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fflllzk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0807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網採趣文《王岐山簡曆》

已有 926 次阅读2015-12-1 08:41 |个人分类:趣曲|系统分类:时政资讯| 王岐山 分享到微信

網採趣文《王岐山簡曆》
1948年7月生,山西天鎮人,1969年1月參加工作,198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西北大學曆史系曆史專業畢業,大學普通班學曆,高級經濟師。

    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969-1971年 陝西省延安縣馮莊公社知青

    1971-1973年 陝西省博物館工作

    1973-1976年 西北大學曆史系曆史專業學習

    1976-1979年 陝西省博物館工作

    1979-1982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曆史研究所實習研究員

    1982-1986年 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處長、副局級研究員、聯絡室副主任

    1986-1988年 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正局級研究員、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聯絡室主任兼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辦公室主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代所長、所長

    1988-1989年 中國農村信托投資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1989-1993年 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副行長、黨組成員(其間:1992.09-1992.11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1993-1994年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黨組成員

    1994-1996年 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行長、黨組書記

    1996-1997年 中國建設銀行行長、黨組書記

    1997-1998年 廣東省委常委

    1998-2000年 廣東省委常委、副省長

    2000-2002年 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

    2002-2003年 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3-2004年 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執行主席、黨組副書記

    2004-2007年 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北京奧運會組委會執行主席、黨組副書記

    2007-2008年 中央政治局委員

    2008-2011年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黨組成員,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組織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1-2012.11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黨組成員

    2012.11-2013.03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國務院副總理、黨組成員

    2013.03-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六屆、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第十八屆中央紀委委員、常委、書記。
*******************************

其父經曆坎坷

1950年代初運動一來,就有人把王家給查抄了,但到了1956年,建設部還是指名道姓,要把這位高級工程師調入北京。

記得那是1957年,我的父母從上海奉調進京,我和姐姐、妹妹隨父母到了北京。王岐山和我同歲,我們同住一個機關大院,而他也是上有姐姐下有妹妹。更巧的是,我們兩人的姐姐、妹妹又是同歲,因此兩家的三個同歲孩子,便常常“配對兒”在一起玩。

我父親是知識分子黨員幹部,可惜調到北京不久就領到一頂“支持右派向黨進攻”帽子,1958年報中央監察委批准,留黨察看二年,行政職務也一並撤銷。王岐山的父親,當年並未給我留下很深印象,他老人家性格內向,似乎不大喜歡多說話,倒是他母親給我留下很深印象(見下文),很久之後我才知道,王岐山的父親也是經曆坎坷。

王岐山的父親當年是建設部直屬設計院的高級工程師,1929年,他從南開預科考入清華大學,專攻土木工程建築。那時清華每屆也就錄取一百多人,王的父親1933年從清華畢業,在那個年代應該算“稀缺人材”。我後來聽王岐山說,他父親清華畢業去了青島,工作幾年,抗日戰爭便爆發了,他父親不願給日本人幹,青島自然是待不下去的。沒辦法,只好去了王岐山母親的老家——山東平度,在山區做教員。

當時的山東,遍地抗日烽火,不過,共産黨在山東有抗日根據地,國民黨也有抗日遊擊區,平度,剛好是國民黨的遊擊區。命運使然,平度的國民黨看到王岐山父親很有些抗日情緒,就給這位清華畢業的山區教員封了個“上尉”。及至抗戰勝利,青島成了國民黨的五大“特轄市”之一,城市建設迅即提上議事日程,王的父親當然返回青島,重操舊業——做城市規劃,搞土木建設。

1949年,國民黨給王岐山的父親買了船票,勸其從青島“撤退”台灣,可王的父親認爲:有能耐,有技術,共産黨來了也要搞建設,何必跟著腐朽的國民黨瞎跑呢?于是留了下來。沒想到1950年代初運動一來,就有人把王家給查抄了。運動後期,黨組織一查:王的父親的那個軍銜徒有虛名,因此,到了1956年,建設部還是指名道姓,要把這位高級工程師調入北京。

“文革”之後,王岐山曾和父親聊天,說起那段抄家往事,王父說,“也虧了那次抄家,受了驚嚇,從此不敢亂說亂動”。王岐山對我說,他父親的不愛說話,大約就是那次抄家留下的“病根”,不過,“文革”之前的反右派、反右傾鬥爭,他父親卻因爲“說話少”而躲了過去。直到“文革”爆發,一度領取過國民黨上尉俸祿的這樁陳年往事才被造反派再次“揪”了出來。

