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心理与性-邓明昱博士 //www.sinovision.net/?834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edical Psychology and Human Sexuality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华人父母应培养孩子的坚韧性

已有 978 次阅读2015-3-26 07:55 |个人分类: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培养孩子, 坚韧性, 华人父母, 心理健康 分享到微信

华人父母应培养孩子的坚韧性

 

最近,美国的常春藤校的几名华裔大学生相继自杀,引发议论。网络上有个叫微信群的,一有这种事情发生,就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关心这样的事件是自然的,我们都会联想,都会将心比心,都会为那些孩子的父母难过。但是,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人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数落孩子父母的不是。他们接着再数落藤校,责怪这些孩子的父母把孩子往藤校硬推之类。现在似乎家里有个上了藤校的孩子也成了罪过。这不公平!有人一听你家孩子在藤校,立马给你定位为推妈推爸虎妈虎爸,真正是天晓得。

华裔优异,引起恐慌

我们没有必要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论断和评判别人,对于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我为他们心痛。但静下心来,我很想谈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先说最早的极端例子。在美国的华裔中尤其我们这一辈,大多自认从小读书优异,一路靠读书走出乡村走出中国,在美国定居下来。自然的,有了孩子的我辈中人,就把这种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传给下一代。这些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孩子,一边接受着来自父母的儒家观念,一边接受着周遭社会的西洋文化,很多继承了其父母的高智商,在一群美国孩子中学业上确实也能出类拔萃。往美国社会一看,华裔是少数族裔,成绩如此优秀,名校抓几个进来,那是和谐社会和种族平等的典型。

但是,一代华裔留学人的儿女都长大成人了,学习好的太多,名校一看不得了,以成绩论处,华裔孩子如洪水,于是种种限制便出台了。我辈华人很少是常春藤名校出来的。藤校名校要求「全面发展的人」(rounded person ),有点类似于我们小时候说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而这里面的种种细节,我们外来的移民比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知道的潜规则要少得多。现在大学里,基本上每所名校都有一定百分比名额来照顾少数族裔孩子,但这个少数族裔的名份基本上是把华裔摒除之外的。

扶持政策,影响华生

最近,与我读大学的孩子及他的几位同学闲聊,我明显地感觉到几个优秀的ABC对于美国这个有名的「扶持政策」(Affirmative action)的反感和心生不平。在他们这种比较难进的本科加医学院连读的项目中,到了四年级需要补习重考才能跨进医学院门坎的学生,大多是扶持来的孩子,而且这些孩子大多是非洲裔和西语裔的后代。

华裔是少数族裔,在很多方面都归类于非主流,但是只有在大学录取中被归类到「主流」去,因而完全享受不到少数族裔的福利。在这样一个历史上并非特别欢迎华裔的环境里,孩子的心理要承受什么样的压力?也许我们这第一代新移民永远无法体会。

我来说说耶鲁。能进耶鲁,学生应该都算聪明和爱学习,但是不能否认,那一年六万以上的花费,足以证明大多数耶鲁生家境在中产阶层以上。他们之中更有许多来自显赫家族的人,如果没有优渥的家境,以他们的成绩,连进耶鲁的门儿都没有。

我和我的孩子就讨论过几次扶持政策。我让他想象如果没有此条列,大学里充斥着华裔和白人,对其他种族确实是很不好的影响。可他的理由是:优秀华裔进不了一流大学,而那些本来应该进二流大学的人,却因为他们是非洲裔或者西语裔就进了一流的大学。这是一个多么不公平的世界!我告诉他,我们只能在不公平中寻求相对的公平和合理。这个道理,我想他在今后的岁月里会懂得的。

逐渐成熟,自有主见

华裔孩子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路顺风进了耶鲁,然后遭遇到一群完全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如果孩子够坚韧,慢慢学会融入,他们也会健康成长。我相信,大多数就读藤校名校的华裔孩子便是如此成长的。

可是,一个敏感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下觉得不能被接受,难以融入,可能就会发生问题。我无法论断那位走上绝路的耶鲁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结束她年轻的生命。我只想说,就我的观察,进了大学的孩子,已渐渐地脱离父母的影响,走在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变的路上。他们的思想变化很快也很大,很多时候会令父母惊讶。

最近,我与读大学的孩子共同居住一段时间。我体会到,他真的长大了。他若在半夜回家,我不需要问他去哪了。想当年他读高中时,深夜跟女同学去看首映场电影,我气愤他说谎让他立刻回家,今天看来都未免小题大做。而现在的他,有他自己的生活,与同学滑雪、办讲座还是周末晚上出外吃饭,他不再向父母报告。在很多问题上,他有了自己的见解,不一定跟我一致。他已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所以,这个时候孩子做的种种决定,不能再来怪责孩子的父母。

培养坚韧最为重要

培养一个孩子进耶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难以想象那位从金门桥上跳下的耶鲁生父母的现状。如果一定要说教训的话,也许就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可能太过一帆风顺,父母亲也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训练他们的坚韧性(toughness)。

若是动不动就把藤校孩子的父母归类于虎妈虎爸,也是非常可笑的。当年多少乡村长大的孩子考进了中国的清华北大,他们是父母推出来的吗?进藤校不是罪过。藤校的学生自杀不是今天第一次发生,任何学校包括非藤校的州立大学也有自杀的大学生,想不开读不下去的大学生哪里都有。

我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让我们重视培养孩子的坚韧性,注意孩子的精神健康,不要一出事就指责别人,更不要拿常春藤当靶子打。你进得去是你的幸运,进不去也不必用机关枪横扫。

——原载《华人心理健康报》2015年第2期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