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刘晓林 //www.sinovision.net/?595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lzzs@126.com自署玉龙阁主、九天居士。友人友情之赠思想、哲学、艺术、评论诸家,家之大,吾未敢受其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艺术发展不需引导监管

已有 1295 次阅读2010-12-7 09:20 |个人分类:刘氏评论|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标签刘晓林  艺术  监管  引导  发展  2小时前

艺术发展不需引导监管――“全国美术发展专家座谈会”比较滑稽
刘晓林
 
偶然得知并看到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全国美术发展专家座谈会”的消息及主要议题,我感到比较滑稽。相关报道称:“此次会议紧密结合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集中讨论了美术领域应该如何从宏观战略、制度、措施中有所建树,营造出一个更为良性的美术生态环境。各位与会专家着重探讨了如下四个问题:一、如何认识中国美术的文化内质并在今天重建它的文化身份;二、如何建构一个出大师、出精品、出力作的美术生态环境;三、如何建构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格局中的话语权与传播渠道;四、如何在多元化社会中拓展政府职能部门对艺术发展进行引导监管的渠道。”
 
也许主办者想表达的整体意思自己清楚,但具体表达出来变“味”了!?我主观猜测座谈会的“主旨”可能是这样:怎样为当代的艺术从业者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以便使他们创作出一部分好的作品――或者反映时代的巨变和不同物体(包括人)的“风采”,或者反映创作个体内心对宇宙人生体悟的真情实感。两者兼而有之更好!中国的某些文化人喜欢将文化弄的“玄妙”(多采取拔高的方式,很少出现贬低的。)以此来显示自身的有文化。我有时候认真地想,也许所谓的文化人并非一定真的有文化!!只不过鬼使神差、音差阳错的结果使得通常的芦荟成为了美其名曰的龙舌兰。对于各位与会专家着重探讨的四个问题,我觉得只有第二个问题有研究的必要,但对于“如何建构一个出大师的美术生态环境”一事仍需严重商榷。大师不可求,其实在是世间的稀缺资源。生存环境(生态环境一词比较生态)再好,与大师出不出的关系不大。我们能做到的是对某些名家的“生态环境”给提供(建构一词很宏大)更好的生存环境。这样,或许我们能在名家中挖掘出大师来――历史比你我伟大,光阴比你我客观。某某是否归于大师还是交于历史和光阴吧!至于一、三两个问题虽然里面的“漏洞与歧异”仍然很多,但谈谈也未尝不可。比如,在今天重建中国美术的文化身份。在中国喜欢讲什么身份,只要有了身份就一切好说。没有文化的人有文化身份的当不在少数!究竟什么是中国美术的文化身份?再比如,建构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格局中的话语权。话语权的确需要分析的细一些,国家、组织、个体等都存在话语权――这里边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但对于美术而言,它要想有话语权只能靠作品本身。不可否认,美术(艺术)作为宇宙间的万物之“一”也存在价值与价格发生偏离的现象。话说回来,垃圾终归是垃圾――价格再高也是垃圾!艺术品终归是艺术品――在齐白石作品的价格与毕加索作品相差N多倍的时候,后者依然对前者的作品表现出莫大的钦佩!美术是人类通过自己的主观与宇宙存在的客观发生碰撞而产生出来的“造型”,对美术的优劣绝不是通过话语权来实现的。美没有精确的标准,但大致的一二三始终存在的!说什么如何建构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格局中的话语权实在是自欺欺人的自我麻醉而已!不是呓语又能是什么??
 
如果说前三个问题还或多或少存在“座谈”的零星必要,我认为第四个问题则完全没必要郑重其事的“座谈”了。“如何在多元化社会中拓展政府职能部门对艺术发展进行引导监管的渠道”这样的表述在语法上讲说得过去,但在表意上似乎遵循了“悖论”原则。“多元化社会”“政府职能部门”“艺术发展”“进行引导监管”――当这些词语组合起来时,我不得不惊叹于某些国人的伟大“建构”了!政府对于出现的经济现象进行调空,对于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化解,这是自然不过的事情。对于艺术进行引导就已经很可怕,在此基础上再监管就可怕的无以复加了。我们承认,艺术离不开政治、经济等诸多的影响与制约。我们同样要明白,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家发自内心那无法扼制的创作才是!这些伟大的艺术品里面也包括了某些特定时代的题材创作――在某些特定时代的伟大的艺术品里面一样承载着艺术家在当时对宇宙间“真善美”的最大限度去除了“虚伪”的“淳朴”感受。是因为政府职能部门对艺术发展进行引导监管的结果吗?不可能!怎么可能!!
 
