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布衣间 //www.sinovision.net/?7806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布衣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欧债危机看流动性在国际间均衡分布的重要性

已有 2446 次阅读2012-2-6 18:48 |系统分类:财经分享到微信

从欧债危机看流动性在国际间均衡分布的重要性

郑栋才

 

    一台巨型的机械,必有一个复杂的润滑系统。润滑系统设计不合理或出现故障,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润滑剂的供给总量不正常,有时供给过量,有时供给不足,导致机械运转失常;二、润滑剂在机械不同部件的分布不均匀,甚至出现抢油现象,大量机油被抽吸到部分机件中,致使有的机件机油过量,有的干涸,后一部件出现故障又导致了整台机械运转失常或停顿。一个国家、一个经济区(欧元区)甚至全球经济也一样,必须有一个好的润滑系统,这就是合理控制流动性总量供给和分布的系统。我在《广东社会科学》杂志1998年第六期上发表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货币制度改革》一文中指出:经济己经越来越全球化了,但国际货币却由个别国家的货币来充当(主要是美元),它的发行数量是按个别国家的利益,而不是按全球经济增长的需要来确定的,这种国际货币制度与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已不相适应,导致国际流动性时而泛滥、时而不足,国际通货时而膨胀、时而紧缩。这点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下面我们着重讨论流动性国际分布均衡的问题。经济学家和各国财经要员都非常重视流动性总量供给,非常重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问题,虽然实际也涉及,却没有从理论上认真去讨论和认识流动性分布结构失衡的问题,而它的重要性决不低于流动性总量供给的问题,欧债危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下面我们以欧债危机为例来讨论国际流动性分布严重失衡的问题。

