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www.sinovision.net/?63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黄康俊:我的听海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第一刀(二)

已有 3496 次阅读2010-2-26 12:13 |个人分类:传奇人物|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中国第一刀(二)_图1-1 

第二章

少年“刀王”梦

  清朝同治(1845年)年间,阳江城工商业方兴未艾,南粤10多个府县客商云集于此,尤其促进了阳江刀业的发展。阳江城的造刀行业自成格局,在城中一条小街上,渐渐聚集了数10家以打铁制刀为主的店铺,人们称这条小街为“打铁巷”。

  打铁巷一爿草棚铁铺。墙边不知几时被人挖开了个小洞。一双小眼睛从洞中往这边瞅,神情专注、贪婪。

  这是一个10岁的孩子,这个孩子叫李良辉。

  记不起有多少次了,这孩子一有空,就悄悄来到铁铺棚子边,躲在一旁偷师——看人家怎么打刀剪。

  其实,人家在第二天就发现了,但为了不惊动他,只是装作没看见罢了。

  这家打铁铺的师傅姓陈,是阳江城众多打铁铺中极普通的一家。

  这时,外面骤然下起大雨,呼呼的秋风,夹着箭簇般的雨点袭来。陈师傅马上放下手上的铁锤,一个箭步跃出棚外,一把将那个多日来一直站在外边“偷师”的孩子拉进铁铺来。

  小孩瘦削干黑的身子,已被淋个精湿,发白的嘴唇在微微颤抖着,陈师傅赶忙将自己的一件上衣给他换上,让他站到火炉边取暖。这才和蔼地问他:“你是不是叫阿辉?”

  小孩不吱声,只是迟迟才点了点头。

  陈师傅笑出了声:“你其实一直在偷我的师?”

  小良辉脸“刷”地涨红了,有点局促,仍然不说话,似乎随时要溜走的样子。

  “是你家大人叫你来的?”

  小良辉不点头,也不摇头,眼睛呆呆地盯着火炉。

  “你喜欢打铁,是不是?”陈师傅始终心平气静。

  小良辉始终没吱一声。他本来就不爱多说话,性格内向,还有点木讷,更不爱和陌生人交往。或许是他觉得自己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了,兴许是陈师傅太单刀直入的问话,一时把他“震”住。他就是不吭声。

  陈师傅为人和善,也乐于将自己的手艺传授他人,或许是这个,小良辉才选中来这“偷师”的吧?但毕竟自己眼下是被人家“抓”进来的,小良辉一时还没转过神来。

  “你要是想学手艺,大胆进来就是了”,陈师傅很爽快,也很友好,“不过,你现在还抓不起铁锤,至少得过几年才行,好吗?”小良辉这才有点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外面,风雨渐渐小了。小良辉看了一眼,突然猛地扯下陈师傅的上衣,一转身,像只小猴子般逃走了。

  当晚,母亲把小良辉叫到跟前,爱怜地问:“辉仔,你这么小,就想学打铁了?”

  小良辉诚恳地点了点头。

  这时,五岁的大妹妹秀琼和三岁的小妹妹秀霞,正在一边争抢着一截小番薯,秀霞因得到的少,委屈地坐在旁边大哭起来。家里日子过得越来越紧。母亲眼下又怀上了,仍每天从早到晚给鱼栏主拣鱼晒鱼,总是天黑了才回来。刚才她回到巷口,被等候在那儿的陈师傅叫住了,是说有关她儿子阿辉的事,母亲一时还担心儿子闯了什么祸,人家告状来了,没想陈师傅却用商量的口气对她说:

  “你家阿辉,这些日子,一直爱到我那儿去,我猜他想学手艺。只是他还小,你家大人可能也没有这个打算吧?若是日后愿意,就由我带他好了。”

  陈师傅说得情真意切,刘月仙听了,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儿子已经10岁了,还没钱供他读书。丈夫出海,她每天在外忙活,一直没空想过孩子的事。没想这孩子竟然不跟家人说一声,就独自偷偷跑到外面“学手艺”。刘月仙连声多谢陈师傅的好意,也说家里人还真没有这个打算,等到他父亲回来商量商量再说了。

  现在,儿子果然承认了自己想学打铁的想法。

  刘月仙听了一阵心酸,眼泪夺眶而出。

  她一把搂住儿子,抚摸着他细细脖子支撑着的大脑袋,咽哽地说:

  “你这么小,就想出来学手艺,替父母分忧,娘的心领了。只是人家的孩子,都想到学堂去,你呢?难道你不想吗?”

  小良辉怔了一下,终于“嗯”了一声,一会儿才艰难地吐出一句压在心底里很久很久的话儿:

  “没钱,只能学手艺呗”。

  原来这才是儿子的想法!

