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传香居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1423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空性與慈悲

已有 436 次阅读2017-1-19 13:09 |个人分类:神佛劝修文分享到微信

修者今既入門修行,要以入世法融入出世的「空性」之地,何以如是言,且待一一說明白。

一個人有心向道修行,就要知道自己修行的動機與目標,如果修行只是在尋求自我解脫,那只是自了漢,成就有限,要有悲願,確立修行是為眾生得益,不是為了小我,有此認知之後,那麼修行才成為動人的、莊嚴的,也才是大乘佛法的真實義;大乘佛法以慈悲心為地,才能使萬法皆空找到落腳之地。

其意也可以說是「說空不空」,無我是空,慈悲不空。雖知無我而不斷慈悲,故空而不空,是因為行慈悲而不執有我,故不空而空。當一個修行之士不解空義的時候,就不能如實知道一切眾生和己身無二無別,則慈悲是有漏的,不是真正的慈悲,所以說,修行必先進入空性,才談眾生無別的慈悲。

眼前與修者談此空性與慈悲,是要提醒修者,無論修何法門,一定要進入空性才有真慈悲,這在「華嚴經」裡就如是云:「菩薩摩訶薩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於眾生而起一念親友想,設有眾生,於菩薩所,起怨害心,菩薩亦以慈眼視之,終無恚怒。普為眾生作善知識,演說正法,令其修習。譬如大海,一切眾毒,不能變壞,菩薩亦爾。一切愚蒙、無有智慧、不知恩德、瞋恨頑毒、憍慢自大、其心盲瞽、不識善法、如是等類、諸惡眾生、種種逼惱、無能動亂。」這就是菩薩悲願的顯現。

行修之人,用心觀照一下,如果菩薩沒有進入「一切法平等性」,如何能承擔眾生的惱亂,愛惜一切眾生呢?行修者入門修行,以入世法而行菩薩道,同樣要用心體悟此一切法平等性,進而於心念言行中知所一切法之無分別,對待一切眾生無分別性,這才是大乘的菩薩。

佛陀在「涅槃經」亦如是云:「我愛一切眾生,皆如羅睺羅」。(羅睺羅是佛陀的獨生子,後隨佛出家。)這無非說明了眾生如己子。菩薩與小乘的差異就在於慈悲,因為小乘只是求自己斷貪瞋痴,而菩薩則不斷,反而以它來度眾生,。大乘菩薩不斷貪瞋痴,非是菩薩有所執迷,而是慈悲眾生,所以不斷。是要把眾生從苦中救拔出來,而給了真實的快樂才是慈悲。體認「空性」才有真正的慈悲。

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就全看自己,一切法皆是空性,因緣而生而滅。一切法皆平等全是為眾生而有,且眾生同俱佛性,悟或迷全賴自己的精進心與初發心的堅持。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無有名相
下一篇: 修行在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