還好,“文革”來臨,知識分子都倒黴,王岐山父親那時除了挨批鬥,就是打掃單位衛生。而我的父親,卻不幸死在了“文革”批鬥會上。王老先生是2001年逝世的,記得1980年代初我調回北京,去父親的原工作單位申請落實政策,要求把“文革”被沒收的房子退回我家,在建設部,恰好遇到王岐山攙扶著王老先生也去談政策落實事項。看得出來,王岐山和我一樣,也是孝子。

我父親1968年去世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岐山的母親——機關大院的居委會主任——崔大媽。我父親的“問題”是1979年才平反的,整個“文革”期間,崔主任不僅從來沒有歧視過我母親和我們家,還常常悄悄跑到我家,拉著我母親的手坐在床邊,好言寬慰。

王岐山母親是1915年底生人,我母親是1916年初生人,“文革”的高壓氣氛下,遠親不如近鄰,我母親“文革”後搬離那個大院的時候,還再三叮囑我,一定要去和熱心而善良的崔主任打個招呼,那時候,崔主任早就退休回家了,但王岐山仍然常常回家探視母親,也不忘給母親過生日。

“惡毒攻擊雷鋒”

王岐山是1956年從青島轉學到北京的,比我早了一年。我剛剛轉學到北京的時候,是上海口音,王岐山則是青島口音。對于讀小學的那些往事,我基本都忘卻了,王岐山倒是好記性,他不僅記得我是上海口音,而且回憶說,剛剛轉學到北京的時候,班上還有一位山東籍的同學叫“蓋學良”,也有山東口音,因爲班上有人笑話他們倆,他們還和那些人打了一架。小時候,我和王岐山關系不錯,中學時代我們不在同一所中學,沒有很多來往,但“文革”閑得無聊的時候,我們還是常常在一起打籃球。

下鄉插隊之前,我曾隱約聽說,王岐山在北京三十五中(北京西城區重點中學)讀書期間,曾犯過“小錯誤”,受過“小批判”,很多年後,我向他求證,他犯的是什麽“小錯誤”,王岐山笑著說:“啊喲,那可不是小錯誤、小批判,是全校的大批鬥呢!”

聽他解釋,我才知道了原委:“文革”之前,高中年級的優秀學生,常常會奉命擔任初中對應班級的“輔導員”,王岐山讀高一的時候就擔任了初一年級的輔導員。那個班上有個同學頗傲氣,一次開會,他堅持說自己的世界觀百分之百沒問題。作爲輔導員的王岐山于是找他談話,希望他能謙虛點。

王岐山說,“那時候,高中政治課上正好在講艾思奇的哲學觀點,課余時間,我又比較喜歡看書,就把艾思奇寫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也找來看了,我贊成艾的觀點,從哲學高度看,說一件事、一個人,百分之百好,似乎太絕對。于是我在和這個同學談話時,講到這麽一個觀點:如果雷鋒還活著,他也不能說自己的世界觀是百分之百正確的。第一,從哲學的高度看,‘活到老,學到老’才是正確的;第二,一個人如果這樣說自己,未免太過驕傲……”

那個初一的同學當時表示同意王岐山的這番話,但後來,他把王岐山的這些“大實話”——特別是用雷鋒作比喻的說法給傳了出去,同學們傳來傳去,傳得多了,就走了樣,等到“文革”來臨,就有人把王岐山的這些話給“捅”了出來,這可不得了了,全校的大會上,同學們批判了“惡毒攻擊雷鋒”的王岐山。

下鄉插隊之前,解放軍奉命進駐學校,王岐山支持恢複學校秩序,軍代表當時就給王岐山平了反。這時候,那些曾經批判過王岐山的同學有點擔心,王岐山對他們說,運動來了,誰都可能說錯話,辦錯事……于是相逢一笑完事。

