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中国父亲母亲网(海外版) //www.sinovision.net/?98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这是中国父亲母亲网http://www.5ifumu.com的海外版。也是中国父母文化研究会、中国幸福学院的官方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台湾回流移民今又纷返加拿大(图)

已有 3690 次阅读2010-7-27 10:03 |个人分类:移民|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台湾回流移民今又纷返加拿大(图)_图1-1 
鄭先生全家回流後到中國遊歷四年,圖為鄭太太與兩名女兒攝於西藏布達拉宮前。(圖:鄭先生提供)

台湾回流移民今又纷返加拿大(图)_图1-2
回流後為孩子教育選擇「再回流」的台灣移民蔡淑真與兒子鄧福緯(右)、鄧福瑞。(圖:受訪者提供)
台湾回流移民今又纷返加拿大(图)_图1-3
 
吳小姐女兒Dora剛返台入讀小學時,面對繁重的功課一臉無奈模樣。(圖:吳小姐提供)
過去幾年,溫哥華台灣僑民見面時經常聽到某某人「回流了」,更有人打趣的說電話本上的名單都快刪光了。但最近的話題已變成某某人「回來了」,儘管來自台灣的新移民並未明顯增加,但「再回流」的老移民愈來愈多卻是不爭的事實。

任職北溫賓士車廠的陸先生就表示,許多幾年前回流台灣的老客戶最近紛紛出現,他們有些是返台工作後屆齡退休,有些是本地大學畢業的移民第二代選擇回台灣或大陸發展,卻在工作幾年後發現不如預期,寧可回到加拿大,利用過去的關係重新扎根,以免最後兩頭空。

房地產經紀人蘇嫻雅也說,不少台灣移民「再回流」,不過有的人是在房價與匯價最低時回流,近來「再回流」時由於溫哥華房價及匯價雙高,只能暫時租屋或購買價格較低的公寓,後悔不已。

她有一個客戶2000年時回流,將位於白石鎮(White Rock)附近,佔地半畝,室內4000餘平方呎的大宅以40萬元認賠殺出,現在房子已值120幾萬。加上「再回流」時加元高漲,當初匯回台灣的40萬元現在只能換回30幾萬元,連溫哥華的二房公寓都買不到,可謂損失慘重。

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台灣移民選擇「再回流」,回到大溫發展。

趁年輕 重新開始

家住溫哥華的Tony在1995年高一時隨父母移民加拿大,2001年本地社區學院畢業後一直找不到理想工作,只能斷斷續續在餐廳打工,2002年進入卑詩理工學院(BCIT)選讀為期兩年的的電腦及資訊科技課程,主修網路系統維護。

2004年畢業後與一名到該校留學的台灣同學一起返台工作,任職於一家新成立於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的高科技公司,擔任外商客戶網路系統維護工程師。

由於公司處於草創階段,不少電腦系統的英文技術手冊都仰賴他們翻譯,隨著業務擴展,兩人不到兩年都被擢升為Project leaders,薪水也跟著水漲船高,雖然與留在溫哥華任職的同學相較顯得小巫見大巫,但老闆所勾勒的遠景及承諾,他願意犧牲眼前收入,放眼長期的發展。

但人算不如天算,隨著台灣景氣低迷,公司到中國發展的計畫又遲遲無法落實,2008年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台灣也受害頗深,一開始公司先是大量裁員,他的同學也被資遣。儘管業務量減少,但因人事精簡到不能再精簡,等於一個人當三個人用,經常超時加班,公司美其名為「自願加班」,不僅沒加班費還減薪,但多數人都敢怒不敢言。

去年初Tony終於忍無可忍離職,並在過去客戶建議下前往中國尋找機會,由於有親戚住南京,因此選擇落腳當地,希望找到外商或台資企業任職。但半年後他決定返回加拿大,主要是深切體認到像他這種中階「台幹」在中國已無立足之地,且中國本身的「海歸」人士愈來愈多,他所擁有的英語優勢不再。

幾經考量,他決定回到溫哥華重新開始,透過過去同學的協助,他「再回流」後不到三個月就在列治文一家機械公司找到網路工程師工作。

儘管與同期畢業的同學相較,他在本地的工作資歷落後多年,但他不認為在台灣的工作的時間是「浪費」,畢竟自己有很多機會獨當一面,負責一些大專案,這些經歷絕對是人生的「資產」。

現在趁著還年輕,過去在本地的關係與人脈尚在,晚起步總比沒起步好,加上父母也退休,全家終於可以在溫哥華團圓,他也將在近期迎娶在台灣時認識的女友,對Tony而言,這趟「再回流」是他在加拿大的全新開始。

重新來過 不會回流

家住高貴林的蔡淑真今年5月「再回流」溫哥華,他們全家1999年移民加拿大,先生順利在本地找到工作,但因收入不高,很難存到錢,讓他們不禁為家中兩個年幼孩子的未來憂心。2004年取得公民身分後毅然決定回流,到桃園龍潭開設英語補習班。

