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红楼清话 //www.sinovision.net/?9828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论《红楼梦》春草堂藏本之底本――与夏薇《〈红楼梦〉春草堂藏本》一文商榷(完整版)

已有 1929 次阅读2011-10-12 22:04 |个人分类:明清小说研究|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论《红楼梦》春草堂藏本之底本――与夏薇《〈红楼梦〉春草堂藏本》一文商榷(完整版)
陈传坤

近几年来,夏薇先生致力于《红楼梦》120回抄本系列专题研究,陆续发表了《“籀红室藏本”和一段旧公案――〈红楼梦〉120回抄本系列研究之一》[1] 51-65 、《补拙斋抄本:一部新发现带批语的〈红楼梦〉抄本》[2] 50-65 、《〈红楼梦〉春草堂藏本》[3] 126-129 、《上海图书馆藏〈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研究》[4] 132-141 、《〈红楼梦〉桐花凤阁评本后补二十回探蕴》[5]390-404 等系列研究成果,试图论证这些120回抄本之底本可能在乾隆五十六年程甲本之前已存在:“它的存在已经使《红楼梦》120回抄本早于第一个排印本的结论成为可能。”[1] 65 ;“春草堂藏本等一百二十回抄本的存在,又一次说明了《红楼梦》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乾隆五十六年之前,程甲本出版之前,社会上已经有一百二十回抄本在流传。”[3] 129 ;“也进一步说明这些一百二十回抄本的底本应该是不同于脂本和程本的另外一种或几种本子,也正因为这样,后四十回的文字在程本之前就存在,程本之前就有一百二十回抄本在流传的观点又多了一个佐证。”[4]132 ;“也正是因为后补二十回的文字有如此复杂的版本问题,我们才不能排除它的底本是一个脂本和程本之外的本子的可能性,而加以研究。”[5] 403

倘若夏文这一系列结论能有一个或几个成立的话,那么我们不妨对这些120回抄本的价值刮目相看,但是仔细研读并覆按证据之后,深为夏先生之草率而遗憾。譬如,关于上图藏抄本(吉晖堂藏本),杨绪容先生所作《上图抄本《红楼梦》与沈星炜》[6]99-109 ,已通过数十例异文比对,结论“此抄本的底本实为程甲本后的东观阁刊白文本”。例证充分、详尽、实在,当无异议。

再如,关于籀红室藏本,夏文曾有十例异文举证,但很多是既不同于程本又不同于脂本的,而且其中很难排除不是抄手的误植或妄为。譬如其举证的第二例,为第15回回目“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馒头庵”之“头”字,独有籀本作“首”。[1] 54  其实,此“首”字与繁体字“钷”的右半之“?”很近似,可能因形近而讹。再如其举证的第三例,为第1回第一叶“背父兄教育之恩”句中之“父兄”,脂本、程甲乙本均作“父兄”,而籀本和补拙斋抄本独作“父母”。[1] 54  其实,程甲乙本以后的藤花榭藏本和王希廉评本影印本,亦作“父母”。 ①  通篇检视夏文例证可以发现,其几乎没有一例必然是本源于脂本之处的异文。

又如,关于2006年新发现的补拙斋抄本,经笔者研究发现,其实乃源于光绪时代的张新之等三家评本,而杭州图书馆藏之陈其泰批桐花凤阁本第81―100回补抄之文本,亦来源于嘉庆时期的东观阁本一系。②

由此可见,夏先生以上系列论文均存在版本证据失察或论证逻辑缝隙,结论实为可疑。既然如此,那么关于《红楼梦》春草堂藏本,夏文观点是否也如上所论疑窦重重?其底本也并非脂本一种而是来源于东观阁本系列?请看笔者下文论证。疏漏之处,敬请夏先生与各位方家指教。

本文论述春草堂藏本之底本来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外证、内证两个部分入手,论证春草堂藏本当系东观阁本刻本一系。最后一部分,通过异文比勘,考辨脂本与东观阁本之间有着更亲缘的关系,论证程高本前80回底本并非脂本。