王岐山後來對我說,“很可惜,插隊之前,他們把批鬥我的照片、錄音找來,都給銷毀了。要是留到現在,其實倒挺有點紀念意義呢。現在校慶時,我和這些同學再次見面,大家都是很融洽的,談到往事,都是哈哈大笑”。
*******************************
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以來,不斷釋放推進反腐倡廉的強烈信號。王岐山領軍的中央紀委亦頻頻祭出“組合拳”。200天來,王岐山硬朗、務實、有爲的風格給公衆留下深刻印象。與此同時,中央紀委反腐新思路亦愈加清晰:“老虎、蒼蠅一起打”,讓群衆看到實實在在的反腐成果;“打鐵還需自身硬”,加強紀檢監察隊伍自身建設。
  治標爲主,今年還將打“老虎”?
  2012年11月履新以來,面對日益嚴峻的反腐形勢,中央及中央紀委主要領導高調發聲,一系列新思路浮出水面。“治標爲主”的提出,正基于這一背景。
  “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2013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爲反腐倡廉建設指明了方向。
  2013年1月23日,中央紀委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王岐山首提,當前反腐,要以治標爲主,爲治本贏得時間。
  輿論注意到,這個表述不同于之前“懲防並舉、注重預防”方針及“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的慣用提法。反腐研究者指出,過去,“標本兼治”曾被一些治標不力的地方用作搪塞之語,此次強調“著力治標”,顯示出中央打擊貪腐的決心和緊迫感。
  中央黨校教授林喆則認爲,這不意味著反腐基本方針發生改變。制度建設屬于長期工作,治標是加大懲治力度,治標中暴露出來的腐敗將有助于完善制度,最終實現治本。
  此表述或許源于王岐山在北京當市長時的“治堵”經驗。新華社曾披露,面對北京日益擁堵的交通,王岐山當時就指出,北京剛進入交通擁堵的曆史時期,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當前以治標爲主,爲治本贏得時間。
  此後,“治標爲主”思路進一步完善。2013年3月4日,王岐山看望全國政協委員並參加討論時強調,反腐敗既要堅持打持久戰,也要打好殲滅戰。
  事實上,“治標爲主、打大老虎”的策略,香港、新加坡當年也曾成功運用。香港廉政公署前副專員郭文緯接受《廉政瞭望》特約記者采訪時透露,香港廉政公署1974年成立,首個目標就是調查總警司葛柏,葛柏後來成爲香港司法史上首個因貪汙入獄的高官。此後,香港貪腐情況大爲好轉。
  鄭章遠是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多年戰友,上世紀80年代曾任國家發展部部長。當年,有人向政府舉報鄭受賄40萬新元。鄭章遠予以否認,並求見李光耀,但遭到李的拒絕。一周後,鄭章遠自殺。通過此事,新加坡人看到了政府反貪的決心,貪汙大減。
  “治標爲主”的反腐新思路,也被踐行在十八大後對貪腐官員的查處上。
  2012月12月6日,十八大後僅20天,中央紀委就宣布了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涉嫌嚴重違紀接受調查的消息。此後,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吳永文、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等省部級官員相繼落馬。
  地方的“治標”力度也在加大,各省(市、區)都在“較勁”。從十八大至2013年2月,各級黨委、政府及司法機關已經宣布了至少30名廳級以上官員落馬、免職的消息。今年以來,廣東至少查處了7名廳官。
  據悉,中央紀委也有辦案數量的要求,亦曾遭“設指標不科學”的質疑。但有分析者認爲,科學與否,要看是否出現了冤假錯案。目前嚴峻的反腐形勢下,一些地方紀委並非無線索可查,而是有線索不查,許多線索來不及查。因此,適當的辦案數量壓力,可以提升現實的反腐功能,實屬必要。
  事實上,自王岐山上任第一天起,人們就對其“鐵腕”抱有期待。輿論注意到,劉鐵男與王岐山同是山西人,二人有過工作接觸,劉被舉報時,正陪王岐山在俄羅斯進行能源談判。這個被認爲“有一定能力”的官員受到查處,體現出王岐山“鐵面無私”的風格。
  近日,《參考消息》轉引報道認爲,鑒于王岐山的強硬個性及家庭背景,加上習近平的強力支持,在反腐領域可能比前任有更大作爲。
