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黄河魂 //www.sinovision.net/?5939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欢迎来访,分享心情,顺致祝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闪光的足迹(刘治荣)

热度 1已有 1571 次阅读2024-5-21 09:02 |系统分类:家庭生活分享到微信

  

闪光的足迹(刘治荣)_图1-1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人这一辈子,无论穷也好,富也好,不管风也好,雨也好,都得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并且还得走实、走稳,这样才能在奋斗中,享受生活,从而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回忆过去,路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一路走来,这其中有泪水、有汗水,有坚持、有执着、有感动。

  我叫刘治荣,1962年9月3日(阴历八月初五)出生于永和县罢骨乡(现芝河镇)霍家沟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境贫寒。我上面有四个姐姐,是我家唯一的男孩,父母40多岁生的我,我父亲姓段名刘义,因父亲过继给我二爷爷,二爷爷过继给姓段的舅舅,一生娶两房,未生一儿半女,我父母共生育四男六女,其中三男二女夭折。我本应姓段,但因村里许多人和刘姓本家认为姓段的门顶不起,再是我大伯有四儿一女,二伯四儿三女,可谓是人丁兴旺,故取名为刘治荣,小名叫老九(我们叔伯弟兄排到第九)。还在本村为我认了干爹干娘,为的是好养活。故成为父母及姐姐们的宝贝疙瘩。为了照顾我,父亲让二姐退学,到现在二姐讲起都说没把初小上完,因当时二姐学习很好,常常是考百分。所以我的童年是父母和姐姐们精心呵护下成长的。

  1969年我上了小学,全村一至五年级都在一间窑洞里上课,只有一名老师,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周秀兰老师,也是当时罢骨公社联区校长裴振湖校长的爱人,周老师是我最敬佩的老师,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孩,还要给我们一到五年级上课,很辛苦。但她总是认真授课,每天都要批改每个同学的作业,还总是面带笑容,从不打骂学生。裴校长有时回来,还亲自教我们写毛笔字,他的字帖工整有力,到我五年级的时候,还让我上晚自习,当时同学段奇文到罢骨上学,剩下我一个五年级的。周老师辛勤的努力,给我们付出了很多,也是给我村小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74年至1975年期间,我在罢骨中学读书,我所在的班级也就是罢骨中学初二班,两年的时光里,因为我是跑校生,没有上过灶,也没住过宿舍。当时跑校生有下罢骨,延家河和我们霍家沟的几位同学。跑校生要自带干粮,不论是刮风下雨,冰天雪地都要背上书包,每天早出晚归,至于文化课,当时抓的不紧,因处在“文革”后期,只讲上山下乡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还有贫协进住学校。上的是忆苦思甜课,背诵的是毛主席语录和诗歌等等。夏天到村里帮助生产队割麦,秋天收玉米、拔黑豆,冬天上山砍柴。我记得在北则里割麦7天,下罢骨割麦5天,延家河割麦3天。虽然烈日炎炎,同学们都干得汗流浃背,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

  1975年7月16日,是我终生难忘的,这一天早上下着倾盆大雨,我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59岁,我们就这样失去了家庭的支柱。父亲在1974年秋患食道癌,当时县人民医院造影诊断为恶性肿瘤,要外出看病,因为没钱看不起。父亲在小队、大队当了一辈子村干部,而且是一名老党员,后经下乡干部帮忙,由大队、公社、县民政局每家救济30元,共90元。到山西省人民医院确诊为食道癌晚期,不能手术,所以放弃了治疗。就因为这救济的90元,父亲临终前交待我“不能忘了共产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上到高中”。

  当年,我没有辜负父亲期望,推荐上了永和中学高中,我们十五班的班主任是刘福才老师,永和县苏土村人,对人和蔼,讲话慢但风趣幽默。两年的时间,受张铁生交白卷,黄帅的反潮流的影响,实行勤工办学。永和中学校办向阳农场--李家渠每个班一个学期要到向阳农场劳动半个月。记得那是1976年9月12日,也就是毛主席逝世第3天,我们班要到向阳农场劳动,每组一个平车拉上行李、工具、书包。到永和大礼堂悼念毛主席后,出发步行15多里路,到李家渠农场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劳动锻炼。

   吃的是窝窝头,喝的是南瓜汤,住的是破窑洞,每天起早贪黑,加之地震预告,所以抽班里男同学每天晚上值班,三个小时换一班。虽苦也有乐,知识虽然学的少,但锻炼了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星期天还要跟姐姐、姐夫参加劳动,或给猪割草。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1978年又复习了半年,备战高考。半年的时间里,由于我在大姐家吃饭,她患上了白血病,三天两头去医院。那时的人们相信迷信,半夜烧香磕头,影响了我的学习,在1978年的7月7日,也是高考第一天,早上7点,年仅39岁的大姐离开了我,当时我想不去参加高考,姐夫硬逼着我去考试。虽然高考落榜,但我没有气馁,在复读的半年时间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对后来的工作帮助很大。

