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豆丁杂货铺 //www.sinovision.net/?8531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春捂秋冻”你该知道的一点小常识

已有 1000 次阅读2012-2-20 02:01 |个人分类:资源、共享|系统分类:健康养生分享到微信

“春捂秋冻”准备“捂”多久

 

[导读]春捂要特别重视对头、脚、颈、手这些部位的保暖,不要很快就摘掉帽子,取下围巾、口罩,脱掉厚袜及手套,否则很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导致疾病入侵。

 

都说“春捂秋冻”你还准备“捂”多久?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王宏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当然,“捂”会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方面。

 

首先看温度。

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其次凭感觉。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如果感觉“捂”了身体会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捂”出了汗,万一再被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昼夜温差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

王宏才提醒,早春时节,应该 多多 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春捂要特别重视对头、脚、颈、手这些部位的保暖,不要很快就摘掉帽子,取下围巾、口罩,脱掉厚袜及手套,否则很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导致疾病入侵。

 

八种养生法调理

一、养阳

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

 

二、养阴

阴虚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宜在春天发作,饮食上 可采 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蒸熟于饭前空腹服用,每日100毫升,分3次服用;或用 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这些均有养阴益胃之功效。阴虚内热体质者,可选大米粥、赤豆粥、莲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腻、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

 

三、养气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春季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升发,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应该注意,可常食用葱、荽、豉、枣、芪等,还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莲子、百合、大枣、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四、养脑

春天,肝阳上亢的人易头痛、眩晕,这就是祖国医学所说“春气者诸病在头”的原因。其饮食防治方法是,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频频饮之。另外,还可用用芹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五、养脾

祖国医学还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六、养胃

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吟碱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鸡汤、鱼汤、牛肉汤及菠菜、豆类、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气体导致腹胀,增加胃肠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采用上述蜂蜜疗法。

 

七、养肾

春天气候舒爽,是肾功能不佳患者养肾与调理的 好时 机,此时服用强肾配方与固肾药膳,对肾功能损害初期的疗效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调理,饮食以清淡甘味为主。可食用清淡蔬果,如山竹、藕、薏苡仁、黄瓜及香瓜等。

 

八、养“热”

早春时节气候仍很冷,寒冷刺激甲状腺,可引起功能亢进,消耗热量使人体耐力和抵抗力减弱。另一方面,人体为了御寒也需要消耗热量来稳定基础体温。所以早春期间的饮食构成应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可选用糯米制品及黄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以及时补充能量。

 

 

春捂秋冻有道理 需因人而异

 

[导读]当下季节交替之时,虽然气温回升,却乍暖还寒,应适当多穿衣服预防外感疾病,老话说,春捂秋冻,杂病不生,但也要因人而异。

 

立春以来,各大医院因着凉患上感冒、胃寒的患者人数增加,中老年人气管炎、哮喘的发病率也比平时升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综合科刘宗莲主任提醒读者,当下季节交替之时,虽然气温回升,却乍暖还寒,应适当多穿衣服预防外感疾病,老话说,春捂秋冻,杂病不生,但也要因人而异。

 

预防多种春季流行

刘宗莲表示,春捂秋冻有一定的道理,对于老年人和体质弱的人们,季节交替时不妨捂一捂,多穿衣物,注意防病。但“秋冻”需因人而异,老年人、妇女和孩子就不太适合“秋冻”。

所谓“春捂”,是指气温刚刚转暖,却乍暖还寒,温度变化大,人们不应过早地脱下棉衣。一旦气温下降,身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春季传染病。北方春季多风、多燥,风邪是春季外感疾病的主要因素,可能引发感冒、扁桃体炎、肺炎等疾病。刘宗莲提示读者,出门时应注意颈部保暖很重要。尤其是女性,出门要护住脖子,咽喉是人体与外界接触的“门户”,是预防外感疾病、气管炎、咳嗽要保护的地方。不要过早地穿低领衣服,如果没有领子可系上围巾。

另外,春季风沙大,也是过敏性疾病的多发期。皮炎、荨麻疹、风疹、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在门诊已日渐增多。随着气温转暖,春暖花开,花粉过敏患者需更加注意。一方面远离过敏源,尽量不去植物开花传播花粉的地方游玩,出门戴上纱巾和口罩。对于部分偏头痛患者来说,受风之后会加重头疼,出门也要做好防风工作。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机体跟外界相适应有一个调节过程。总之,春捂秋冻也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爱美女士不宜过早换装

很多爱美的女性在气温回暖之后,早早地脱下棉衣。刘宗莲表示,春季衣着应慢慢过渡,衣服减得过早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

肩周炎、膝骨关节病是女性高发的疾病,分析原因与穿着也有很大关系。肩周炎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和活动不便,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因为好发于50岁左右,所以也被称为“五十肩”,并且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刘宗莲表示,肩周炎除与年龄、缺钙、雌激素水平有关外,与女性的着装特点也有很大关系。年轻时不注意保暖,空调房间穿超短裙、无袖的衣服,肩关节、膝关节不能有效保暖,年龄大了之后就会出现骨关节病。(身体出现不适。)女属阴,男属阳,一般在50岁以前,男性相对怕热,女性相对怕冷。更年期之后女性也可能出现阴虚火旺的现象。所以爱美女性要注意保暖,避免上了年纪以后,肩周炎、膝骨关节病发生。

 

“春捂”主要捂下身 谨防感冒

 

[导读]月19日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雨水”。保健专家提示说,此时节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公众要格外注意保暖,穿衣着装要谨记“春捂”原则,以防感冒。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俗话说的“倒春寒”现象仍经常发生,而这种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除了对已经萌动和返青的作物、林、果等的生长产生影响外,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很大。

营养专家李艳玲表示,雨水时节,人体皮肤腠理已经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减弱,易感风寒而致病,所以此时穿衣着装要注意“春捂”。

当然,“春捂”指的是不要突然减衣的意思,而是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婴幼儿、老人、孕产妇尤其如此。“捂”要适宜,否则太过,对身体也是有害的。如果“捂”得过度,会使人体体温调节紊乱,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李艳玲提示说,春季里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因此,“春捂”的重点是下身,要加强下身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当然,要使身体能够适应早春的气候变化,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春捂”只是一个方面,公众还应注意加强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