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普评制 //www.sinovision.net/?6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籍厦大教授潘维廉中国很棒未来会更好

已有 969 次阅读2019-11-4 17:55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美籍厦大教授潘维廉中国很棒未来会更好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美籍厦大教授潘维廉:中国很棒 未来会更好
2019-03-30 11:22 来源:台海网 

潘维廉在厦门大学科艺中心进行主题演讲,风趣的讲述风格让同学们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本组图 林铭鸿 摄)

  台海网3月30日讯 据厦门日报·开放潮报道  现在,如果要为福建选代言人,很多福建人会把眼光投向“不见外”的老外潘维廉——这位在厦门大学任教的美国人已经在厦门呆了31年,最近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回信,成为福建家喻户晓的红人。

  两度点名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让他深受感动

  2月1日,一则消息让大家大吃一惊:习近平总书记给厦大管理学院教授潘维廉回了一封信,祝贺他《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一书出版。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厦门是个好地方。那里是你的第二故乡,也是我工作过的地方,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你在厦门大学任教30年,把人生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这份浓浓的厦门情、中国情,让我很感动。”

  习近平表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这些年你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这种“不见外”我很赞赏。我相信,你将会见证一个更加繁荣进步、幸福美好的中国,一个更多造福世界和人类的中国,你笔下的中国故事也一定会更精彩。

  回信的消息到达厦门时,潘维廉正在美国休假。潘维廉后来说,那天他起床发现有300多条微信,还有一堆未接电话,他打开微信才知道习总书记给他回信了!

  他根本没有料到!2018年12月,潘维廉的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中、英文版)首发,这本书精选潘维廉自1988年来到厦门后,写给美国家人朋友的47封私人信件,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书出版后,潘维廉把书托一位到北京开会的朋友转交给了习近平,还附了一封信,介绍自己是如何讲中国故事。潘维廉说,他送书时没有指望会收到回信。

  潘维廉后来形容他收到信的心情“非常高兴和荣幸,也很吃惊!”他说,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习总书记的责任和压力非常重,但他还占用时间给我这个普通外籍老师写信!

  还有潘维廉没有想到的。

  今年全国两会,3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潘维廉又被“点名”了。厦大经济学院潘越教授是全国人大代表,她的发言是从潘维廉教授作为切入点,谈到了总书记给潘维廉写的回信。

  潘越当晚打电话给潘维廉说,习总书记特地问候了潘维廉教授,肯定了潘维廉在宣传福建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还向她询问:潘教授现在还有上课吗,身体怎么样啊,年龄多大了?

  潘维廉被“深深感动”了,他告诉本刊记者:“我真的是很感动,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但是,他还这么关心我。”

  两个新家

  厦门是第二个家 泉州是第三个家

  在潘维廉收到习总书记回信后,每个见到潘维廉的中国人都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会想送书给习近平?

  潘维廉总是要不厌其烦地回答:某种意义上看,是习近平总书记促成此书的撰写。用这位老外的话来说,他和习近平有过两次“机缘”。

  1999年,潘维廉患病入住香港一家医院,当时情况非常糟,病痛使他一天天消瘦,也使他绝望,以至于他外国朋友问:如果你侥幸活下来,是否要即刻回家(美国)。

  但是,潘维廉说,他当时并不知道他能否活下来,也不知道该去哪里——他不想回美国,又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回厦门可能也教不了书了。

  在他沮丧时,时任福建省代理省长的习近平托人带着鲜花前往医院探望,热情祝他早日康复,回到中国厦门“老家”。

  潘维廉说,我很意外,完全没想到。他怎么会知道我的情况呢?我只是个老师。

  潘维廉回忆说,当时他就感动得哭了。从那天起,他安心养病,下定决心要回到厦门的家,回到中国家人身边。

  潘维廉真的回到了中国。两年之后的2001年11月,在福州,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给潘维廉颁发福建荣誉公民证书。晚宴期间,他们谈起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对他和他的妻子说:“你已经写了一本谈厦门的书,那是你第二个家,你也要写一写泉州,那是你第三个家”。