   从我记事起,父母就告诫我要勤快节俭,虽然我是家中宝贝疙瘩,但我懂得为家减轻负担,从八九岁起,挑起担水砍柴的责任,不论是烈日炎炎的暑假,还是数九寒天的寒假,每天上山砍柴。那时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搭伙,有时为了争一苗好柴经常生气。那时不象现在到处是好柴,全村家家户户用柴煮饭,近处早已被人们砍完,只有跑到好几里以外的山上砍。好柴有铁杆蒿、羊尔子、羊脑梢,落梅蒿和大花柴稍次些,好柴烧起来火头旺又耐烧,为了不发生争执,我引导大家统一砍,先给年龄少的,依次一个一个砍。我是捆柴和拐担子的好手,由我负责编腰子捆柴,然后挑担子,最后才是给我砍的,要是夏天我们担到河滩里,一起洗褂(那时候不叫游泳、洗澡)、玩耍,休息好了才回家。记得有一次队长派我和樊志刚、段奇文在通往罢骨的路上填路,门主干道路是土路,一下雨冲得坑坑凹凹,中午休息时到我们村,叫凉水井的下边是椭圆型的深水池,有2米多深。洗褂时,我不慎掉到了深水区,当时惊恐万分,一会儿下去了,一会儿脚一蹬上来了,喝了几口水,就这样持续了几分钟,还是两位哥哥把我拉上来。当时年龄小不觉得,现在想想都后怕,因为生死就在一线之间。

  上中学和高中后,假期没少参加生产队的劳动,锄地、割麦、修路,还有那时大搞农业学大寨,参加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平整土地,为的是一天能挣5分工,到年底分红时,10分等于七八毛,所以一天算下来挣三四毛。利用休息时刨远志,柴胡等药材,补贴家用。

  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毛泽东时代的我们60后,上学是不花钱的,小学在村里,没学费,用的石板、石笔,初高中一年学费2元,作业本正面写完写背面,特别是我中学跑学,高中在大姐家住,不交伙食费,共念九年书用不了50元。上学时筛过炭圪料,捡过麻绳、布头、玻璃,卖个一毛两毛,从来没有花一分钱买过吃的,都用于买学习用品了。记得12岁时腊月的一天,段奇文父亲(罢骨院卫生院院长)去县城办事,母亲让我把自家的两只大公鸡拿到县城卖,于是我跟随同行,从我们村到县城25里地,而路是山间小路,步行到县城已是12点多,来到原来的永和人行门前,也是就是现在的邮政所在,把两只鸡放到大街旁,也不会叫卖,只等人过来问,一直等到下午三四点,有一个老头只出一块二毛五,当时也不会搞价于是就卖掉了,牢牢的把钱装到口袋里,生怕丢了。到了食堂门口,五分钱一个饼子,肚子饿的咕咕叫,一想到马上过年了家里还等着用钱,于是饿着肚子,步行回家。

  16岁的后半年,也就是1978年的10月28日,经我姐夫介绍到交口卫生院做饭,还有一份工作是民办教师,我选择了去卫生院。12个人上灶,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到河滩里挑水七八担,那时个子低,有1米55,挑不起担子,要把担钩子转一圈才能挑起来,虽有些苦,但每个月有20元的工资,给家里增添了经济收入。

  现在回想,在卫生院工作共44年,先后在交口卫生院、坡头卫生院、县中医院、城关卫生院、阁底乡中心卫生院,担任过药剂员、防疫员、会计和办公室干事,还从事过理疗、针灸、按摩等工作,先后跟随永和县中医医院院长、全国道德模范王学诗学习中医一年,在山西省中医研究院学习针灸按摩半年,在山西职工医学院在职学习两年,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在针灸按摩治疗半身不遂、面神经麻痹和颈腰椎病方面有独特技能。

  1987年9月,我从坡头卫生院调入城关卫生院,当时我们两口每月31元,全家五口人,生活比较困难,我们夫妻一同上夜班,早上交班后骑自行车回村里种地,那时不是柏油路,是石子路,一不小心就可能滑倒,有几次摔倒,不管身上疼不疼爬起来继续赶路,因为把农活干了,晚上还要上夜班。地里干活拿的是两交面窝窝头,喝的是凉水。记的一年夏收割麦,由我妻子割,我负责捆麦和担的往家送,到了大中午,我回家送麦子时,段奇文的母亲,是我婶子叫我去她家吃饭,做的是汤面,当时又累又饿一气吃了两碗,婶子又拿罐子装了一罐汤面说,赶快给你媳妇子送饭去,至现在我妻子说起是一生中吃的最香汤面。就这样种了六七年地,吃了不少苦,还需要我几个姐姐和姐夫的帮忙,算是维持了基本生活,一年下来去掉化肥种子等开支,加之我村的地都是山坡陡洼,算总账收不到多少粮食。后来我妻农转非,成了正式编制,工资也相对提高了一点,再后来我也转为正式工,总算能维持正常生活了。

