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黎汝胜 //www.sinovision.net/?8524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佛法之于民主的必然

已有 1120 次阅读2011-12-28 03:29 |系统分类:杂谈| 弘扬佛法, 民主, 红尘, 名利, 嗟跎岁月 分享到微信

自忧家国事,徘徊红尘中;

名利两边放,民主始成功;

朝夕争千古,放下皆是空;

莲花心头绽,往昔俱随风。

回首嗟跎岁月,有道是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当对爱情及贪欲不再执着的时候,惊觉已近而立。成年,意味着成熟,意味着责任,然彼时不曾成功,亦未及成熟,却是责任两字惊醒吾辈。对家,对国,吾辈尽到了什么责任?倒也记得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是国家的希望,未来的接班人,可直到而立,也没有接谁的班,难道是我没有尽到责任!还是老师欺骗了我们?!偶会佛法,不由叹息佛与我整整失约了五百年,佛说:世间万物皆是缘、缘起缘灭,自当梦幻泡影,我红尘未了,是缘?抑或偶然?

 

宣扬民主之前,愿望是修身养性弘扬佛法,兼且有皈依之意。自有机会接触更多社会上的现实,始醒觉,自此,不但有忧国忧民之心,更是勤于建言献策,兼且学佛之人要在恪尽社会责任中实践佛法。换言之,学佛不应天天躲在家里学习,应该把佛法带到世俗社会当中去好好实践和体会佛法,以出世的心态积极做入世的俗事,为的是不留遗憾,因此,红尘一笑与君共徘徊吧!佛应是看透世间的,如看不透世间,又怎能出离世间,看不透世间就要永远轮回下去。看透世间便是不为世间诸尘所恼,明白来去之因,活的逍遥自在,看透之后,就是因果循环相续不断。世间就是贪、瞋、痴、慢、以及疑所化,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因心迷不能自悟。世间万事如浮云,不得大道看不开,世间万物如尘土,不得解脱化尘埃。

 

释月悟大师说:学佛之人,应当放下世间八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为世间八法所染所动,然而,我等活在世间,不可放弃在世间的责任与义务,否则,做人都不合格,谈何学佛。佛讲放下,然放下不是放弃、逃避,而是心无挂碍,不为物累,以便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大众服务。这是对学佛人说的,那么,对坚定追求民主的人士来说,放下名与利,同样是重要的。不可否认,有部分人士借民主之名谋个人之利,这与时下借公益宣传之名行谋私逐利之实有着异曲同工之意。此现象不曾消灭,鲁迅当年呐喊过,旧时北大校长蔡元培曾经倡导的评议会亦如此,当下某些演讲场所变成了名利场。诚然,当下为民主是个相当危险的事业,有的人“因言获罪”,为此牺牲了个人的短暂自由,可谓是为了自由而失去自由。在胡主席和温总理都公开力推民主的今天,还存在“因言获罪”,在此不由感慨,当年的国民政府可谓是宽容,可以让鲁迅那些“反动透顶罪大恶极” 的文章屡屡横空出世。然思想终必要付诸于行动,如果只想着争朝夕之功名,这动机无疑值得怀疑。

 

因此,无论国与民,倡民主应知行合一,知即认识、意识、理论等,行即行动、实践等,简单的说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列位看官及政者所宣传的民主方式才不至于误导、伤害到大众。因而,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再把理论经验用来指导实践,这两个过程始终贯彻在整个追求之中,这就是知行合一。无论阁下宣传的是什么民主制度,即使是社会主义,只要能够做到有效的保障公民、媒体应有之自由及权利和限制政府的权力,让行政、司法、立法能够独立且相互制衡以防止绝对权力,那么,社会主义又何妨。更且,为政者如遵照佛法的教导,必极利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四十华严》经中说“人以王为命,王以法为身;世道既和平,佛法由兹始”,当然,以当代之理解,“人以王为命”应是“人以法为教”比较贴切,“王以法为身”的王应变换为为政者方免误会。《金光明最胜王经?王法正品论》说“于亲及非亲,平等视一切,若为正法王,国内无偏党。令彼一切人,修行于十善,率土常安乐,国土得安宁”。佛教认为,政治、经济等社会文化的发展依赖于伦理道德的发展,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表现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和谐统一。在这样一种社会文明里,我们不仅需要物质的享受,还需要道德伦理的约束(法律管行为,宗教管精神),使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生物都有表现和发展的机会,这就是生命与幸福的基础。是以佛教的净土思想是自我觉悟的精神修炼,净土源于自心,源于自心中对平等、自由、慈悲的渴望。因而,佛教在兴国安邦上应是不可或少的重要角色。

 

可见,佛教与民主不存在丝毫冲突。于个人,倡民主需要责任精神,在义务方面,一、保护自己;二、维护国家利益;三、救助他人。在责任方面,一、注重事实;二、清醒的面对;三、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佛教讲求大同,原始佛教是反对统治的,众生平等也是佛教追求的,梁启超曾说:佛教之因果,使上智下愚皆不能不信也。人人如果能树立正确的因果观念,我们的社会就不再是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社会。人人如果能怀抱佛教的慈悲精神,这个社会就能减少暴戾杀伐之气,安和乐利。他日中华果真如此,我也循入空门逍遥自在去也!

 

黎汝胜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