  潘维廉说,他让我了解,我不但有机会帮老外(和老内)更好地了解中国,而且,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责任。

  这次会面,也让潘维廉成为习近平的粉丝。在晚宴上,他们有一两个小时的交流,潘维廉说,作为领导,他很谦虚,每问你一个问题后,都很认真地在听你回答;而且,我发现他真的很了解历史。我很尊重这样的人,他是能做事情的人。

  那次会面后,潘维廉开始更认真研究福建的历史文化,写了不少书,参加电视节目拍摄。他认为,如果没有习近平的鼓励,他可能写一两本书就不再写了。

  潘维廉说,他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是新的中国也是新的世界。

  一个机缘

  被朋友的两个电话推荐来到厦门

  从某种角度看,这位美国人来到厦门,也是一种机缘。

  在20岁之前,潘维廉对中国一无所知。他参加美国空军,填报志愿是到格林兰图勒,但空军把他送到台湾,他的长官告诉他,当今世界4个人就有一个中国人,他不屑一顾地说:长官,我家有四个人,但没有一位中国人。

  这位在台湾的美国人,第一次知道对面的中国大陆,是通过大陆飘去的气球扔下的宣传材料,但他被告知:别看那些东西。

  潘维廉上月说,你告诉一位20岁的年轻人不要做什么事,那无济于事。

  33年前,20岁的潘维廉在台湾的宿舍里,锁上门,拉好窗帘,从口袋里扯出那些材料。他震惊地发现:大陆人居然跟台湾人很像。他也下定决心,终有一天他要到海峡对岸一探究竟。

  不过,等到潘维廉决定到中国大陆的时候,已经过了好几年,那时,他已经结婚,他的妻子苏是位在台湾出生的美国人。他们有了两个孩子,开了一家能赚钱的公司。但是,他和苏还是决定到中国大陆去。

  又是一个机缘,他接到从泰国打来的一个陌生电话,那端的朋友问他:听说你要到中国大陆,你听说过厦门吗?

  潘维廉说,厦门是什么?

  一周后,他又接到一个来自加州的电话:听说你准备搬去中国大陆,你听说过厦门吗?

  潘维廉说:有!上周刚听说。

  也是在那时,潘维廉才开始了解厦门,得知厦大有个对外开展汉语教育的海外教育学院,而且,全中国只有厦大为留学生提供住宿。

  1988年,潘维廉卖掉公司,和妻子带着两个宝宝出发厦门。他没有料到的是,他就此没有离开厦门,他的一个儿子,娶了曾厝垵当地渔民的女儿为妻。

  一段岁月

  历经30年沧桑巨变让他爱上福建

  有一些人不理解这位“不见外”的老外对中国的感情,事实上,《我不见外》是一个很好线索——如果你像这位老外一样亲历这三十年巨变,你可能也会爱上厦门,爱上福建,爱上中国。

  譬如说,1988年8月,潘维廉一家从香港登上“集美号”,马上遇到第一个拦路虎:蟑螂。一家人坐了18个小时的船到了厦门,各种繁琐的手续,出入境人员态度傲慢。30多年前,厦门交通令他寸步难行,潘维廉看上一家人最佳代步工具:三轮车。他跑去沙坡尾一家店要买三轮车,老板娘不卖给他,因为她听说“美国经济不好”,担心潘维廉用三轮车载人赚钱,最后,厦大领导写了一张证明:潘维廉教授不会用三轮车载人赚钱,他才如愿以偿买到三轮车。

  面包机也让潘维廉用了不少笔墨描写,在厦大的老外无比想念面包,他们到位于轮渡的东海商店买了一台面包机,用了一个月,坏了,想方设法换了一台,又用了一个月,又坏了。

  而现在,厦门已经是一个车水马龙与传统韵味融洽并存的现代化都市,中国的其他地方,也都已经面貌一新。

  三月,从美国回来后,应厦大团委邀请,他为厦大学生做了一个题为《我30年的中国故事》的演讲,他向“老内”们讲述了这些在他们看来匪夷所思的故事。潘维廉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了解世界,外国人还不了解中国,所以,我要跟外国人讲中国故事;不过现在我发现,一些中国年轻人也不太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变。

  他说,习总书记给我回信后,很多人告诉我:你很棒!

