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李洪恩的理性批判 //www.sinovision.net/?9673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坚持理性批判,针砭时弊,希望祖国越来越来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的“仇富”势必在一定阶段内存在和恶化

已有 1884 次阅读2011-11-2 06:48 |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现在的中国是贫富分化越来越大,人心也越来越不平衡,拜金炫富的社会风尚越来越严重,同时仇富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贫与富的两个阶级在不断的分离和深化。

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凤哥就曾口出狂言:“月薪低于五千是下等人”!可见“凤姐夫”就是上等人了!按如此“名言”和“标准”衡量,中国的80%以上都是下等人了,14亿当中就有11.2亿“下等人”,中国的“下等人”何其多也?

“凤姐夫”一班人的眼中对人的评价和衡量,就仅仅是赤裸裸的金钱了,有钱人就是上等人,没有钱的一律就是下作之辈了。

不知到了天堂,阎王是否也将你列为“上等人”了,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但我一定知道,凭此言评价来分三六九等者必非善良之辈,良心是红是黑就不一定了。

为什么中国人会仇富?因为中国的富人大部分在起始之初的原始积累都或多或少都有“原罪”,财富的到来和积累真还有点道不明,说不白。一些人的富有是掠夺了公民的权利与利益,中饱私囊,其来源值得怀疑,是不正当造成的一暴富,或权钱交易、垄断行业、恶性竞争、炒作市场等。“术”的运用是大大地压倒了“道”的遵守。在他们的心中早就没有了“天道”二字,有奶就是娘,只要有钱赚就行。在自己富了之后,没有对贫困者的怜悯之心,既不做善事,对自己消费是挥金如土,对社会对公众是拔一毛就痛心。对社会和公众没有一颗感恩回报和谦卑崇敬与博爱之心,而是突出自己,自视是“优等公民”,将低收入者一律视为“下等人”,草贱之民,你说,这样的“富人”又怎不遭人“仇”,怎不惑人“恨”呢?

为什么美国的贫富差距大,人民就不“仇富”呢?

周成名教授在《向比尔.盖茨学习什么?》一文中写道:“长期处于世界首富地位的盖茨在计算机领域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是人尽皆知的,但人们未必知道他在慈善事业中的成就,他已经捐献了几百亿美元给穷人和病人。我们除了赞美他的善良博爱之外,更应该学习他的财富哲学和价值观。不仅盖茨是慈善大家,股神巴菲特也是,他们给我们诠释了现代资本家非同寻常的价值理念,颠覆了我们传统教育中对他们的认知。一个国家的灵魂不是政治也不是经济,而是文化。”

如果我们的富人也是像美国的富人那样凭自己的勤劳劳动、辛苦创业、公平竞争或者继承父辈财富而来二条途径,其实就一条途径,最终都是凭借勤奋的创业而来。并且大都有一颗慈善之心,心里有大众,心中有社会,钱来之于社会,最终又回馈于社会,人们对富人是尊敬、爱戴与欣赏。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和根据去“仇富”呢?

中国仇富的存在一定是有它的现实基础、理由依据和引起的缘由了。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因果总是如影如随,相生相伴的。还是我们的“老祖宗”“老古班子”的话对――一切都是有报应的。此时不报,并不意味着就不会报,生命就能量一般是生生不息的。

只有做到了有一个公平的体制,一种正确的群体价值导向,才能以平常心态对待财富,才能真正做到“富者不贱贫,贫者不嫉富”,社会才能真正的“和谐”。否则,一切都是自欺自人,表面的“和谐”下是“岩浆汹涌”,矛盾只会愈演愈烈。“和谐”不是挂在“口头上”一句“口头禅”滥用,而是要沉淀于文化、社会风尚、价值导向与行动之上,是一项长期和长远、真正的“百年大计”工程,没有一百年的时间是不能轻言做到或者就声称超越的。一切事物都有独特的规律,也是需要一个用时间来过滤、沉淀、静化、证明和升华的过程。

贫富差距无法缩小的同时社会矛盾也在激增。

中国的“仇富”势必在一定阶段内存在,而且还会愈演愈烈。因为它是有社会基础的。

我们不要单纯地诧异、指责、辱骂、贱视、忽略“仇富”了,“仇富”的实质、最终根源是不公!

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控制因不当政策与非法手段和落后社会保障机制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形成的剪刀差,二是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和政务运作机制。不迟早合理稳妥的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那么这个在所谓一些人眼中的“仇富”与“贱贫”现象及相互的对立将会愈演愈烈!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