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畢殿龍 //www.sinovision.net/?5399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著名時政評論員、台海評論家。所寫評論注重問題方案的提供。輸入名字在各大搜索引擎均可搜索到作者文章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首場政見會:蔡多以攻為守 馬倡對比優勢

已有 795 次阅读2011-12-28 10:12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作者:畢殿龍 資深評論員

  今天晚上8點,台灣領導人第一場政見發表會,在台灣“中選會”主持下進行。這次政見發表會不同於前面結束的幾次電視辯論會。採取了每人一輪10分鐘,總共三輪發表自己的政見主張。這樣能讓三個參選人比較完整地陳述自己的政見、回應別人的攻擊。整個政見辯論會第一個發言的蔡英文,多以攻為守,成功回避、掩飾了自己的軟肋;馬英九則和扁政府的比較,來說明自己的政績;宋楚瑜則仍然採取左右開弓,打馬的力度大於打蔡的力度。

  第一個發言的蔡英文,在10分鐘的申論中,用近五分鐘攻擊馬英九。說馬英九傾向中國大陸、犧牲台灣利益,懈怠對美軍購、自我解除武裝。在談到治理方面,一方面指責馬英九口號治國,一方面大喊口號,連空心菜都做得不那麼認真。他會怎麼做只是用些散文詩一樣給人描述一番。蔡英文以攻為守,這是很聰明的,不需要正面論述,從而避開了自己的軟肋。而用隱含判斷,暗示和汙指馬英九傾中賣台邏輯和論述手法的運用,則也不容易讓人辯解清楚。因為要辯駁他的問題,你得先批駁她的論述是建立在一個錯誤的判斷之上的。而蔡英文以人民的名義說出的判斷,只是自己汙指的和人民根本沒有關係。

  馬開場柔性開場 兩韓緊張形勢和兩岸和平的對比 也談到了對兩岸關係地定位。馬英九以數字,自己任內向美軍購100多億多於民進黨時候的80多億。戳穿了蔡英文對自己的汙蔑,向人們展示,誰更才更能改善兩岸關係,捍衛台灣利益。但是,馬英九對蔡英文申論中對其汙指和臆想而來的東西缺少更針對性、更有力的回應。沒有發揮好自己兩岸政策的優勢。

  宋楚瑜申論則攻擊馬英九對蔡英文反擊不足,說兩人都沒有很好地捍衛“中華民國憲法”。此處對蔡英文傷害稍大一些。宋楚瑜以金門軍營被民眾闖入打傷軍官,來證明馬英九不能讓人安心,對馬英九的傷害,也十分新鮮熱辣。宋楚瑜辯論,仍是自信滿滿,沒有更多的準備,多為借題發揮。

  蔡英文第二輪發言,以呼籲馬英九宇昌案抹黑停止負面選戰開始,搶先提出歐債危機、東北亞局勢等問題,搶占論者的制高點。這段有些願景和實施方案 。因為 宋楚瑜第一輪到蔡英文的疼處,蔡英文輕輕帶出一句:宋楚瑜你盡可拿出一套完整執政的方案。言外之意,你宋楚瑜根本就沒有提出過完整系統的執政方案。話不可謂不重。

  馬英九與蔡英文相比顯得瑣碎、淩亂,對蔡英文上個階段回應的切入和表述不足。對宇昌案,沒有質疑一個領導人是否應該前輩面對民眾的質疑?是否應該嚴守分際、避開瓜田李下?舉例本想模仿民進黨的感性,但弄得四不像。不但讓格局縮小,論述也容易支離破碎。

  蔡英文第三輪的論述更加血腥火辣。直言,台灣今天的繁榮是中國大陸讓利、是大陸傾中賣台、犧牲台灣利益換來的,美國智庫對馬英九兩岸政策也表示不安,而 ECFA並沒有帶來馬英九認為的那樣的利多等。成功營造,馬英九似乎明天就要出賣掉台灣的民主和生活方式一樣的氛圍。馬英九第三次論述,仍然舉了很多例子,在兩岸政策對蔡英文的攻擊顯然準備不足,缺少即席的和強烈有效對等的回應。至少應該用簡單有效的反問。如,你不承認九二共識,怎麼就能夠保證和大陸有良好的溝通和穩定的關係?這期間是否做過這樣的溝通甚至努力?等等,用反問更有力量,來打消蔡英文對自己的攻擊。兩岸是馬英九的優勢武器,卻用得不好。十分遺憾。

  可能是新的辯論形式,這種辯論對一個人是比較有利的。他可以自說自話,攻守由自己。馬英九也許缺少更多這樣辯論的經驗和應對蔡英文政見角度的預案,無論是文稿還是回應都缺少大氣、尖銳。感覺文稿應該是大部分出於女子之手。馬英九對蔡英文的隱含判斷、暗示汙指缺少有力和明確的回擊。蔡英文儘管運用了汙指和隱含判斷等讓人不能一下容易說明的策略,有點不夠光明磊落。但無疑是成功的。宋楚瑜既然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和最可能的結果。所以他自然對這一的辯論不必費心準備。只要借力使力、借題發揮就好。也正因為此,他的話重復的最多。好奇和精彩已經不再。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