她表示,回流前大兒子在本地讀小學四年級,回台灣後英文全校第一,但中文則是力不從心,第一次段考國語成績僅59分,全班最低,讓兒子相當沮喪。為幫助兒子儘快趕上進度,蔡小姐的做法是「陪他下苦功」,孩子抄書抄十遍,她跟著抄十遍,老師要求默背課文,她跟孩子一起背,讓孩子了解,連媽媽都可以,他也一定可以,逐漸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整個調適過程歷時約一年半。反而是返台入讀小一的小兒子,由於是全新開始,絲毫沒有學習適應問題。不過,她笑稱「再回流」後情況卻有180度轉變,英文根基紮實的大兒子入讀本地中學9年級較無適應問題,而英文幾乎全忘光的小兒子現在就頗為吃力。

至於為何「再回流」?蔡小姐強調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希望他們在具備基本中文能力後,回到加拿大接受英文教育,提升國際觀與競爭力。

如果重新來過,她說自己不會選擇回流,而是繼續留在加拿大,因為經過這些年歷練,價值觀與對人生的看法都有所不同,在加拿大儘管賺不到大錢,但全家人在一起比什麼都重要。

繼承家業 兩地奔波

溫哥華張先生移民前任職於家族企業,2003年抵埠,三名小孩分別入讀中小學,他與妻子則專心陪讀,在加拿大過著「只羨鴛鴦不羨仙」的半退休生活。

由於父母年事已高,多年來一直催促張先生返台接棒,但他與妻子屢屢以返台後小孩教育無法銜接為由推遲。2008年長女高中畢業進入大學,兩個兒子也順利排到台北美國學校的入學名額,於是決定回流。

儘管孩子沒有入讀台灣一般中小學的調適困擾,但對台灣的生活環境卻頗有微詞,經常吵著要回加拿大。去年暑假回溫哥華度假,與昔日同學連絡上,竟吵著不要回台灣,最後是夫妻倆「連哄帶騙」才勉強上飛機。

由於孩子在台灣過得不快樂,對課業不感興趣,成績明顯退步,而張太太也不放心將大女兒獨自留在加拿大,於是他們今年初決定「再回流」溫哥華。

只是張先生無法長住加拿大,為了兼顧家庭與事業,必須經常往返台加兩地。儘管兩年內大費周章搬家兩次,車子、房子都賣了再買,但他只有苦笑表示,為了孩子的教育,也無可奈何。

過程艱辛 但很值得

本拿比市民吳小姐表示,1997年移民後一直隻身在加拿大陪兩個女兒讀書,先生並未放棄在台灣的工作,是典型的「太空人家庭」。2002年先生決定轉換跑道自行創業,為協助老公,也讓全家得以團圓,她決定回流,順便讓孩子學習中文。

出生日期在年尾的大女兒返台後降級入讀小學三年級,但因中文相當差,經常被老師點名。加上中文書寫速度慢,來不及抄黑板,功課也要寫到三更半夜。

一開始考試時根本看不懂題目,就算老師將題目唸給她聽,因中文理解能力有限,也往往聽不懂。部分不留情面又缺乏口德的老師甚至連「白痴」、「豬頭」都罵出口,讓小孩很受傷,經常回家哭泣。

為讓學校知道孩子的情況與難處,她多次利用「親師懇談會」機會與校方溝通,情況才有所改善,大約經過半年多調適才逐漸步入正軌。

至於「再回流」原因,吳小姐也表示完全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她說台灣的國中教育對孩子而言真的太辛苦了,因此二年前大女兒小學畢業時先將她送回加拿大當Homestay,去年小女兒畢業後全家就決定「再回流」溫哥華。

玩得痛快 體驗人生

家住蘭里的鄭先生移民加拿大已20餘年,2006年卻選擇回流,並在日前「再回流」溫哥華。當被問到當初為何會回流時,他的答案很另類:「孩子學中文是幌子,其實是大人想玩。」他強調過去四年確實玩得很痛快,可謂「不虛此行」。

原來他在回流的四年內選擇到中國經商、遊歷,一家四口先到西安住一年,再搬到杭州,最後二年住到海南島三亞市,每定居一處,除遍遊鄰近省分景點外,也會利用寒暑假期間,全家開車深入大陸各地旅遊,從內蒙、新疆、西藏到青海;廣西、貴州及雲南,到處都有他們的足跡。

回想過去四年種種,他直呼中國大陸實在太大,很多地方值得一遊。有幸在女兒還小,沒有太多課業壓力的時候帶她們走訪各地,順便學習中文,的確是難得的人生經歷。。

鄭先生不諱言「再回流」也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擔心再晚一點英文可能跟不上,他說卑詩省好像有本地修業未滿五年申請大學須附托福成績的規定,因此在女兒小學7年級時回來,至少有六年的時間讓她們調適,應綽綽有餘。

(据世界日报記者阮耀毅报道)

  • [图文]希特勒亲属发誓永不生育
  • [图文]小儿常见病验方
  • [图文]太空游有望于2012年实现
  • [组图]80后美眉:酒店试睡员
  • [图文]父亲发帖为岁半儿子征婚
  • [图文]长篇小说:地铁情缘(1)

  •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