一、外证:春草堂藏本外部特征均合于东观阁本

《红楼梦》春草堂藏残抄本,原本留有“春草堂珍藏”、“春草堂印”等藏主藏章,故名。该残抄本现分藏两处,一部分为国图馆郑振铎藏书,存4册凡16回,为第l―6回与第111一120回;另一部分为首图馆吴晓铃藏书,存4册凡40回,为第51一70回与第81一100回。经夏先生考察,“发现他二人的藏本原为一书”[3] 126 。正如夏文所称,迄今为止,春草堂藏抄本尚未引起红学界的注意;至于详细讨论其版本性质问题的,夏先生确为第一人。但是,其底本究竟是脂本还是程高本?值得仔细考辨。

首先考察抄本之回数。由于春草堂藏本存在80回后文本,初步判断,春草堂藏抄本为120回程高系列本。但究竟属于120回本的哪一时代的版本呢?版本源流如何?这从抄写行款可见端倪。据夏先生考察,两处春草堂藏本,都是“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我们知道,在程甲乙本之后的众多120回版本中,具有“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款式的寥寥无几,仅东观阁本(包括白文本、重刻本和善因楼本)与王评本两种本子完全具备;从嘉庆到光绪时代,其他60余种刻本或翻刻本,均无此行款特征。[7] 63-69 由此初步判断,春草堂藏本很可能同源于东观阁本或王评本。

再考察春草堂藏本之题款。《红楼梦》刻本中,程甲乙本包括东观阁本系列,它们的每回首行题名均作“红楼梦第x回”,但是从《绣像红楼梦全传》(约在嘉庆年间刊刻)起,始把回前首行改成“红楼梦卷x”,这从双清仙馆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道光壬辰十二年刻本)回前还偶尔残留“红楼梦第x回”的漏网之鱼得到佐证。孙玉明先生也曾讨论,“据查找,刻本中称卷不称回的版本,除「双清仙馆本」与「绣像红楼梦全传」,其他版本确实没有书作「卷x」的,这也可作王希廉是在「绣像红楼梦全传」上直接评点的另一条证据。”[8] 18 而春草堂藏本每回首行题“红楼梦第x回”,回末有“红楼梦第x回终”字样。这与东观阁本基本一致,而与王评本款式不合。

再考察王评本与春草堂藏本回目之异文,这一判断也可得到佐证。譬如,第65回回目程甲本作“贾二舍偷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二郎”,程乙本亦作“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王评本不同程甲本,作“偷娶尤二姐……柳二郎”[8] 2235;而春草堂藏本作“偷娶尤二姨……柳三郎”,这同于东观阁本。[9] 1885由此亦可见,春草堂藏本不是抄自王评本系列。(具体文本内证详见下)

最后,考察春草堂藏本之纸墨年代与避讳情形。据夏文考察,“春草堂藏本不避‘宁’讳,再结合纸张和墨色来判断,其抄写的年代(或其底本抄写的年代)极有可能在道光之前”。[3] 127 因笔者没有目验原本,不能证否或证实;但此判断当属基本可信。因此即如夏文对于纸张之断代,推断春草堂藏本抄自嘉庆十六年东观阁刊本一系,亦不存在抄写时间下限的矛盾。



二、内证:春本文本异文全合于东观阁本

首先,从文本异文问题可见春草堂藏本(下简称春本)底本不是王评本。证据有二,譬如:

1. 异文:日有、自有、已有。

第4回第1叶,程甲本:“今黛玉虽客居于此,日有这几个姑嫂相伴,除老父之外,余者也就无用虑及了”。程乙本作:“已有……也都无用虑了”。

春本(同梦本)作“日有……也就无用虑及了”。东观阁本同春本,亦作“日有……也就无用虑及了”。[9]166

而王评本作:“自有……也就无用虑及了”。[8]364此处,王评本与妙复轩本同。

2. 异文:一句语与一句话、嘱咐与嘱咐你。

第3回第9叶,程甲本:“只是有一句语嘱咐: 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程乙本作:“只是有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

春本作:“只是有一句话嘱咐: 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

东观阁本[9]150、王评本[8]346,均作:“只是有一句话嘱咐: 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同春本。