  潘维廉告诉台下的厦大师生:我只是一个记录者,就像记者一样,记录下中国30年发展,是中国领导人很棒!中国人民很棒!

  潘维廉说,我看到现在中国人越来越有信心,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国家而自豪。这非常重要,是钱买不到的。

  习总书记在给潘维廉的回信中说,他相信未来会更好。

  潘维廉说,我也相信!

  >>名片

  潘维廉教授(William N.Brown,1956年出生,美国人),1988年辞去美国第一证券公司副总裁职务,举家来到厦门,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MBA中心任教,至今已有30年。他是第一个定居厦门的外国人,是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还是中国高校最早引进的MBA课程的外籍教师之一,曾荣获国家外国专家友谊奖、福建省荣誉公民、厦门市荣誉市民等称号,著有《魅力厦门》《魅力福建》《魅力泉州》等多本著作。他时常自豪地用闽南语说:“我是厦门人!”

  声音

  我看到现在中国人越来越有信心,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国家而自豪。这非常重要,是钱买不到的。


附录:

厦门日报:“不见外”的厦大美籍教授潘维廉 努力向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 2019-03-21   本报记者 佘  峥

厦大美籍教授潘维廉,昨晚在厦大举行的一个讲座说,习总书记给我回信后,很多人告诉我:你很棒!

潘维廉告诉台下的厦大师生:我只是一个记录者,就像记者一样,记录下中国30年发展,是中国领导人很棒!中国人民很棒!

当晚,潘维廉应厦大团委邀请,为学生们发布一个题为《我30年的中国故事》的报告。63岁的潘维廉教授(William N.Brown),是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1988年,这位美国人举家来到厦门,在厦门大学管理学院MBA中心任教。

两次受关怀都“没想到”

今年春节前,潘维廉成了焦点人物——他把自己写的书《我不见外》寄给习近平,这本书以他在中国的经历,记录了中国30年来的发展。令他没想到的是,习近平给他回信,信中说,这种“不见外”我很赞赏。

潘维廉昨天说,习总书记回信时,他正在美国休假,一觉醒来,发现有300多条微信,还有一堆未接电话,他根本没有料到习总书记会给他回信。

3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潘维廉又被提到了。潘维廉说,厦大经济学院潘越教授是全国人大代表,她告诉他,习总书记问他身体怎么样、多大岁数,还夸奖潘维廉很风趣,宣传福建和厦门,“老外”不见外更有说服力。潘维廉昨晚说,我真的是很感动,没想到总书记还惦记着我。

觉得有责任讲述真正的中国

三月初从美国回厦门后,潘维廉投入“通宵达旦的忙”,他说,有一天,早上六点多起床,上课,接受采访,忙到晚上十一点多,还有记者等着采访。

不过,他并不认为自己的生活因为回信发生改变,他说,忙的主要原因还是,这个学期要到福州和深圳上课。在厦大管理学院,潘维廉为MBA开设《组织学》和《领导力》课程。

当然,他接到很多讲座的邀请,前天,他应邀为老外开讲,听众是厦大外籍老师和留学生,昨晚,则为“老内”讲,不过,主题都一样,都是讲述他所经历的中国30年发展。潘维廉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了解世界,但是,外国人还不了解中国,所以,我要跟外国人讲中国故事,不过,现在,我发现,一些中国年轻人也不太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变。

