺脫美國的影響力。日本自1968年成爲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後一直在追求恢複正常國家的地位,以改變“經濟巨人,政治侏儒”的國際地位。而印度隨著經濟的崛起也想追求大國的地位,稱霸南亞。處理與這些國家的關系是當代中國外交的重點。

  而對美關系則是重中之重。衆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強權,二戰後一直扮演的是名副其實的“世界警察”角色。雖有些學者說美國正處于衰落之中,比如“911”後,伊拉克戰爭,還有目前的金融危機等,但其仍擁有無可比擬的超級實力。如何處理好與美國的關系將關系到中國未來的發展及複興。中國自改革開放後一直奉行“韬光養晦,決不當頭”的外交政策,也就是國家利益至上的現實主義外交。改革開放即是中國追求國家利益的表現形式之一。同時也表明了中國願意遵守個維護現今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作爲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成爲一個利益攸關者。而不是去打破或挑戰當今的國際經濟,政治體系。

  中美關系中最敏感的是“台灣問題”,“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它關系到國家的統一與複興。因爲國家實力的問題,中國尚沒有能力武力統一台灣,也承擔不起戰敗的後果。美國由冷戰時期的希望台灣成爲遠東不沈的航空母艦到現在希望台灣成爲亞洲民主的燈塔,美國之所以制止台灣獨立,維護“不獨”,“不武”的現狀是因爲台灣獨立會威脅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不願爲台獨而冒美國可能衰落的風險。中美都是當今世界的大國,雙方都具備使對方癱瘓甚至毀滅的實力,雙方都承擔不起戰爭帶來的後果,所以說維持台海現狀乃中美妥協的産物。但中美在政治體制,意識形態方面的確存在很大的差異,美國自威爾遜總統以來一直奉行理想主義外交政策,威爾遜認爲國際的和平只能寄希望于“集體安全”的體制。而只有民主國家之間才不會發生戰爭,如果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實行民主體制,世界將永享和平。他曾說“美國的締造是爲自由而建,而自由不僅是爲美國人民,也是爲世界人民,如不這樣,美國的榮譽將不存,實力也將消散。”這是典型的天賦命運說。威爾遜之後美國的領導人大都受其外交理念的影響。這也是爲何美國總是說“人權”高于“主權”的原因。筆者認爲人權,自由,民主理念的確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但美國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時候不全是理想主義,國家利益至上才是美國外交的基石。美國總是拿自由,民主,人權的幌子幹涉別國內政行美國霸權之實。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經濟關系越來越緊密,彼此不可分離,中國持有美國第二大的國債,有人曾說如果中國抛售美國國債,美國經濟可能崩潰。美國雖不斷指責的人權狀況,但仍和中國保持緊密的經濟關系,這是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除了經濟方面,還有朝核問題,核不擴散,恐怖主義,環保等國際問題需要與中國合作。但畢竟中美在意識形態分歧很大,出于對中國崛起的恐懼,擔心一個強大的中國會威脅美國在東亞的區域利益,甚至在全球的國家利益,美處心積慮的聯合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實行遏制政策。用美國學者米爾斯海默的話說:美國要在全球扮演戰略平衡手的角色。這也是他爲美國能永葆霸權所開的藥方。自蘇聯解體後,美國就希望在全球找到一個可能出現的潛在競爭對手,而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巨大,領土龐大的中國正符合美國的定義,而且中國仍實行一黨專政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因此小布什上台後就把中國定爲競爭對手,但“911”後出于反恐的需要,中國成了其合作夥伴。爲中國爭取了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當今的中美關系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如果中國經濟能保持穩定發展,中國經濟總量將在不遠的將來超過日本,2030年將可能超越美國。美國的全球戰略是不允許全球任何一個地區出現一個可以與美國抗衡的霸權,所以中美關系在合作中對抗在所難免,美國會繼續遏止中國的崛起,而台灣問題正是美國遏止中國重要的戰略棋子之一。

  以現實政治的觀點來說,不管一國的意識形態如何,只要其國家實力強大,都會追求國家利益的最大化,追求其國家安全的最大化,而中國也不會例外。所以從國家利益至上的角度考慮,中美之間的國家戰略是有結構性矛盾的,也就是說中美關系在合作中會有對抗,在競爭中又相互合作,但前提是中美均不打破目前的國際體系,中國也只有在當今的國際體系下才能夠和平發展。

  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中國社會內部面臨的問題才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挑戰和巨大考驗,如國內的産業升級,貧富差距,腐敗,環境,政治改革等。中國只有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維護國內的穩定,發展,而中共也只有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證明自身的合法性。外交是一國實力的體現,中國只有把眼前事情做好,同時兼顧長遠的發展,中華民族的複興才有望實現。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曾說:“新加坡在短時間內從第三世界發展爲第一世界,但新加坡國土小,人口也少,這樣的成就不算偉大,但當中國能從第三世界發展成第一世界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偉大”。

而中國此時仍任重而道遠。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