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刘晓林 //www.sinovision.net/?595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lzzs@126.com自署玉龙阁主、九天居士。友人友情之赠思想、哲学、艺术、评论诸家,家之大,吾未敢受其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已有 1286 次阅读2010-3-24 23:56 |个人分类:文论集萃|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标签刘晓林  道德经  老子  2009-10-29 09:47

解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字意双解:
得道的人(在本质上)是没有私心的,他们与天下民众的心融为一体。对于善良的人和不善良的人都要善待,这样就可以获得善良。对于守信的人和不守信的人都要信任,这样就可以获得诚信。世间得道的人知道自己的“小”而谦卑收敛自己的行为,这样才会影响世间其他人的行为并使之趋于浑朴纯真。我们大多数的人多会注重事物的表象,而得道的人则会如婴儿般(可以深入到事物的本原)。
 
旁注:
得道的人也有私心,但他们的私心比我们通常认为上的私心要“广博”得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们把众人私心中的“共性”集中了起来。对于善良的人和不善良的人都要善待,对于守信的人和不守信的人都要信任。得道的人可以这样,你我则不行。因为得道的人能够控制事物发展的大局,你我则做不到。在此情况下,如果你我不加分析的运用就会陷入困惑中。整个宇宙间万物(包括人)的“一”(共性)、“二”(差异性)始终存在。换言,你我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对于有的人可能在善待、信任几次可能会奏效,对于有的人则可能永不奏效。得道的人一生对万物“一”(共性)的掌控比常人要多些!他们因为确实认识到了人类在“道”面前的渺小性而呈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谦卑;大多数人则很少认识到这一点,常把注意力放在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上。从而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飞扬跋扈,甚至惟我独尊。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