由上所论,可判定春本底本与东观阁本更亲缘,而不是王评本。

下面,着重对于夏文所举证的春本的版本异文作一一考察。据夏先生统计,以国图藏本的全部十六回为例,不算回目的异文,正文每一回的异文少则70至80条,多则l60至170条。其中,全部同于程甲本的异文有656处,全部同于程乙本的异文有93处,既不同于程甲本、也不同于程乙本的异文有308处。[3] 127

可以说,该抄本存在大量的抄胥误植问题,譬如大量的贴改、旁改、点灭与挖补等痕迹,可见抄手鲁莽灭裂之态度问题,那么在考索本子异文问题时,这些都应摒弃于不顾。所以,笔者主要要考辨的是,那些尚保存底本原貌而又对于判定版本源流有着关键性作用的异文现象。具体例证,依据夏文所指认的国图馆郑藏本的16回为例,尤其关注的是夏文所谓“最值得注意的是:春草堂藏本大量的文字与脂本相同”。[3] 127

对此问题,亦分为两个层次论述。先说第一层次,异文或同于程甲本或同于程乙本的例子,分三点论述。



1、“与程甲本相同,与程乙本不同,而同于脂本”――其实,春本同样同于东观阁本。

对于此列现象,夏文主要精力是放在了论证春本不是抄自程乙本或其底本――这是确定无疑的事实,但是其失误在于并没有意识到拿这些异文去比对程乙本以后的东观阁本系列。例证如下。

例1、第2回第6叶,“次年”异文。

程甲本:不想次年        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

程乙本:不想隔了十几年,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

春本:同程甲本。

“次年”出现于: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杨本、彼本、蒙本、梦本、程甲本。“后来”出现于:戚本、舒本。“隔了十几年”,出现于程乙本。

此处,东观阁本[9]120、王评本[8]316同于春本,均作“次年”,亦同程甲本。

例2、第2回第6叶,“唤”“叫”、“不到二十岁”异文。

程甲本作: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           一病就死了

程乙本作:名叫贾珠,十四岁进学,后来        娶了妻生了子,不到二十岁一病就死了

春本:同程甲本。此处,东观阁本[9]120、王评本[8]316,均同程甲本。

例3、第2回7叶,“七八岁”异文。

程甲本作:如今长了七八岁

程乙本作:如今长了十来岁

春本:同程甲本。此处,东观阁本[9]121、王评本[8]317,亦同程甲本。

例4、第3回第13叶,“珍珠”异文。

程甲本作: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 本名珍珠

程乙本作:原来这袭人亦是贾母之婢,本名蕊珠

春本:同程甲本。此处,东观阁本[9]161、王评本[8]358亦同程甲本。

对于此处异文,夏先生在后来扩充的网文中分析说,“人名在异文比对中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般来说,人名不同基本上也就代表了不同的版本系统。”