九天居士认为,艺术发展不需引导监管。最起码,一个国家要想出现大师一定不需要引导监管。整体而言,“全国美术发展专家座谈会”比较滑稽,这是我在比较浅薄的认识下所得出的结果。正常情况下,上述的文字会得罪不少的人――但我仍然坚持我的认为!!
 
附:新华书画 > 正文
全国美术发展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0年11月27日 09:14:57  来源: 美术报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全国美术发展专家座谈会”于11月25日在北京西藏大厦召开。文化部艺术司诸迪副司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吴为山所长共同主持会议,邵大箴、薛永年、郭怡?、陈绶祥、田黎明、张晓凌、杨飞云、赵长青、王镛、梁江、陈醉、陈履生、高天明、李公明、刘伟冬、郑工、李一、牛克诚等全国美术机构、院校的领导、学者50余人到会参加座谈。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美术》、《美术报》、《美术观察》、《中国艺术报》、《中国美术》、《雅昌艺术网》等相关媒体,对会议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诸迪副司长首先发表讲话,他首先表达了王文章副部长对此次会议的重视,并代表王副部长向参会专家、学者们表示感谢。美术发展规划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机构的一些专家对我国文艺发展现状做了很多调研工作。中央领导同志也批复到文化部,希望多听取专家、学者们的建议。
    吴为山所长在主持中说,艺术家、理论家共同讨论中国美术的发展问题,并为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资源,正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时代责任感。
    此次会议紧密结合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集中讨论了美术领域应该如何从宏观战略、制度、措施中有所建树,营造出一个更为良性的美术生态环境。各位与会专家着重探讨了如下四个问题:一、如何认识中国美术的文化内质并在今天重建它的文化身份;二、如何建构一个出大师、出精品、出力作的美术生态环境;三、如何建构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格局中的话语权与传播渠道;四、如何在多元化社会中拓展政府职能部门对艺术发展进行引导监管的渠道。
    与会专家经过深入细致的探讨,分别对当前美术发展与繁荣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薛永年先生提出规范市场,保护艺术生态,对外传播,成立基金会以及设立国家美术荣誉制度等五个要点:邵大箴先生重点谈了政府介入,人民团体在建设中各自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问题。郭怡?先生、田黎明先生对中国美术的特质特别是中国画作了深刻的阐述。张晓凌、高天明、刘伟冬针对如何通过美术创作特别是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塑造中国美术国家形象和推动中国现当代艺术大家的问题作了中肯的论证。专家们还讨论了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美术,创作出具有中国精神的、具有中国气派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美术作品,以此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与审美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美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文/王平、张南南)
  • 作者:刘晓林 | 标签: 刘晓林 中国 气派 美术 美展  | 阅读212 | 2009-12-26
  • 以前的部分文字,现在的部分文字。
    2009-01-08 18:18

    我的中国气派之惑
    刘晓林
        
        气派的通常解释:[manner;style;air]态度、作风、气势、气概。中国气派指的是什么呢?中国的气派。这不跟没说一样吗?美国、法国、日本有没有各自国家的气派呢?如果有,它们与中国气派有区别吗?这不跟没问一样吗?气派一词无论虚实褒贬我们可以理解,但中国气派我却迷惑了!
     
        现在中国出现了铺天盖地、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中国气派: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教育研究需要中国气派、网络文化该有中国气派、买官以获大利是中国气派、北京国际音乐节尽显中国气派、建设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气派的精神图式、打造“中国气派”的“迪斯尼”、专家呼唤“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
     
        中国气派是指汉唐帝王的睥睨列国、振袖拂星吗?是指成吉思汗、毛泽东等人的驰骋疆场、挥斥方遒吗?其他呢?委婉含蓄是吗?大智若愚呢?平心而论,以上都有但无一尽全!如此以来,中国气派真的让人不知道如何来理解了!?
     
        以上是前些时候的文字,今天续写。最近中国美术界对中国气派很是青睐,在第11届全国美展的展览现场我再一次目睹了醒目的“中国气派”的“标语”与相对应的作品。我真的迷惑了,难道这就是你我心目中的“中国气派”?什么样的事物才有气派可言?当然“做”出来的算是其中一类,自然呈现出来的也是一类,我倾向于后者。面对当前整个美术界纷纷“做画”的现状,我对“中国气派”(的提法及其所为)真的底气不足!“纵然笔法窥唐晋,已是雕虫路隔歧”,何况我们的笔法还与唐晋差得太远,只不过在精雕细琢上有些令人有些惊讶的“慢活”而已!?
     
         我的中国气派之惑,真得把我给“困”住了!
     
    注:关于中国绘画的“做画”另文阐述。
  • 分享 94 次阅读 | 22 个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