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frederick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65157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凯因斯萧条下,出国留学的就业预期

热度 1已有 56 次阅读2024-5-21 00:17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原文发表在陆内,于2024-4-17;

近来越来越有兴趣,对于华人世界的萧条和就业情况,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以往与已无关,对经济社会的关注兴趣,只是留意大经济体的方面,诸如美国啊,日本啊,欧洲之类毕竟世界上国家非常多,中国本身的情况就很复杂,干扰和信息阻碍也特别多。只是我们自已,对凯因斯主义的成因和原因太清楚了,因此坚定相信凯因斯萧条的到来,对其作用机理甚感兴趣,才会坚持在业余时间对此尽量研究。如果没有特别关联的话,还真的不会特别关心,诸如东南亚华人圈,世界华人圈,韩国和台湾,这些国家的“辉煌与萧条”之间的尴尬和矛盾的资讯。直到开始跨出大陆门户之后,就有了下一步的问题:下一步往何处去?目前非常明确就是,国内的就业情况很差,而且还会越来越差,但是哪里又更好呢?

其实,凯因斯主义的大萧条,可能在所谓和平红利的同时,就已经在全世界开始了。只不过当时,大家都认为是“全球化带来的比较优势重组,产业升级”的局部甚至是假像之下,忽视了萧条滥觞,早就已经在世界各地出现。中美关系恶化,很大程度就是由于双边都陷入了凯恩斯主义的萧条,导致争取有限市场所导致的冲突。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况,真有几分类似;事实上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帝国出于同样的原因,对正在中欧崛起的德意志强国的抑制,非常类似。不过这样说来的框架,维度都偏大;现在需要分析和了解,是可供华人就业的圈子里,延续几十年前的发展轨迹的未来预期。这样的尺度,全球华埠圈的萧条就更明显了。所以,假定以香港为就业目的地,一定要明白:香港就业处于强烈的分化中。

仍然需要首先明确凯恩斯主义萧条的机理:凯恩斯主义的特点就是央行的反周期操作,同时为了“推进better and better,货币多点总是有利于就业多一点”的思路,总是超越了利率谨慎的下限。后者在美国的政策失误上,就是出于“高仁权==高福利”的误解,不断向福利体系释放过多美元,其实向布雷顿森林体系透支铸币税。在欧元体系中,高福利陷阱的表现就更明显了;而且欧元还缺乏布雷顿体系铸币税。因此欧元的疲软就显而易见。至于南美洲,同样的陷阱,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已经摧毁了他们的货币。每年通货膨胀率100%在南美算是温和的。

欧美经济学家不知道这样的常识吗?不可能!但是进步主义的特点就是他们总能找到,绕过科学客观限制的哲学理由!马克思主义只是其中的一个支派!是所谓的“进步,高人权,通往奴役之路”迷住了他们的眼睛,甚至堵住了他们的嘴巴,所谓政治正确!才最终令到全球性的凯恩斯主义萧条,已经无法避免。以上机理很容易地通过经济四周期“景气,衰退,萧条,复苏”,理解边际定理被政治正确悍然否定的结果;反周期的结果,只是加剧了衰退的势能!同时导致了权力内外的两极分化。高善文近日又鼓吹向韩国学习:放大水救房价,的确有此可能。

但是与相对自由的1930s代大萧条相比,凯恩斯主义萧条体现出额外特点:普遍性渐渐发展的萧条,从少数行业到多行业,再到全部行业,……,但是不排除局部行业的繁荣和高涨,因此按传统统计尺度的话,极具欺骗性。普遍性的模式就是,体制内福利高涨,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导致财政枯竭(典型某大国及南美洲国家);实体行业普遍性亏损,负债高涨,投资只能通过上市才能兑现获利,令投资银行业繁荣(典型如中国,香港,美国);军工定货是另一个兑现渠道,这与以前一样。近日开始了体制内裁减和减薪,可能是一个根本性的利好。

除上述少数行业的少数繁荣外,全行业就业和工作收入,并没有因为GDP的上升而相应上升;典型如美国传统行业,中国一般行业,日本,欧洲。中国的失业问题,包括大学生失业问题,早在疫情前就已经十分严重,普通员工35岁就自愿退休在华为内部也是如此(其实是腾空可内部融资的名额)。日本在停滞了三十年之后,号称重新恢复增长,貌似已经走出了萧条(美联社兴高采烈的报喜),但是数据却录得了,日本工作员工已经连续23个月实际工资下降。显然,日本仍然在萧条中,与中国的情况类似:大学生就业推迟,更早失业,就业时段下降。

在此凯恩斯主义萧条的知识前提下,再看全球华人区的萧条和失业,就不难理解了:华人区的萧条,特别是海外华人区,至少从九十年代起就开始了。香港或者有点例外,但是也大同小异:得益于香港向内陆介绍三来一补的出口产业,(所谓香港金融中心的作用,但是显然已经过时了),香港在前二十年获得了额外的出口分红红利,并且香港作为大陆消费者向往的“名牌时尚中心”(陆客对此有点误会,香港大抵上是世界名牌的山寨专家)。即便如此,香港经济分化仍然导致了政之动乱。如果假定自已到香港就能够进入少数高薪阶层,有点太托大。

除此之外,包括英国华埠,东南亚华埠,美国华埠,加拿大和澳洲华埠,其就业和收入,基本就是坐吃山空,适合养老;除非,你阁下是在美国的工科毕业生,恰好补充了美国理工科的就业缺口。简单的模型就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此前还有亚洲四小龙,再来亚洲四小虎,这九者大同小异的出口导向模式,就是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自然是包括了人员和货品的通货紧缩,无论是哪样,都导致全世界的相应萧条的同时“价廉物美”!华埠承受的人员额外输出最厉害,失业自然厉害。所以,假如留学就业目光向外,就需要把此因素考虑在内。

想来最近这三十年,最失落的恐怕就是本来在体制内“下海”的家伙;因为前述凯恩斯主义补充体制福利的模式,大陆体制内坐地分红,买路钱保护费赚得最过瘾!而若体制内出国的家伙,一面巴望着大陆经济完蛋,偏偏对比老同事的旱涝保收,自已十足就是扔掉金饭碗的傻逼,急火攻心的感染率也就颇高。而若是体制外的理工科学生,又或是嫁得欧美穷人的文理科女生们,较之国内体制外的老同学,还是有一点收入和稳定的优越性的。这差不多就是近几十年来的演变情况,和一般性的现状。这种框架,历史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吧?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