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求索者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497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少数省市财政贡献“供养全国”?官媒呼客观看待

已有 968 次阅读2018-1-24 19:14 |系统分类:财经分享到微信

中国少数省市财政贡献“供养全国”? 官媒吁客观看待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03:12 PM 

中国各省近日公布财政数据,有舆论指大部分省都负债“拖后腿”,依靠中央补助,只有少数省在赚钱“供养全国”,引发各界关注。

对此,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今天(24日)刊文,引述专家对数据进行解读,也对一些舆论误区进行澄清。

“侠客岛”引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分析,指“十二五”(2011—2016年)期间的五年中,中国全国31个省区市,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的为九个,依额度从大往小排序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辽宁,共计为国家财政“贡献”了14.7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3.04亿新元)。

剩下22个省区市则需要中央财政予以“淨补助”。根据补助额度从小往大,排序依次为:海南、山西、宁夏、重庆、陝西、吉林、河北、湖北、青海、云南、西藏、江西、安徽、内蒙古、新疆、甘肃、广西、湖南、黑龙江、贵州、河南、四川。“十二五”期间,22地共获得中央补助收入12.09万亿元。

为进一步说明情况,“侠客岛”文章按地区划分地方的“财政贡献”。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华东、华北、华南三个地区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其他四个地区(西南、西北、华中、东北)整体上需要中央财政予以淨补助。

文章引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指出,简言之,按各地公布的财政收入数据去判断这一地区对国家的“贡献”,或从财政是有贡献还是接受补助;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或者说衡量一个地区对国家的贡献程度,是不准确的。

这是因为,中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精细的一套财政收入和分配系统。

其中涉及两次分配:第一次,按照分税制的比例规定进行划分,形成中央财力和地方财力;第二次分配,则是中央统筹全国,看情况,再对各地进行“补助”。

此外,一个地方真正具有的“财力”,也不光是来自这些。除了中央-地方之间的分配之外,地方政府还有一些财政来源。比如地方债、上一年存留的资金、财政稳定调节基金等等。

文章举例说,像广东这样的经济大省,2015年的上年结余资金、调入资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资金,就占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0%以上。

文章最后总结三点内容指出,首先,少数省份对国家财力有净贡献、多数地区需要中央补助,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常态,从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存在。

再者,中央财政给各地“补助”,也是国家性质的职责所在。

此外,对国家的财政贡献程度,并不必然等于“对国家贡献程度”。一些欠发达地区在人力资源、能源资源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此外,一些地区对于国家领土安全还有重要战略位置,比如河南、黑龙江、吉林、四川、安徽等农业大省,给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因此商品粮的粮食补贴也就所需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