但是很可惜,春草堂藏本此处不仅与脂本系统的本子相同,而且与东观阁本和王评本相同,乃至到光绪期间的三家评本亦如此。

例5、第4回第7叶,“四十”异文。

程甲本作: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今年方四十上下

程乙本作: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今年方五十上下

春本:同程甲本。此处,东观阁本[9]179、王评本[8]377,亦同程甲本。

例6、第6回第6叶,“二十岁”异文。

程甲本作:这位凤姑娘今年不过二十  岁罢了

程乙本作:这位凤姑娘今年不过十八九岁罢了

春本:同程甲本。此处,东观阁本[9]233、王评本[8]441,亦同程甲本。

例7、第6回第11叶,“忙转”、“听何”异文。

程甲本作:贾蓉忙转回来,垂手侍立,        听何指示

程乙本作:贾蓉忙  回来,满脸笑容的瞅着凤姐听何指示

春本:贾蓉忙转回来,垂手侍立,        听候指示

此处,东观阁本[9]243、王评本[8]451基本同于春本;唯一差异字在“侯”上。“何”与“侯”,可能形近而讹。  

例8、第6回第11叶,阙文异文。

程甲本作:那凤姐只管慢慢地吃茶,出了半日神,          方笑道:罢了,你且去罢

程乙本作: 那凤姐只管慢慢   吃茶, 出了半日神,忽然把脸一红笑道:罢了,你先去罢

春本:同程甲本。此处,东观阁本[9]243、王评本[8]451,基本同程甲本;唯一差异是程甲本上句之“地”作“的”。 

例9、第6回第11叶,阙文异文。

程甲本作:贾蓉                      方慢慢退去

程乙本作:贾蓉答应个是抿着嘴儿一笑,方慢慢退去

春本:同程甲本。此处,东观阁本[9]243、王评本[8]451,亦同程甲本。

例10、第4回第9叶,“十余间”异文。

程甲本作:咱们东南角上梨香院    一所  十来间

程乙本作:咱们东南角上梨香院,那一所房十来间

春本:咱们东南(西)角上梨香院  一所  十余间

此处,东观阁本[9]183同春本,亦作“一所十余间”。王评本[8]381同程甲本,作“一所十来间”。

此例要指出的是,春草堂藏本此处有贴改,“东南角”“南”字原错写作“西”,改后作“南”,可能形近而笔误。另,夏文所谓程乙本作“东北角”有误,翻检程乙本[10]196,仍作“东南角”。


图表 1:陈批程乙本作“东南角”。



2、“与程甲本不同,而与程乙本相同,也同于脂本” ――其实,也同于东观阁本。

对于此列现象,夏文之失误同样在于忽略比对程高本之后的东观阁本系列了。例证如下。

例1、第2回第2叶,颠倒异文。

程甲本作: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没族,  甚亲支嫡派的

程乙本作: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  族,没甚亲支嫡派的

春本:同程乙本。此处,东观阁本[9]113、王评本[8]309同春本。脂本系统与程乙本相同。

例2、第3回第9叶,“却是”异文。

程甲本作:性虽憨顽,说待姊妹们    极好的

程乙本作:性虽憨顽,说待姊妹们却是极好的

春本:无“却是”。此处,东观阁本[9]151、王评本[8]347同春本;唯一差异是,东观阁藏本在“姊妹”后无“们”字,可能抄写遗漏了。此例,夏文称程乙本无“却是”,有误。其实搞翻了,程甲本无“却是”,而程乙本有“却是”。

例3、第3回第10叶,“饭后”异文。

程甲本作:每饮后必过片时方吃茶,不伤脾胃

程乙本作:每饭后必过片时方吃茶,不伤脾胃

春本:同程乙本。此处,东观阁本[9]154、王评本[8]350同春本,亦作“每饭后”。

例4、第3回第12叶,“又”、“他”异文。

程甲本作: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程乙本作:贾母笑道:    又胡说了,你何曾见过

春本:同程乙本,夺后一“又”字,同梦本。此处,东观阁本[9]157、王评本[8]354均同春本。

例5、第4回第10叶,“三则”异文。

程甲本作:三则现在房长乃是贾珍

程乙本作:二则现在房长乃是贾珍

春本:同程乙本。此处,东观阁本[9]185、王评本[8]383同春本;还同于庚辰本、甲戌本、杨本、蒙本、舒本、己卯本、戚本、梦本。

例6、第5回第9叶,“继业”异文。

程甲本作:我等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叶者

程乙本作:我等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者

春本:同程乙本。此处,东观阁本[9]205、王评本[8]407同春本,亦作“继业”;还同于庚辰本、己卯本、杨本、甲戌本、蒙本、戚本。

例7、第6回第2叶,“那一个人”异文。

程甲本作:正思从那一件事那一件人写起方妙

程乙本作:正思从那一件事那一个人写起方妙

春本:同程乙本。此处,东观阁本[9]223、王评本[8]431均作“那一件人”;还有差异是,东观阁本“一件人”前字为“都”,非“那”字,形近而讹。东观阁本、王评本不同春本,但是,妙复轩本、三家评本同春本,均作“那一个人”。可见此为整理者校改,说明不了问题。另,春本同妙本,还同于庚辰本、己卯本、杨本、甲戌本、蒙本、戚本、舒本。

