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陈梦晚风 //www.sinovision.net/?7567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因为爱纽约,才爱上了美国中文网。风,从远方吹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热闹中的孤独

已有 1861 次阅读2011-7-25 07:34 |个人分类:情感絮语分享到微信

热闹中的孤独

自从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之后,我外出旅游时开始留意所访景点的历史文化痕迹。以前旅游时,我大多是走马观花,属于拍照留念到此一游的那种匆忙游客。余秋雨写的游记无声地提醒了我,留心处处皆学问,如果你能把远行的脚步变成书桌前的思考,行千里路则不亚于破万卷书。

这次回国,我们游览了好几处历史文化景点。江南乌镇,青岛崂山,西安大雁塔,蓬莱阁,西安碑林等,均为蕴藏着丰富内涵的人文自然景观。当我与这些著名的景点对视时,我的内心不禁生出了一股敬畏之心。乌镇的小桥流水,崂山的海天一色,大雁塔的庄严静穆,蓬莱阁的美丽传说,以及西安碑林的历史回声,都深深震撼着我。我多想慢慢停下来,好好欣赏一下这些奇妙的历史或自然景观。

可惜,不行,我的美好愿望实在无法赶上游人的脚步。因为我的旅游档期时逢暑假,无论在哪个景点,游人如织,气候炎热。在熙熙攘攘的拥挤中,我手里拿着的小笔记本,时常会被挤得东倒西歪。在滚滚人潮中,几乎没有谁会停下来好好琢磨一下这些景观中的历史文化精髓,绝大多数的游人们依然是走马观花的拍照留念。

比如在乌镇的茅盾故居里,我对这位文学大师的生平简介和代表作品发生了兴趣。我多想停下来,好好研读一下展厅里的各种介绍。虽然我在网络可以找到很多有关茅盾大师的信息,但身临其境和网络寻踪的感觉是大不一样的。可惜,不行。与我同行的朋友们对此不感兴趣,我周边的游客们对此也不感兴趣,我的孩子们对此更是毫无兴趣。让我兴致勃勃的文化展品,却让其它人兴致皆无,一股孤独感瞬间贯穿了我的全身。当你和周围人的兴趣形同陌路时,那种无可奈何的孤独感就会油然而生。所谓的孤独,就是身处闹市时,你却似一人独处。所谓的孤独,就是你心爱的玩具被他人视做垃圾时的不屑一顾。

孤独的我就这样如行尸走肉般被淹没在人潮中。有时候,我试图从导游的身上寻求一点儿文化的力量。我天真地认为,导游们一定都受过历史文化训练吧,即使他们不精通古今,至少他们应该熟知景点中的文化历史遗迹吧,和他们多交流,也许能满足一点儿我好奇的求知心理吧。可惜,还是不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发现,许多导游的导游词如同被录制好的磁带一般,导游们只会空洞机械地重复同样的信息。稍微有点儿题外话,他们就会和我一样不知所措。

比如在乌镇东大街的岁俗厅,我看到过一幅汪兆铭(精卫)写的对联:万事固难轻忖度,百年犹有未更(尝)。这副对联的最后那个字是什么?是“当”还是“尝”?汪兆铭和乌镇有什么关联?我好奇地问我身边的导游。我的这个简单提问,实实在在难倒了那位二十出头的女导游。她尴尬地对我笑笑,轻轻地说了声,对不起,我不知道啊。回到家里,我试图在网络中寻找答案,我却遗憾地空手而归。

如博弈时无对手,如饮酒时无知音,孤独的我就这样匆匆走过了写满文字的的乌镇,崂山,大雁塔,蓬莱阁和西安碑林。以后再来,再好好看看吧。我在心里这样自我安慰道。以后?如果未来的风景还是如此忙碌而拥挤,如果同行的伙伴还是如此兴致皆无,以后的我,只能独自一人行走在远行的孤独中了。能与我牵手同行的伙伴,还有谁会与我牵手?

7/25/11   7:20am

继续倒时差时的胡思乱想。

附注:汪精卫对联的出处

宋  陆游 
感旧
莫笑山翁老欲僵,壮年曾及事高皇,
雕戈北出戍穷塞,华表东归悲故乡。
万事固难轻忖度,百年犹有未更尝,
纷纷谤誉何劳问,但觉邯郸一梦长。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ONEWEEK 2011-7-25 08:29
这个好像坐在一大堆钱里, 在谈平困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