  蓦地,母亲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戳了一下,她再次搂紧儿子,放声哭了起来。

  多么懂事的孩子啊!

  正因为这孩子懂事,父母决定就是怎么艰难,也得让他象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到学堂读书。陈师傅说得好,要学手艺,这孩子还小啊!

  过完年,李河夫妇咬咬牙,向鱼栏主预支了半年的工钱,将小良辉送到附近一间私塾就读。

  小良辉结束了四下流浪的日子,终于能坐在学堂里,和其他孩子一样读书识字了。

  然而,每当捧起那本《今古贤文》,什么“父者、母者……”诸如此类国文,就感到索然无味。直让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老先生摇头摆脑的没奈何。

  不久,老先生发觉,小良辉尽管国文学得不好,但对数理却小有聪明,各种算法一点即通,而平时,他最爱的便是绘画。

  但很快,老先生对他的绘画看法,就大打折扣了,因为,他发现,李良辉平日画的都是与“铁器”有关的物件,比如:菜刀、小刀、剪刀,还有锄头、铲、斧,等等。而其他东西,他画得就是不怎么好,也不大感兴趣。

  有个下雨的傍晚,放学的孩子被困在学堂里,回不了家。于是,这十二三个无聊的孩子,就对着那幅雪白的墙壁,疯狂地施展开了各自的绘画才能!

  翌晨,老先生一踏上书房的台阶,便赫然看见一墙壁污七八糟的鸡鹅猪狗、妖魔鬼怪横冲直撞,而最刺目的,当数顶端的那把有三四尺长的大菜刀,寒光闪闪地向下面的那些牲畜禽兽劈将下来。还在一边写上两行歪歪斜斜的大字:“我是刀王,我要砍遍世界!”

  老先生一眼就看出,这是那个最爱画“铁器”的大龄弟子——李良辉带头的杰作,他在这13个孩子中,岁数最大,最有号召力,而那把“寒光闪闪”的菜刀,除了他,还能有谁这么画?

  这堂课,成了惩罚“朽木不少雕者”的刑场——13个孩子齐刷刷露出屁股,接受老先生一顿狂风暴雨般的鞭打,只是李良辉还比同伴们多了个特殊的待遇:罚站,一站就站足了一个上午的课时。

  看来这孩子实在无心向学。老先生夹着教本,长叹了一声,走进了李良辉家的破茅房。

  其实,老先生始终没能揭开李良辉喜欢画“铁器”的底蕴。他那里知道,李良辉的心思只在打铁铺里,在陈师傅手下打造出的一把把刀具上,他写的那两行歪斜的大字,便是他的心声,他的追求。而老先生更是无法料到,将来的某一天,这位弟子,竟然走上一条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他真的遂了心愿,成了一代中国刀王,他所造出来的菜刀,真的“砍遍”了世界各地。

  父母也感到无奈,他们只好接受了老先生的建议,让儿子辍学。

  这一年,李良辉12岁。

  时至今日,李良辉和笔者提及此事,不禁一阵唏嘘,他感慨地说:“那时候年纪小,只想到打刀打剪能得到几个钱,自家日子就会好过点,怕读书无用,想起来真笨。可能天生注定我就该做这个笨活吧,日后竟然在这个行业混了一辈子。噢,对了,说起我在学堂墙壁上画的那把三四尺长的大菜刀,后来我还真的造出来了……”这是2000年12月8日,在云南昆明参加的首届中国民营企业交易会上,“十八子”公司的刀具在展馆中独树一帜,引起国人瞩目,而他们精心特制的一把1.2米长的特大钛金菜刀,可上吉尼斯纪录大全的巨作,就摆在展馆中心,在自动旋转插座上,放着夺目的寒光,十分抢眼,一时被大小媒体争相报道……

  我对他说,我在报纸上也看到相关报道,我对他能实现儿时的梦想表示祝贺,但他却说,我自认自己笨,有书读不了,就只知道一条路子走到底。

  我说,这就应了那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是么,中国少了一个读书人,却成就了一个超级刀具师!我笑着逗他:看来,你这书本来就不该读!

  他听后也笑了,但还是坚持说:不不,读书好,换个角度说,若是我当年读多点书,学多点知识,肯定对今日事业更有帮助。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文化知识都是第一位哪!

  成了“中国刀王”的李良辉,在正视自己的一番努力之同时,仍然肯定文化知识的重要。

  其实,这也是他一生苦苦追寻的。至今,他仍一如既往地追寻他要获得的那种“文化”,那便是他所说的“刀具文化”。而对这于“知识”,他更是常年对其下属和技术人员百般叮咛:做我们这一行,知识技术是学无尽头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我们只有做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啊!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