  有反腐研究者分析,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間,中央共查辦省部級及以上高官30人,平均每年查處6人,今年從數量上看,並不出奇。但李春城、劉鐵男案之所以如此引人關注,一是兩人身處之“重鎮”,多年來無大要案;二是微博等新媒體的加入,激活了社會能量。以今時反腐之力度、速度,和過往的反腐頻率來看,今年打的“老虎”或將不止于此。
  “中紀委敢說話了”
  查處大要案件的同時,大家更爲關注的是,在“治標爲主”的新思路下,中央紀委將出台哪些具體舉措,遏制腐敗高發態勢。
  事實上,2012年11月30日,王岐山即在專家座談會上提出了著力點:“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加強自身建設”。這被認爲與習近平“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要求相契合。此後,一套著眼加強自身建設的“組合拳”相繼使出。
  “組合拳”始于財産抽查。早在2013年1月加強各地落實“八項規定”情況的監督檢查時,中央紀委就要求開展領導幹部報告個人事項的抽查核實。隨後,廣東、上海等地開始試點。盡管目前全國性抽查方案尚未出台,但王岐山已明確要求在巡視中先做起來。
  今年5月,有媒體披露“中紀委正進行內設機構微調”,外界反響熱烈。《廉政瞭望》獲悉,微調方案是,將黨風廉政建設室和糾風室合並爲黨風政風監督室,將執法監察室、績效管理監察室合並爲執法和效能監督室。合並騰出的人手,將進入新增的兩個紀檢監察室,專司案件查辦,以適應“治標爲主”的要求。
  與機構微調並行的,還有對委部班子成員的微調,兩者都旨在爲“治標”提供保障,後者引人瑕思。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監督如何才能到位?4月22日至26日的5天時間,中央紀委領導班子成員在王岐山帶領下,就貫徹“八項規定”等,約談了53名部委派駐紀檢組長。盡管“廉政約談”在地方上屢見不鮮,但中央紀委書記親自上陣,還是頭一回。
  “約談紀委書記,繃緊了全機關的‘弦’。”國資委紀委書記強衛東說。而在約談部委紀檢組長後,對中央紀委委員和省級紀委書記的約談也已展開。
  5月17日,新一輪“巡視反腐”打響。10天後,被稱爲“紀委自我開刀”的“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啓動,當天的電視電話會議只開了20分鍾。紀檢監察“清卡”的示範效應明顯:海南等地已將其推廣到全省公務員。截至6月7日,三亞各級紀檢機關已完成“清卡”,201名紀檢幹部報告“零持有”。
  “中紀委愛說話了。”資深時政媒體人馬昌博的感慨,反映出中央紀委推進“去神秘化”的努力。今年3月來,多項信息公開的舉措出台:公布內設機構框圖和紀檢監察機關處理信訪舉報等工作程序框圖;新成立的黨風政風監督室官員談“清卡”;信訪室官員首次亮相網絡訪談,就表態“要杜絕一切‘攔卡堵截’上訪群衆的錯誤做法”……
  有紀檢系統人士感慨,與過去相比,中央紀委不僅愛說話,也敢說話、敢表態了。這顯然與王岐山的推動分不開。王岐山以“敢講狠話”著稱,但沒有官話套話,每句話都實實在在,讓人一聽就能領會其思路要求。
  中央紀委的密集發聲,讓群衆看得見、摸得著,拉近了群衆與紀檢監察機關的距離,爲群衆有序參與反腐敗提供了有力支持。
  反腐難題何解?
  200天來,新一屆中央紀委動作凸顯出堅定性、策略性、客觀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會對紀檢監察機關的關注度、好評度。
  目前,巡視及清退會員卡工作仍在進行。然而,公衆對中央紀委“以更大力度反腐”的期待不止于此。
  幾名接受《廉政瞭望》采訪的專家認爲,目前被懲處的貪官仍是少數,紀委最近的幾大動作,如機構改革、巡視、清退會員卡等,本是應盡職責。
  “清卡”電視電話會上,王岐山的一段話意味深長:“這次活動標准並不高,既屬必要,又具可行,應是大家都能做到的。”
  事實上,盡管巡視、“清卡”均不屬新動作,以往落實中卻都存在問題。
  2011年,我國曾推行預付卡實名制,但效果差強人意。此次“清卡”推行後,北京一名高爾夫銷售經理表示,他們已將會員卡變成消費卡,卡不記名,查也查不到。
  在“治標”方面,群衆希望出台更多觸及和改變既得利益格局的措施,拓寬社會監督渠道,提振反腐信心。在“治標”推進的同時,加大治本力度是應有之義。近年來,各級建立健全懲防體系。但使“制度防腐”功效得以發揮,仍是艱巨任務。
  王岐山或將更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常務副院長李永忠觀察,王岐山的反腐戰略構想是,嚴肅整治紀律,反對特權,維護中央權威,恢複公信力。通過反腐成效以提振黨心、民心,爲實現中國夢奠定基礎。
  專家還有更多期待。曾進中南海與王岐山座談的反腐專家任建明告訴《廉政瞭望》記者,他力主通過設廉政特區破解反腐難題。“通過綜合治理,改革幹部選拔任用制度、輿論監督制度等,在宏觀上建立分權制約制度,再將其推而廣之,解決深層次問題。”
