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壮图山人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7959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张水高的博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原创】不能用“误解”来解读捐赠马其顿校车事件

已有 817 次阅读2011-12-5 00:57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原创】不能用“误解”来解读捐赠马其顿校车事件_图1-1
    最近一段时间内有关校车方面的新闻比较多,国内有引发社会地震的甘肃榆林校车相撞事件,国外有民众对于我国外交部捐赠马其顿校车一事的十分关注。对于国内发生的校车事故,官方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加大了对校车的投入和管理,可望在短期内收到明显效果,民众对此反应比较乐观。但是对于中国外交部选择在国人心坎正流血的时候,向马其顿捐赠校车的这一事件,民众的情绪就比较激动。应该说这是比较正常的反映,也是一种可喜的国情态势,至少说明了民众对国家已经具有了不可忽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爱国热情的另类宣泄。
    然而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先生从专业的角度,却把民众的这种爱国情绪简单的解读为“一个很大的误解”,并且进一步解释为民众“就是不懂得全世界的事情是连在一起的。”他还说,“如果说我援助别人,必须我比你有钱,你比我穷才行?世界上的事情不是这样的。你说救灾的时候,发生了灾难,我们大家都去援助他。我们援助的国家,也有可能他比我还富,但是他受灾了。我们人类有一个共同的价值,那就是同情心,同情同类。人家受灾了,我们要去帮助他。”
    我觉得,吴建民先生的解读是低估了中国民众的智商和情商。中国民众懂得“将欲取之,固必予之”的道理,这本来就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原本就说明我们的祖先已经在熟练的运用这种战略战术来进行外交攻防,更何况时代已经进化到信息化的今天,再来空谈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操作程式,是无法让民众心悦诚服的。这倒完全有可能让人联想起“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卖国宣言来,这样就颠覆了国家在外交上做出的一切努力,让民众对官方某些做法的“误解”进一步加深。这可能不是吴建民先生的本意了,当然更不是或者说根本就不是国家的本意。
    不仅如此,中国民众从来就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族群。即使在最困难的抗战时期,中国本身就承受着很大的战争压力地情况下,中国还是派出了10万大军援助英缅战场,牺牲了自己的巨大利益。在这种态势下,中国民众没有皱过眉头;解放初期的抗美援朝、援越,是在中国本身已经无法承受战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民众也没有皱过眉头;后来的援非,是中国民众用省吃节用下来的东西去进行的,中国民众还是没有皱过眉头。这些事实,就足以说明问题,不用再来做进一步的阐释了。
    但是中国民众得到了什么呢?没有,从来没有!中国得到的只是背叛,中国民众得到的只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歧视。然而用吴建民先生的话来诠释就是,由于有了中国的外援,才有了中国后来的进入联合国;由于有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才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一句话,才有了今天的中国。果真如此吗?这简直就是荒谬到了极点的悖论。从逻辑上来说,是先有了论点,再来拼凑论据;简单地说就是先有了母鸡,然后才有了鸡蛋。
    众所周知,联合国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性组织,它缺少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那是不可想象的。中国进入联合国,只是时间问题。由于有了外援,中国提前进入了联合国这样的说法才是成立的。也就是说,排除了外援这个因素,中国迟早还是会进入联合国的。而且联合国本身就只是一块没有约束力的牌子,中国即使没有进入联合国,又有什么了不起?只要中国本身的内力够了,别的国家还不是屁颠屁颠来拍马屁?目前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不就是经常绕过联合国独断专行吗,有哪个国家敢不遵守它的游戏规则?有哪个国家不去迎合它?所以说吴建民先生的论据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他所说的与捐赠马其顿校车事件根本就是两码事。
    我觉得中国民众就是太执着于同情心这个“普世价值”了,他们把同情心给予了自己的同胞,希望官方能够理解和支持,所以才有对外交部捐赠马其顿校车事件的舆论哗然。如果某些官员援用同情心这个“普世价值”不是用来指责中国民众“误解”,“不懂得全世界的事情是连在一起的”,而是着眼于国内的现状,我想,从他们的口里出来的绝对不是如此不负责任的说法。也就是说,比中国还要富裕的马其顿到底给了中国多少援助呢,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有力的外交记录。
    当然外交部出于外交需要做出捐赠马其顿校车的行动,不能够轻易予以否定,这里面有着民众不能理解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而且作为中国民众也应该理解和支持国家有关部门为了国家的整体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这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我想这个道理只要讲清了,中国民众还是能够配合国家职能部门的工作的。如果搬出一些所谓的“砖家”来拍民众的“板砖”,指责民众“误解”,那么这种“误解”就真的产生了,而且还会不断“误解”下去。我相信,这样的结果是谁也不愿意出现的。(2011120094)(本文同步发布在各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