昨晚,他通过他拍摄的照片,为年轻大学生展示30年前的厦门、福建、中国。他说,30年前,他在沙坡尾一家店要买三轮车,老板娘不卖给他,因为她听说“美国经济不好”,担心潘维廉用三轮车载人赚钱,最后,厦大领导写了一张证明:潘维廉教授不会用三轮车载人赚钱,他才如愿买到车。

昨晚,潘维廉被一位厦大外文学院的学生提问:作为一位美国人,您这样讲中国故事,没有被美国人质疑吗?潘维廉说,的确有美国人和欧洲人问我为什么要这样,但是,质疑的人越来越少。他说,我只是觉得我有责任告诉他们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

潘维廉说,习总书记在给我的回信中说,他相信未来会更好。潘维廉说,我也相信!


中国巨变令“不见外”教授震撼!厦大美籍教授潘维廉32天重走中国路 昨日返厦
2019-08-03 08:14 来源: 台海网

 潘维廉昨日返回厦大,简单介绍重走中国路的收获。(林铭鸿 摄)

  台海网8月3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重走中国路的厦大美籍教授潘维廉,昨天下午返回厦门。他“走”了18个省市区,纵横2万多公里后,对围在他身边的媒体说:我发现我越来越不了解中国了。

  在发现众人一脸困惑后,这位在中国生活了31年的老外赶紧解释说,重走25年前他走过的中国城市和乡村后,他感到奇怪:中国太大了,人那么多,为什么能在25年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而且即使在偏僻地区,也有很大变化?

  7月2日,63岁的潘维廉从厦大出发,开始“重走中国路”之行,即重走他25年前曾经到过的中国城市乡村,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或工作过的地方,包括延安、梁家河,纵横2万多公里。潘维廉准备据此写书,让大家了解在一位老外眼中,中国的25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今年年初,在收到潘维廉出版的《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后,习近平总书记给潘维廉写了封回信,习总书记写道: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这些年你热情地为厦门、为福建代言,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这种“不见外”我很赞赏。

  潘维廉也因此被称为“不见外”教授,并且迅速走红。过去32天,他穿着前面印着“我不见外”汉字的T恤,走访了中国18个省市区,包括西藏、内蒙古等。

  启程

  在厦大管理学院帮助下

  这位美国人重走中国路

  之所以说“重走”,是因为1994年,这位美国人和妻子带着两位孩子,从厦大出发,自己开车四万公里,花了近三个月时间走了大半个中国,为的是看中国东部和西部差距有多大。1988年,潘维廉举家来到厦门。

  潘维廉昨天说,这几年,他其实一直想重走中国路,但是,妻子担心他的身体,也担心支付不了花费。他表示,他是在厦大管理学院的帮助下完成“重走中国路”之行。

  不过,虽然说是重走,但有很大不同。25年前,潘维廉是在一个夏日凌晨四点,开着自己改装的丰田车,一家四口出了厦大大门。此次重走中国路,他带着一个由三辆车组成的团队出发,还包括司机、摄影师、摄像师、医生,总共9人,其中包括厦大校方派出的一支学生社会实践队。

  昨天下午,潘维廉返回厦大后,受到热烈欢迎,学生向他献上鲜花。厦大随后举办分享会,厦大党委书记张彦参加分享会。

  感受

  没想到变化这么多

  最大变化是道路

  潘维廉说,他知道25年肯定会有变化,但是,没有想到变化这么多,而且似乎边边角角都有变化。

  他认为,最大的变化是道路好太多了。他当场展示一张坑坑洼洼道路的照片,并说,沿途曾让人猜那是哪儿,没有人猜对,其实那是25年前广东的一条道路。

  另一个大变化是绿化多了。潘维廉说,25年前,中国中西部到处是“土”色,但是现在,西部的很多地方都是绿色。

  25年前,他到兰州,在兰州最好的宾馆住了三天三夜,但是,其中两天两夜停水停电,他们一家住在24楼,每天回酒店都苦不堪言。这次他重返兰州,问当地人:“你们还停水停电吗?”当地人说:“怎么会停水停电呢?”