  中央紀委反腐200天,通過更新思路、懲治貪官、建設隊伍,燒起了熊熊“三把火”,但效果如何,還需進一步觀察。正如一名地方紀委人士所說,中央新領導的提法和措施是非常好的,“關鍵還是落實下去,從以往實踐來看,真正貫徹落實往往是最難的事情”。
************************
66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3月5號那天回到“老家”—北京市人大代表團參與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王曾經擔任北京市長,在聽北京人藝院長張和平談及文化體制改革存在問題時突然插播。
  “現在網上很時髦的一個韓劇,叫什麽星星?”王岐山問。
  代表們沈默。有年輕代表小聲提及:“《來自星星的你》。”
  “對,《來自星星的你》。你看,你們官員都不知道。”王岐山說。全場大笑。
  王岐山說,他此前也看過韓劇。笑聲之後的王岐山顯得有點語重心長:“韓劇爲什麽占領了中國?甚至漂揚過海占領美國和歐洲。前幾年他們就出了一個江南style。”
  王岐山說:“我也有一段沒一段看看韓劇。韓劇走在我們的前頭,它們的內核和靈魂,恰恰是傳統文化的升華。”
  《來自星星的你》的男主角都敏俊長相英俊,是一位400多歲的外星人,有一份大學教授職務,對女主角深情款款,還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超能力,多次挽救女主角于危難之中。
  66歲的王岐山也有過研究室工作經曆,精力充沛地忙著一份看上去可能是最忙碌的工作,對這個國家的反腐敗事業深情款款,根據中央對腐敗問題的共同看法,不反腐敗,可能就亡黨亡國。
  王岐山和都教授一樣,也是一位拯救者。
  政治局常委的書單
  “睿智的、有幾屋子書的都教授”是一個藝術創作角色,王岐山讀的書,可是實實在在的。他不僅自己讀書,還向別人推薦書籍。
  王岐山可能是最喜歡把自己的愛好說得極其詳細的領導人,一般來說中國領導人甚少在公衆面前談及自己極爲私密的個人生活和喜好,大多數談論的,也都是喜歡的運動,提到閱讀,也往往甚少談到讀什麽書。
  王岐山是個例外。他會說看韓劇、聽江南style,還跟美國總統奧巴馬一樣追看美劇《紙牌屋》;他推薦的幾本書,包括《舊制度與大革命》、《大清相國》和《公正》都受到各級官員們的追捧。
  王岐山很愛看書。
  1969年,21歲的王岐山到陝西延安馮莊公社插隊,成爲一名知青。知青生活艱苦,白天要幹農活,還吃不飽飯。每星期幹6天,周日休息一天。很多人會在休息時打撲克,但王岐山卻選擇了讀書。他趴在石板桌上看數理化,有時候甚至讀一本外國的經濟學書籍。
  根據媒體的公開報道,這本經濟學的書是王岐山從習近平那裏“扣”下來的。當時習近平在延安梁家河插隊。有一次,習近平從北京返回梁家河,中途在王岐山處借宿,兩人合蓋著一床被子,習隨身攜帶的這本經濟學書就留給了王岐山。
  插隊兩年之後,王岐山離開馮莊公社,到陝西博物館充當一名講解員,其後又以工農兵學員身份進入西北大學就讀曆史系,畢業後再次回到陝西博物館。王在西安參加了當時青年們組織的地下讀書會,甚至讀到一些禁書,比如威廉·夏伊勒所著,源于納粹德國檔案的《第三帝國的興亡》等。
  “文革”時期,各地盛行這種地下讀書會,成爲很多年輕人獲取知識、得到精神支持的重要途徑。
  1979年,王岐山回到北京,成爲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名實習研究員。3年後,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潤生看中了他,將他從社科院調到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其後,王還擔任了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的所長。在此期間,他沒有改變的習慣就是閱讀。
  即使後來擔任政府高級官員,王岐山在公開場合也會談及看書。在擔任北京市長期間,他反對官員講套話,說,“有這時間還不如省下來讀書”。2007年離任北京市長一職,在被任命爲國務院副總理之前,他也利用這一空閑時間“多讀書”。
  他把韓劇流行歸爲內核傳統:“文化産業的前景,還是離不開老祖宗的東西”,而這個結論是他“努力看書,從而悟出的道理”。
  王岐山喜歡讀書,也喜歡薦書。
  1986年,他在擔任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所長期間,就開始給朋友們薦書。當時,他推薦閱讀的一本書是日本前首相吉田茂所著的《激蕩的百年史》。這本書就是一本日本現代化發展史,從日本明治維新開始講起,到二戰後日本重建。當時在所裏工作的王振耀說,這本書其實是提醒大家日本在現代化中走過的哪些路我們需要避免。
