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宋昆谋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1640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教育使命:让每一个中国人走上自强不息之道

已有 1264 次阅读2016-10-12 23:16 |个人分类:教育理论|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中国人 分享到微信

       教育做什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答案。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格局日益明确的今天,在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和治理向深度迈进的今天,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因视角有别、语境不同而不止一个,不过照搬照抄国外的成果肯定不成,在历史的长河中寻章摘句也难以在现实中得到呼应,正确的答案一定要基于中国历史和现实,并被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所确认。发现、认清和确认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这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界的责任和义务。我认为,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走上自强不息之道。概而言之的自强不息之道,不是听天由命、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而是学而不厌、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是个别人,比如学者或企业家所为,而是人民大众践行之道;不是一个时段偶尔为之,而是为整个生命过程所坚守、不离不弃;不是课堂上、校园里的舞文弄墨,而是浸透在整个社会里的默默实践。
      要完成教育使命,社会必须保证知识供给。在互联网高度发达、并且依然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在知识走出了象牙塔、已经作为经济形态存在的时代,我国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知识供给。有报道称,在今天的非洲,网吧上网1小时2美元,开网页更是需要五、六分钟才能完成,由此可见,我国的互联网条件多么优越。我国的图书馆系统网络也日趋完善,资料丰富,图书借阅便利。在不远的将来,在个体服务、社区建设、中外信息交流方面,我国的知识供给环境还会进一步改善。
      要完成教育使命,社会必须保证文化供给。文化是一面双刃剑,文化可以促进教育使命完成,也可以阻挡教育使命完成。能够有利于完成教育使命的文化才是应该保留的健康文化。文化建设,对于传统文化,要有继承,也有有创新,我们要建设一种新文化,鼓舞每一个中国人自强不息。三十而立,这是在要求和鼓励年轻人要有一种应有的责任感,但是,这不是宣告30岁标志认知探索的完结;四十而不惑,这是对自我认知程度的基本确认,不是宣告学习已经没有必要,宇宙秘密已经被一览无余;五十而知天命,这是说自我感悟社会、自然的新境界,不是宣告已经实现了天人合一、我梵无别;至于六十而耳顺、七十不逾矩,都不应看成是对终生学习的思想禁锢,更不应成为否认自强不息的自我安慰。继承和创新我国的传统文化,鲁迅、胡适等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我们要当仁不让,继往开来,因为要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文化供给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甚至,我们的任务意识还没有明确起来。
       要完成教育使命,社会必须保证制度供给。撬动一个社会发展,不能不涉及制度,而社会制度才是引导社会发展的利器。凡是不利于完成教育使命的制度,要剔除;凡是有利于完成教育使命的制度,要不断设计出来、落实开来。例如,取得成绩要表扬,要鼓励,这是对的,可是,当这种表扬阻碍了今后发展或其他发展的时候,制度该如何设计呢?我们必须围绕鼓励每一个中国人自强不息来设计制度,而不能顾此失彼。明朝的王阳明,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军事家。他的思想成就和军事成就是在做完京官之后才完成的,按照世俗的观点,他的成就是业余完成的,可做可不做。王阳明可以尸位素餐,中华民族可以少了王阳明吗?我们的制度要支持这种自强不息之道。在印度,佛祖释迦牟尼,其得道时间在结婚之后,印度文化肯定了终生学习的宝贵价值。在美国,在博物馆、在学校,可以见到许多老者,甚至是耄耋之士悉心工作在岗位上。现实和国际比较表明,要完成教育使命,我国的制度供给大有文章可做。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