  潘维廉说,他以为中国要用五六十年、甚至七八十年才会发生大变化,没想到只用了25年他就看到巨大变化。

  “不见外”教授看上去比出发前瘦了不少,他的同行者说,他在车上基本都在码字,为的是在9月底前赶出一本书,记载普通中国人25年来发生的变化。潘维廉说,他还会依据此行,再完成一本25年来中国社会变化的书。


"南强杰出贡献奖"昨颁发 美籍教授潘维廉获厦大最高荣誉
2019-04-07 09:11 来源: 台海网 

“南强杰出贡献奖”颁奖。(本报记者林铭鸿摄)

台海网4月7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不见外”的美籍教授潘维廉,昨天获得厦大最高荣誉奖——南强杰出贡献奖。每年厦大校庆大会上颁发的“南强杰出贡献奖”,授予为厦大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教师,七年前开始颁发,每人奖励20万元,每年度获奖者约四人。

  63岁的潘维廉不仅是获奖者中的第一位外国人,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平均年龄达80岁。厦大的颁奖词称赞潘维廉坚持用自己的眼睛看中国,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在促进中外友好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

  潘维廉是厦大管理学院教授,1988年举家来到厦门。他是第一个定居厦门的外国人,是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今年,潘维廉把自己写的《我不见外》一书和一封信托人捎给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给他回了信,赞赏他“不见外”。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特地问候了潘维廉教授。

  潘维廉说,我希望未来我会更努力为我校和贵国尽一分力量。

  今年“南强杰出贡献奖”获奖的其他三人分别是:95岁的著名海洋生物学家、厦大海洋与地球学院丘书院教授,他潜心海洋鱼类学和海洋浮游生物学的教学科研;91岁的厦大艺术学院魏传义教授,他是四川人,1985年从四川美院调到厦门大学,主办国内第一所艺术教育学院并出任院长;71岁的中科院院士、厦大化学化工学院赵玉芬教授,她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1979年从美国回到祖国大陆,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磷化学及生物有机化学,从磷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科学中的问题,探讨蛋白质、核酸、糖及脂类之间通过磷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生命化学的本质。


没想到,老外眼中的福建是这样的!
2019-07-05 08:44 来源: 台海网 

台海网7月5日讯 据福建日报微信报道,福建,是个开放、包容的省份

在福建许多地方

都留下过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温情回忆

习近平在2012年访问美国期间

深情讲述的“鼓岭往事”就令中外嘉宾深深动容

美国学者穆彼得和妻子穆言灵回到鼓岭“寻根”

如今

福建已成为许多外国友人心中的“第二故乡”

外国朋友眼中的福建是啥样?我们一起来听听

福建对外交流历史悠久

自古“舟行四海,货通天下”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就来到过福建

那时福州、泉州已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

印度的珍珠宝石、波斯的香料……

都运来这里出售

到了明朝

郑和七下西洋也是从福建出发

到达西亚、东非地区

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数以千万计的福建人陆续走向世界各地

他们为当地带去中国茶叶、瓷器、丝绸、棉麻及先进工艺与农耕技术

同时,大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

外国客商、学者、宗教人士纷纷来到福建

在从事互惠互利的商贸活动的同时

也带来多彩的文化交融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的开启

福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推动“海丝”核心区建设走深走实

“丝路海运”开通半年来

航线已增至50条

加盟助阵的港航物流企业超过100家

2018年福建新开辟13条集装箱国际航线

全省集装箱国际航线达到134条

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个港口

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58亿吨

2018年

开通福州直飞巴黎等国际航线

全省机场国际航线达到55条

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4944.69万人次

2018年开行中欧班列176列

通达杜伊斯堡、波兹南、布达佩斯等十余个欧亚大陆城市

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进出口贸易额3946.2亿元,增长10.68%

……

走出去的同时

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和朋友也走了进来

壳牌、戴姆勒、西门子、雀巢、百威英博等

一大批外国著名企业在闽投资

如今福建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

迎接更多的海内外企业和朋友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