  2012年,有兩本書因爲王岐山的推薦而聲名大噪。一本就是法國曆史學家托克維爾所著的《舊制度與大革命》,另外一本則是官場小說家王躍文所著的《大清相國》。
  這兩本書,王岐山早在2007年就推薦過。時隔5年,王岐山躍升中央決策層,這兩本書重新一夜爆紅。
  《舊制度與大革命》是王岐山在2012年11月30日,與反腐專家們座談時提到的。彼時王剛剛被任命爲中紀委書記半月。這本書闡述的大革命背景跟現在中國的情況有很多相似之處。
  《人民日報》曾就此評論稱,當前的中國和大革命前的法國都處于最繁榮的時期,物質財富的增加,催促了人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和敏感,對特權、腐敗和不公正的容忍度更低,所以繁榮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來。
  “這是一個值得借鑒的曆史經驗。”《人民日報》說。
  2011年,王岐山在西安看望大學時代的老師張豈之時,告訴老師,自己正在閱讀《舊制度與大革命》。
  “我問爲什麽要讀這本書?他講了幾點,說可以給我們一些曆史的經驗教訓。”張豈之告訴《博客天下》,自己當時還沒有看過這本書。“他講了以後我再看,我覺得他的介紹還是准確的。”
  如果說王岐山推薦《舊制度與大革命》可能跟其所學專業曆史有關,其推薦的另外一本書《大清相國》,可能更多的是因爲書中所刻畫的康熙重臣陳廷敬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一些人格理想。
  陳廷敬遊曆官場幾十載而不倒,但他並不是一名庸官,而是一名能官、廉官。作者王躍文曾說,陳廷敬自身過硬,而且敢于去碰觸一些難題。
  強勢反腐
  《來自星星的你》裏的都教授有底線,自己喜歡的女主角提交了一份抄襲論文,他會當場判爲零分。十八大後接掌中紀委的王岐山,對自己、身邊人和紀檢隊伍近乎苛刻。不通人情這點上,他有點像一個外星來的人。
  在王岐山身邊的工作人員眼中,他是一個風趣而且愛開玩笑的人,只是這些玩笑在涉及腐敗議題時會戛然而止。在兩會上,王岐山與代表們討論《來自星星的你》其實只是插曲,他更多的時間是在談“黨風廉政建設”。
  2012年十八大上,王岐山當選爲中紀委書記。總書記習近平警醒黨內,“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
  這位鐵腕人物如何反腐引起媒體熱議。
  半個月後,王岐山主持召開了一場與專家的座談會,會風突變。
  中紀委從2000年開始,就組織專家座談,許多與會的專家曾多次參會。在此次會議上,第一位發言的專家剛剛說了一句“尊敬的王書記”,就被王岐山打斷,讓其不要講套話,不要念稿子。
  “參加王某人的會議,不准念發言稿。”王岐山說。
  其後參會的專家們紛紛放棄講稿,從各個角度對反腐提出建議。對有些建議,王岐山連連點頭。而專家們的討論也時有“思想的火花迸出”。
  有觀察人士注意到,以往參會以刑法方面的專家居多,現在囊括的專家包括各個層面,行政、司法,甚至政治學,反腐有從事後嚴懲向通過政治制度設計、事先預防的方向發展的趨勢。
  在2013年1月份召開的中央紀委委員學習十八大精神研討會上,王岐山直接布置了“作業”,讓中紀委委員們在下午開會之前先交一份親自撰寫的學習心得,根本來不及召秘書代筆。
  運轉了10年的中央巡視制度亦發生了改變。2013年5月,中紀委派遣了10個巡視組到地方和企業巡視。與以往不同的是,巡視組組長不再是“鐵帽子”,而是一次一任命。
  巡視組巡視之後發表的通報也變得簡潔而尖銳,少談成績,多談問題。比如9月19日出版的《江西日報》在刊登第八巡視組的巡視通報時,全文一共1380字,65字肯定了當地的成績,243字直陳當地官場“收送禮金”“帶病提拔”等問題,再配以293字的嚴肅整改建議。
  5個月後,中紀委又展開了第二輪的巡視,此番重點放在了“一把手”的腐敗上。
  “己不正,何以正人?”王岐山擔任中紀委書記後,將相當一部分精力也放在了紀委成員本身的監督上。
  2013年5月27日,全國紀檢監察系統開展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要求系統內的所有在職幹部和職工,自行清退所有收受的各種名目的會員卡。
  王岐山的一位老友曾向媒體透露,前些年曾經有一位國企老總送給過王一張高爾夫球場的榮譽卡,後來王翻箱倒櫃地找出來還給了該老總。
  王對于自身的嚴苛不僅僅是在中紀委書記任上。早在擔任北京市長時,王岐山就表示,“要管好自己,還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邊的工作人員。”
