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龚敏迪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64122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趣读《庄子》

已有 157 次阅读2023-1-1 01:34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直到有一天细读了一遍《庄子》,才觉得终于找到了一本能够读一辈子的书。李泽厚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这话是极有道理的,类似的话,闻一多也说过。鲁迅也自谓受《庄子》之很深,称其文则汪洋闢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孔孟之道,《庄子》却似乎处处在修正其偏颇,揭露其占领一个自己虚构的道德高地,以便以德临人。徐百柯的《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一文中,说他的老师刘文典潜心研究庄子,著有《庄子补正》十卷,他曾在课堂上说: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将庄子引为知己也好,觉得他有些可恨也罢,只要认真多读几遍,感受其耐读和绝非消极,应该是不会错的。

    《尔雅·释鱼》:“鲲,鱼子。”小小的鱼子自我膨胀到“不知其几千里”,还要借助大不正常的势力,去到天上,自以为是地俯视天下!志存高远虽然可敬,但鲲鹏的寓意,难道没有几分大而无当的意味?它从寸草不生的穷发之北的北冥天池出发,去到同样冥冥之中的南冥天池,目标是明确的,要完成了一个循环,又回到水这个生命的源头,其周游难道就是要炫耀,凌霸就是逍遥!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自以为的颜色,真的就是天的本色吗?你凭什么如此肯定未知的事物?名不正则言不顺,必也正名乎?名与实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标榜一种似是而非的,目的是为了强占一个高地,以便居高临下,就像孟子说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不用去管东山已经比泰山大,也不必去管天下比泰山高大的山还有很多。鲲鹏也没有理由去讥笑凋与学鸠的渺小,还有那些朝菌、蟪蛄,没了存在的多样性,精神的独立性,还有什么逍遥可言?这些都有些不近人情,违背自然。自然靠的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所以功成不居。如此,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境界就显得并不太高了。价值内定在己不在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心都追求可以乘御一切的无往不逍遥。举世誉之又如何?蒋介石无论名声与权势有多大,刘文典也照样当面毫不畏惧地骂他新军阀。落实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和一君,而徵一国者,怎么能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同日而语。儒家的世界里,尧舜是圣王,可是庄子却说,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之后,感受到了许由默默教化天下,如日月之光,远胜于自己夜间的爝火之光,而要让位与他了,可是越俎代庖,可以吗?尧是真心吗?所以为善无近名,又何必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也许这样的道理,是会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的,但眼界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处世需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儒家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庄子则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到处都可以其神凝,使物不疪疠而年穀熟,潜移默化的努力,在恶劣条件下更要有所坚持。

庄子的有趣,还表现在痛快凌厉中。《山木》里与魏王辩贫与惫,先是不承认自己惫,只承认贫从而抢夺了话语权,结果又矛盾地说:“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得无惫,奚可得邪?”等于承认了惫,虽然激愤之情出于言表,却异常爽快。压力越大,他的反击也越不客气。苏轼《庄子祠堂记》说:“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故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庄子是小骂大帮忙?以至于说庄子对孔子“其尊之也至矣。”这是毫无道理的。

    现实如游于羿之彀中般严峻,但必须在无常中照顾好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心灵如庖丁之刀,顺境、逆境都需要去驾驭,做到安时而处顺地游刃有馀于世绝非易事。儒者言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庄子则说,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强调的是当下。当下,不仅仅把目光投向靠不住的君王与潮流。泽鸡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祈畜乎笼中。关在笼子里的鸟,还能飞得高远吗?于是,那荒野里的散木樠花,静守一段内心的芳华。无须炫耀这自然的造化,任爆竹虚空裡赛一瞬喧哗,不经意间壮大了绿色的谋划。

   推己及人的,仁义礼智信,都是美好的,包括忠孝,但过分强调就会变味,导人迂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战士与干贱事者最容易受伤,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养尊处优不干事,自然不易受伤,《庄子》中却多残疾人士,但残贱者,未必不如君子之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通过孝使民不犯上,正如假惺惺地说我爱你,目的是想要你爱我;送你一束鲜花,是想要你为我而枯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死了还要庐墓守孝三年,最后弄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岂不可悲?

    古今解释《庄子》者不下百十家,你有你的见解,我有我的认识。就此一点而言,就足以说明其魅力,更何况渐入佳境后的常读常新,无论其想像之瑰丽,文采之斐然,还是其思辨之深邃,趣味之盎然。

                                     原载香港《文汇报》20171118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