    欧元是欧元区各国使用的单一货币,这应该是改以非主权国货币为国际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政革一个样版,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其中一条就是:要想整个欧元区经济正常地运转,区内的流动性必须随经济增长而增长,并在各欧元国达到一定程度的合理分布,使每个国家的经济都能正常地运转。相反,区内那怕是有一个国家的欧元或流动性开始 “干涸”,发生经济危机或债务危机,都可能导致整个欧元区的崩溃。区内部分国家,吸收了旧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与劳动收入分配失衡,过度劳动与过低消费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教训,想通过福利制度,通过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去实现经济持续平稳的增长。在欧元区建立之前,实践已经证明它们的努力基本上是成功的,并有力地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这些国家是完全可以被克服的,这其实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大进步。但自从经济日益全球化和欧元区建立之后,它们受到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无法与资本、劳动分配不公,劳动成本被过度压低而导致供过于求的经济体相竞争;同时,由于欧元并非本国发行的货币,它们失去利用汇率机制对本国经济加以保护防线,因而纷纷败下阵来。德国利用这个机会,实现了持续的贸易顺差,从这些国家大量吸取区内有限的流动性,使它们债台高筑,流动性干涸。区内流动性分布严重失衡酿成了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流动性国际间分布严重失衡的典型,直接威协整个欧元区生存。对此,德国一定会提出异议:这场债务危机的责任怎么不是那些债台高筑的国家、那些懒惰又要高消费的国家,反而是我们勤劳而又节俭的德国呢?再说市场的竞争是公平合理的,我们的产品质优价廉,赚得更多的钱,也是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但你们错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目的就是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减少劳动的时间和强度,有怎样高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就必须有怎样高的生活水平与怎样少的劳动时间和强度,供求才能平衡,经济才会均衡。相反,过度的被勤劳与过度的被节俭,正是供过于求,经济失衡产生的重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市场竞争的结果并不能说明这些国家是否懒惰和过渡消费,也许这正是经济均衡的要求,却无法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相反,市场竞争的胜者德国,正好就是供过于求,并把这种供过于求的矛盾输出国外的国家。只要对目前全球经济中的消费是趋于萎缩和不足,还是已经过度作一个基本的判断,就可以知道谁是谁非了。赚得更多的钱,在一定程度内,的确无可非议,但超过一定的限度,导致流动性在欧元区内国家间分布结构严重失衡,威协欧元区的生存,对区内所有国家都没有任何好处。目前希腊是欧元区债务危机最严重的国家,也是流动性最不足的国家,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很大。此外,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债务也相当严重。一旦希腊债务违约,债务危机很可能就会向更多的国家,甚至向欧元区的核心国蔓延。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迅速地向希腊注入足够的流动性,使之获得维特运转所必须的润滑剂。欧元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救援、债务的减记等工作的目的,都是给希腊补充流动性。而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欧洲央行的参与,印钞机的加速开动。接着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在区内贸易中,确立贸易平衡保护的原则和制度,而不仅仅是贸易自由,以阻止那些持续贸易顺差的大国继续从这些国家抽取已经少得可怜的流动性。但这些均衡各国流动性的工作,与那些贸易顺差大国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看来,最重要的应是向德国学习。首先要严守欧元区的财政纪律,即使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财赤限制目标和还债,也必须大幅削减财政开支,削减需求。为了提高竞争力,必须降低工人的工资。以为如此就能象德国一样经济强劲,德国也可以继续做它的顺差大国。她反对欧洲央行实行量化宽松,向重债务国注入流动性的政策。但欧元区不可能国国都成为德国式的贸易顺差国。在希腊拥有的流动性还不足以还债,更谈不上维持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减少开支,减少需求,无异于雪上加霜,把希腊经济逼向死角。欧元区目前处理债务危机的方向是错误的,整个欧元区在压力下正集体迈向被过度勤劳和被过度节俭之路,供过于求之路,也正因为如此,持续了18个月之久的欧债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并一步一步向着死胡同走去。反观美国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美元就是国际货币,解决特续贸易逆差导致国内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直接了当就是增加流动性,一次不行就两次,再不行就准备第三次。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否则今天的全球经济还不知是什么样子了。而长期的解决国际流动性分布失衡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高举贸易平衡保护的大旗。所有国家,对全球经济的供给作出了多大的贡献,相应在需求上也必须作出一样大的贡献,同时也让本国的人民得到最大可能的利益。国际贸易相对平衡虽不能保证这些国家就一定能实现供求平衡和经济均衡,但却是实现的必要条件,也构成实现均衡的压力。当一个国家从贸易顺差国转变为贸易相对平衡后,就会迫使它扩大内需,成为全球经济中供求平衡的一个部分;当一个国家从贸易逆差国转变为贸易相对平衡后,就使它有可能增加就业和供给,由求大于供转变为供求平衡。而国际贸易相对平衡,各国的供求平衡并不排斥国际贸易的扩大,不排斥各国经济正常的互补。         [最近,国际金融大亨索罗斯指出,德国总理默克尔带领欧洲走错方向。他警告欧洲不要以削支应对危机,反而应注入更多资金,并批评国际机构以高息向希腊提供贷助,令希腊无法获救。(综合外电消息/路透社/彭博通讯社/《星期日电讯报》)本人是完完全全赞同索罗斯的观点。当前的欧元区,就象一台部分机件已完全失油而发热、卡死的巨型机器,又不能停下来维修,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尽快给这部分机件加入足够的机油,通过欧洲央行注入甚至是无偿地注入足够的流动性,然后才是怎样修理机器的问题。但默克尔想的侧是,这些机件必须节约用油,只给它们滴一滴机件一转就干的机油之前,还不停地嘀咕着“你们一定要保证还我这滴机油”,迟迟不肯滴油,而全然不顾整台机器停止运转的后果。---2012.2.13][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以节支应对危机的举措,很可能导致一种恶性循环:节支将使这些重债务国经济受损,投资、消费需求下降,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减少,劳动力被逼流出…,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使它们不仅难以还债,甚至债务加重,于是又必须进一步节支,如此反复。欧元区对发放希腊第二期救援金至今仍举棋不定,其实是预感到这种恶性循环的后果,但为什么就不改变一下思路呢?---2012.2.15]

(看看这条消息吧!我说的不会错:“汇通网6月13日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周二(6月12日)警告称,全球经济稳定再次面临风险,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拉加德敦促欧洲决策者果断采取行动解决危机,包括实施“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允许欧元区救助基金直接向疲弱银行注资以及尽可能实施有利于增长的政策。”)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