  《南方人物周刊》曾經在報道中提及,王岐山在北京工作時,市政府給了一套房子,但王在上調中央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後,王就將這套房子交了出去。
  2013年9月,中紀委監察部網站正式上線,反腐舉報又多了一條權威的路線。王岐山身邊的工作人員透露,王岐山重視網絡反腐,他自己身邊還成立了一個網絡工作小組,專門收集網絡上的反腐信息。而中紀委秘書長崔少鵬透露,網站正是在王岐山的主導下建立的。
  網站的成立並不意味著線下工作的輕松。香港《鳳凰周刊》曾在報道中披露,王岐山要工作人員把上訪民衆當親人,接訪時不能踢皮球。
  甚至稱呼上也有要求,“看身份證後確定對方的年齡,大10歲以上要叫‘老叔’,大10歲以下的叫‘哥’,小的要叫‘兄弟’。一進來首先要握住手,然後另一只手半摟住對方,熱情地道一聲‘歡迎’!”
  與這些反腐舉措推出的同時,是重量級高官的紛紛落馬。公開資料統計顯示,從十八大後至今,落馬的省部級官員已達22名,平均每月有2人落馬。
  救火者王岐山
  都教授400年間從事過非常多的職業,醫生、公務員、律師、銀行職員和大學教授。王岐山的職業生涯中也從事過多個不同領域的工作,其中大多數時候是“救火”。
  王岐山畢業于西北大學曆史系,後來進入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研究室,擔任實習研究員。對王來說,這是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他也幹得很不錯。這段時期,他參與編撰了《辛亥武昌起義人物傳》和《民國人物傳》,展現了出色的文字功底和史料處理能力。
  “如果這麽發展下去,他肯定會成爲一名出色的研究員。”時任民國史室副主任的朱信泉說。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革”剛剛結束,中國這艘暫時擱淺的巨輪正在試圖調整航向,將重心逐漸轉移至經濟發展領域。
  也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王離開了曆史的故紙堆,逐漸轉向了與現實聯系緊密的經濟的研究,並且開始在官場嶄露頭角。
  這一研究領域的轉變跟兩個人關系緊密。一個是黃江南,當時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讀研究生,另外一個就是現在的社會學家李銀河。
  黃江南熱衷于舉行小型沙龍,認識了很多人,包括來自于《農民日報》的記者翁永曦以及李銀河。黃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問題高度關注,特別是對當時經濟發展上隱隱存在的“大躍進”風潮頗爲警惕,他提出國民經濟結構失調論,稱中國在80年代初可能要出現一次結構性的經濟危機。
  這一言論引起了李銀河的關注,她把朋友王岐山介紹給了黃江南。黃與王似乎“相見恨晚”,在黃眼中,王雖然是學曆史的,但“非常聰明,對經濟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非常快”。王提出向中央提交一份報告。
  四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包括黃江南、翁永曦、朱嘉明和王岐山,撰寫了一份關于中國當時經濟形勢的分析報告,由王轉交給姚依林。姚又將報告轉呈給了陳雲。最終這份報告達到了中南海,他們得到了一次與時任總理對話的機會。
  這是王岐山第一次擔任基層與國家掌舵者之間的聯絡者。其後幾年,他一直扮演著這樣的角色。
  1981年,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成立,該所與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是兩套班子一套人馬,由杜潤生掌舵。杜潤生賞識王岐山,在1982年將其從社科院調到農研室。農研室坐落于北京西黃城根南街9號,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爲“九號院”。
  在“九號院”,王的組織能力逐漸展露出來。他很快從聯絡室成果處的處長成爲副主任。他熱心、做事勤快,保持基層年輕人與中央的聯系。
  而王此時的工作模式亦露端倪。他不講套話,跟杜潤生彙報工作極簡短。
  王岐山在九號院待了7年,曾參與起草中央有關農村問題的多個一號文件,成爲一名農村問題專家,從1988年開始,他轉入人生的另外一站—金融。
  1997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廣東受到波及。作爲廣東的窗口企業,“廣國投”,即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發生嚴重資不抵債的情況。在政企不分的年代,“窗口型企業”享有政府支持,被視爲政府的代表。這也成爲廣國投可以融資的基礎。但在亞洲金融危機後,經核算,廣國投的負債率超出了政府的償還能力。爲此,王岐山決心讓廣國投破産。