3、“句子的一部分与程甲本相同,另一部分与程乙本相同,而全同于脂本”――其实,还同于东观阁本。

例1、第2回第5叶,“的”、“待”异文。

程甲本作:正说得是这两门呢,待我告诉你

程乙本作:正说的是这两门呢,等我告诉你

春本作:正说的是这两门呢,待我告诉你

此处,东观阁本[9]118、王评本[8]314、均同春本。

例2、第2回第5叶,“宁公”异文。

程甲本作: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国公死后

程乙本作:宁公居长,生了两个儿子,宁  公死后

春本:    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  公死后

此处,东观阁本[9]118、王评本[8]315全同程甲本;与春本的唯一差异是无“国”字。

例3、第3回第8叶,“乡世教”异文。

程甲本作:下面一行小字,道是: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书手

程乙本作:下面一行小字,  是:  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春本: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此处,东观阁本[9]148、王评本[8]344同春本;梦本此处与春本全同。脂本多一“同乡”之“同”字,其余和春本同。

例4、第3回第11叶,“时光”异文。

程甲本作:可怜辜负好韶光

程乙本作:可怜辜负好时光

春本:    可怜辜负好韶光。

此处,东观阁本[9]157、王评本[8]353同春本;亦同庚辰本、己卯本、甲戌本、舒本、梦本、彼本。

例5、第4回第6叶,“累及”、“嘱”异文。

程甲本作:余不?及等语,小人暗中嘱拐子

程乙本作:余不累及等语,小人暗中嘱  咐

春本:    余不累及等语,小人暗中嘱拐子

此处,东观阁本[9]176、王评本[8]374均同于程甲本,作“略及”“嘱拐子”,不同于春本。差异的原因是,程甲本作“?”字,它与“累”字形近而讹,此异文不说明问题。

例6、第4回第9叶,“接出”、“薛姨妈”异文。

程甲本作:接出大厅来,将薛姨娘等接了进去

程乙本作:接到大厅上,将薛姨妈等接进去了

春本:    接出大厅来,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

东观阁本[9]183、王评本[8]381均同春本;还同庚辰本、梦本。

例7、第6回第8叶,“挂着”、“般一物”异文。

程甲本作:忽见堂屋中柱子上着挂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

程乙本作: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是的

春本: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

此处,东观阁本[9]236基本同于春本;唯一差异是,“秤砣”处作“和砣”。王评本[8]444同春本。

例8、第6回第11叶,“因笑止到”、“不必”异文。

程甲本作:因笑止道:必必说了,我知道了

程乙本作:因笑  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春本:    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此处,东观阁本[9]244、王评本[8]452均同春本;还同庚辰本、己卯本、杨本、甲戌本、蒙本、戚本、梦本。

对此,夏文质疑:“这种一个句子,一部分同程甲本,一部分同程乙本,也证明了春草堂本不可能是参照了两个本子,按照抄本抄写的一般规律来说,更不可能是在抄写的时候,抄写者面前同时摆放了两个本子;即使真的同时摆放了两个本子,又怎么会如此凑巧,或前句或后句参照了两个本子之后,恰恰又与脂本系统相同呢?”其实,确实只参考了一个本子――那就是东观阁本。

以上所论,春草堂藏本之异文特征基本都在东观阁本上体现出来,再一次证明春草堂藏本之底本必然当为东观阁本。此问题下文还将继续举出大量例证。



三、春本异于程高刻本之处,部分仍雷同东观阁本

接下来要论述的第二个层次,即再考察超出程甲乙本文本范围内的例子。分两点论述。

1、“与程甲本、程乙本都不同,而与脂本相同” ――其实,春本仍同于东观阁本。

倘若说,以上同于春本和脂本的东观阁本异文,其变文并不能逃脱程高刻本的文本范围,其或同于程甲本,或同于程乙本,那么这似乎不能证明东观阁本存在“返祖现象”,那么究竟有没有既不同于程甲本又不同于程乙本的异文例子呢?下面来看例子。

春草堂藏本还有大量的异文与程甲本、程乙本都不同,却与脂本相同。这一点除了可以说明这个本子不是程甲本、程乙本的过录本外,联系上文的例子,我们不得不考虑,它是否与东观阁本有着某种血缘关系。譬如:

例1、第3回6叶,“外甥女”异文。

程甲本:我带了外孙女  过去,到底便宜些

程乙本:我带了外甥女儿过去,到底便宜些

春本:  我带了外甥女  过去,到底便宜些

此处,东观阁本[9]145作“外甥女”;亦同春本;还同杨本、梦本、舒本。王评本[8]341作“甥女儿”。

例2、第3回9叶,“捧饭”异文。

程甲本:贾珠之妻李氏捧饮

程乙本:贾珠之妻李氏捧?