   1995年任城关卫生院副院长,199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特别是2011年1月担任阁底乡中心卫生院院长以来,自己本着组织的重用和领导的信任,以饱满的热情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凭借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使卫生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常年繁重的工作,导致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心脏病,于2012年在西安做了心脏手术。在术后恢复期间,仍坚持在一线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4年6月,临汾日报做了《患者的贴心人》的专题报道。2018年6月份,奇奇里村的一名汽车司机发生严重车祸,因离县城远,及时与卫生院联系,我马上组织人员赶到现场,伤者十分严重,有生命危险。于是果断采取一边抢救、一边护送的服务措施,及时将患者送往县级人民医院。由于抢救和 护送及时,病人保住了生命。三个月后,病人携带贵重礼物对我院表达感谢,被我和大家婉言谢绝,并告诉他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最后病人感动的说,你们的恩情我永生难忘。

   卫生院在我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首批获得全国中医药特色卫生院和全国百姓满意的乡镇卫生院。2012年时任山西省省长的李小鹏和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刘谦先后来我院调研,受到两位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我个人多次获得永和县“优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2年被评为全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201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2017年被评为临汾市百名好医生,201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暖心乡镇卫生院院长。

   无论在哪个卫生院工作,无论是什么岗位,都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由于从小失去父亲,又无兄长,养成了不善言辞,只会埋头苦干的性格,工作中从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因此受到领导的好评和同仁们的认可。我深知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最大的责任,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随叫随到、亲力亲为,将群众的小事当作好事,将群众的生命当作大事,将救死扶伤当作要事。无论是大事、小事都将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办。

  唯心中有愧的是对不起自己的老母亲,2014年5月4日,94岁的老母亲病危,家人多次催我回家,但由于当时医院有重病患者,脱不开身,病人转危为安回家后老母亲已带着最后一丝遗憾离开了我。作为从小失去父爱,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我,长跪不起,痛苦不已。作为独生子愧对母亲,但作为医生、院长,觉得问心无愧,我的母亲是一个乐施好善的人,她的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哪怕是要饭的来,她都会把自己吃的给了,一生为人和善,从不与人争执,我一直以母亲的为人处事为榜样。她对我们的家庭付出很多很多,她的逝世是我家的一大憾事,我为我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而感到自豪。

   工作几十年,我参与了两次疫情的大流行,一次是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一次是2019年12月开始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先前的非典型肺炎发展迅猛,但维持数月即被剿灭。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范围扩散,前后三年多时间,我们从2021年开始进行预检分诊,接种新冠疫苗,特别是2022年组织核酸采样,承受了巨大压力,付出了艰辛劳动。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我们乡镇卫生院全体医务人员放弃了休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防控一线。输入性病例在国内散发,也让"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更加重了。每天要对返乡人员进体温监测和核酸采样,我作为一院之长,不经经是安

   排任务,还要亲临一线,特别是全民核酸采样要参与一个村委,并且要将收集采样亲自运送到县人民医院,有时各村采样人员得上门工作,回来到晚上十一点多,我送到县医院已是凌晨时分。还有上门接种疫苗,有些老年人不同意接种,说怕有副作用,我亲自逐个做宣传动员工作,常常是村民晚上收工后,我们接种,半夜返回卫生院也是常事。卫生院按照上级要求,分别设立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每天消杀,从疫情物资和药品储备,到人员配备和履职,都不能有丝毫松懈。此外,还得参与宣传,发放传单,增强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消除广大群众对新疫情的恐惧心理,维护了当地社会稳定。2022年春节节假日,我们没有休息一天,周末常是加班加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和我们的医务人员守住了防线,圆满完成了任务对战疫取得绝对性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维护我乡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于2022年9月份办理了退休手续,正是因为疫情原因,在抗击疫情的岗位上多工作了五个多月,直到2023年3月10日才办理了交接工作。

  我的一生还有许许多多令人回忆的有趣之事,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今天,和同学们一样,写出我的故事,是从我的内心,感慨我所经历的一切。正是因为工作和生活的长期历练,成就我平凡而丰富的人生。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旅程中,我们都在不断追求、奋斗。经历了风雨,也见证了彩虹,让我们学会了坚韧与勇敢。让我们铭记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珍惜每一个难忘的瞬间,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梦想照亮前行的道路上,不后悔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医疗事业!

闪光的足迹(刘治荣)_图1-2


   现在我们两口子都已退休,育有一儿一女,都已成家,并且每家都有两个孩子,我不求子女们大富大贵,只希望他们平平安安。同时在这里,也祝愿罢骨初六班的全体同学们阖家欢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2024年2月20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威聯 2024-5-23 01:52
村官之子:相貌不俗,智商出众;家庭美满,事业成功。
回复 黄河魂的博客 2024-5-21 09:26
压题图片为李小鹏(时任山西省长,目前为中国交通部长)参观阁底乡卫生院。
回复 黄河魂的博客 2024-5-21 09:22
《六班同学》一书部分同学文章分享。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