  在廣國投的債權人中,有一部分是國際知名的金融機構。他們對王岐山的決定感到憤怒,表示要跟中國打官司。王岐山面臨雙重壓力,既要維護中國利益,又要考慮到中國金融機構在國際上的形象。爲此,他一方面堅持強硬,表示,廣國投的破産符合國際通行做法;另一方面,他也向國際金融機構解釋,窗口企業已經跟政府分離。
  王岐山成功處理廣國投破産事件,被贊“有理有力有節”。2000年,王岐山回到北京,擔任國務院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2002年,他又接受另外一項“救火”任務,被調往海南擔任省委書記,解決這個房産泡沫破滅後的海島經濟發展的方向。
  但王岐山在海南只待了5個月,剛剛提出海南要走“生態立省”之路,2003年4月20日,他就被緊急調往首都北京,處理這座因SARS襲擊而深陷恐慌的都市。
  王岐山將抗擊SARS視爲一場戰爭,在4月24日召開的第一次政府常務會議上,他直指,“軍中無戲言”,要求工作彙報“一是一,二是二”。
  王岐山放棄一貫低調的做事風格,主動走到媒體的聚光燈下,接受采訪,公開疫情,同時,他切斷汙染源、火速建立小湯山醫院,經過兩個月的努力,SARS疫情逐漸得到控制。2003年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北京從SARS疫區名單中消除。
  王岐山的“超能力”
  都教授的超能力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多次挽救了女主角的生命。而王岐山也擁有自己挽救危局的“超能力”:卓越的口才、與人交往的分寸感以及學曆史給他帶來的長遠眼光。
  “年輕時候的王岐山長得很漂亮。”李銀河在接受《博客天下》采訪時說,“我聽說,他小時候是孩子王。”
  英俊的外貌,在人際交往中會占有優勢,但是要成爲領導者,需要的是口才、交際能力和見識眼光。
  這點在王岐山早年的插隊生活中已經有所體現。從北京到馮莊公社,男知青們緊隨王岐山,女知青則跟隨王岐山的女朋友姚明珊。
  在知青們中間,王有很強的號召力。知青們有什麽問題,都是找他進行調解。不太聽話的知青也是由王來負責“調教”。
  王天生有調和反目者的能力,在陝西參加地下讀書會期間,有兩名學生“領袖”,因政治觀點的差異互不往來,但二人跟王岐山的關系都很好。
  在中國官員身上,幽默被認爲是一種稀有元素。當這種元素被用于外交場合時,會産生意想不到的火花。
  2008年,王岐山擔任國務院主管金融與貿易的副總理,開始介入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戰略經濟會談。在他首次赴美談判時,他將准備好的演講稿晃了晃又放回口袋,然後脫口談起他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看法。
  “在全球化浪潮發展的今天,各國經濟發展面臨很多新問題,美國存在保護主義也是正常的。”王岐山在講話中,一面體現出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理解,另一方面,他又開玩笑說,中國存在某些保守思想。“我們國家現在有的學者說,開放存在問題,開放得太大了,華爾街那批人太會賺錢,把我們的錢都賺走了。”
  直率和幽默的發言,令美國人耳目一新,連時任美國財長保爾森都成爲了王的崇拜者。
  美國《時代》周刊在2009年評選出的100位世界最有影響力人物中,王岐山占據一席。《時代》邀請保爾森點評這位昔日的談判對手。“我所認識的王岐山行事果斷,好學好問。他還有略顯頑皮的幽默感。他敢作敢爲,敢于接受任何挑戰,接手以前從未做過的事,並且取得成功。”
  而在王岐山老師張豈之眼中,曆史學專業出身的他,可以令他記住曆史上的經驗教訓。
  “一個學曆史的人後來去抓經濟,把潛在的才能發揮出來了,很投入。現在他抓廉政,最近請了一些曆史學家在中央政治局的學習會議上做了廉政文化的報告,講中國曆史上的廉政。”張豈之對《博客天下》說,“看來他沒有忘記著眼于曆史的經驗教訓。”
  曆史系畢業生王岐山把韓劇的內核和靈魂歸結爲“恰恰是傳統文化的升華”,《來自星星的你》中的男性形象,抛開時尚的外形來看,確實也傾向于傳統:年長、睿智、愛讀書、有擔當、綜合素質強,還擅長解決危機。
  有人說都教授給了對現實中的男性不滿的女性一個理想的標杆,那基層群衆對王岐山的好感很可能也有類似之處,他給了不滿官場陳腐氣息的普通人一個關于官員的榜樣。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