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龚敏迪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64122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忠佞转化论”与“君源臣流论”

热度 2已有 357 次阅读2022-12-10 01:22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隋唐时期的名臣裴矩在隋朝就很有作为,不过他也曾经对隋炀帝大讲奉承话,隋炀帝就夸他:非奉国尽心,孰能若是。所以司马光说他是隋朝的佞臣。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还说裴矩是佞于隋而忠于唐,他继续分析说: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按他的说法,臣子的忠和佞,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本是由君王的为人决定的。李世民曾经想知道如何来判定谁是佞臣,于是裴矩出主意说: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李世民不以为然,他说: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不过,李世民并非没有用过这种设局的诈术,《唐语林》记载李世民曾经赞美过一棵大树,随从的宇文士及便一个劲地从而颂美之。没想到李世民突然变色道:魏征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宇文士及的回答也极妙: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常不能举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贵为天子,亦何聊乎?其结果是:李世民意复解没事了。看来他还是喜欢有人拍拍自己马屁的。这种事换到朱全忠手里,结果就很惨了,宋人的《戒子通录》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朱全忠尝与僚佐及游客坐于大柳之下,全忠独言曰:此木宜为车毂。众莫有应。有游客数人起,应曰:宜为车毂。全忠勃然厉声曰:书生辈好顺口玩人,皆此类也!车毂须用夹榆,柳木岂可为之!顾左右曰:尚何待!左右数十人誮言宜为车毂者悉扑杀之!借用宋时永康老农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官中岂可打交道耶!随声附和,不知不觉中连吃饭的家伙也丢了,不免有点冤枉。

    不过,不少时候皇帝们还是更喜欢佞臣一点,《唐新语》记载安史之乱中唐玄宗李隆基在逃往成都的路上,与郎官裴士淹讨论所用将相人品高下,唐玄宗说李林甫:妒贤嫉能,亦无敌也!于是裴士淹反问道:既知如此,陛下何用之久也?把李隆基给问住了,只好默然不应。李隆基不是不知道李林甫本来就是个佞臣,但和历史上的杀功臣一样,功臣、忠能之臣的存在,不仅减弱了自己的光焰。我想他一定也知道,另换一些本来没有资格得到好处的佞人来为自己服务,既省成本,自己也更能随心所欲。

    只不过佞人们过分的贪婪和低素质,决定了他们常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已。所以,虽然君臣的清浊和忠佞也是在相互作用的,司马光的忠佞转化论,和李世民的君源臣流论,都没有把佞臣的本质讲清楚。

                                      原载香港《文汇报》 2010112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秋分话秋
下一篇: 唐朝皇帝爱吃金丹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