春本:  贾珠之妻李氏捧饭

此处,东观阁本[9]153、王评本[8]349均同春本,作“捧饭”。需要说的是,《绣像红楼梦全传》本作“饮”;而王评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改作“饭”。[8]23这里,程甲本与梦本相同,都是“饮”,而其他脂本均作“饭”。

例3、第4回3叶,“乡绅”异文。

程甲本:乃是一个小乡宦之子

程乙本:  是一个小乡宦之子

春本:  乃是一个小乡绅之子

此处,东观阁本[9]170、王评本[8]369均同春本;还同庚辰本、舒本。

例4、第5回9叶,“于是”异文。

程甲本:    大家入座

程乙本:于是大家入座

春本:       大家入坐

此处,春本同庚辰、杨本、蒙本、戚本、舒本。东观阁本[9]206、王评本[8]408均同春本。

例5、第5回10叶,“别”异文。

程甲本:必有生旦净末之则

程乙本:必有生旦净末之则

春本:  必有生旦净末之别

此处,春本同甲戌本。东观阁本[9]208、王评本[8]410均同于春本,作“别”字;三家本亦作“别”。脂本中,仅甲戌本作“别”字。


图表 2:东观阁本作“别”,同甲戌本。

例6、第5回14叶,“那些”异文。

程甲本:皆彼    淫污纨哑

程乙本:皆被那些淫污纨哑

春本:  皆被    淫污纨哑

此处,春本同庚辰本、己卯本、杨本、甲戌本、蒙本、戚本、舒本、梦本。东观阁本[9]215同于程甲本;与春本差异的是,“皆”字下作“彼”字,形近而讹。王评本[8]417全部同春本。

例7、第6回12叶,“裁度”异文。

程甲本:便有什么话说,叫二奶奶裁夺着就是了

程乙本:要有什么话  ,叫二奶奶裁夺着就是了

春本作:裁度

此处,东观阁本[9]245、王评本[8]453均同春本,亦作“便有什么话说”“裁度”;还同庚辰本、杨本、甲戌本、舒本。

例8、第5回2叶,“?儿媳妇房里”异文。

程甲本:那里有个叔叔往?儿媳妇房里睡觉的礼  

程乙本:那里有个叔叔往?儿媳妇房里睡觉的礼呢

春本:  那里有个叔叔往?儿媳妇房里睡觉的礼  

此处,东观阁本[9]190、王评本[8]392同春本,均作“?儿媳妇”。甲戌本等脂本作:“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的房里睡觉的礼”。

需要指出的是,夏文此处关于“?”或“侄”的写法异文举例有误。夏先生指称,“?”的写法,“春草堂藏本又与杨本相同,那么它的底本就有可能与这些本子或者它们的底本发生过联系。”其实,东观阁本等亦作如此写法,并不能证明什么问题。

2、“与程甲本、程乙本、脂本均不同” ――其实,春本仍同于东观阁本。

这一部分,可以简略说说。除去明显的形近而讹误,可以特别要考察的只有几例。第4回9叶“东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余间”例证,上文已经论述过,还有第2回2叶“科第”异文一例。

程甲本作:至  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程乙本作:到了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春本:    至  如海,便从科甲出身

此处,东观阁本[9]112同春本,亦作“至如海便从科甲”;王评本[8]308作“至如海更从科甲”,余同春本。

由此可证,春草堂抄本大量的文字并不“独异”,它们均同于东观阁本或王评本。大量异文契合的事实提醒我们:这个本子的底本不可能是程甲、乙本或脂本系统之外的本子,也不是如夏文所猜测的“可能是一个在程甲本、程乙本之前就出现的一百二十回抄本”。[3]128

论证到此,仍有待查问题,即东观阁本相对于程甲乙本和脂本,存在错简、脱行现象。譬如,第84回,北图影印程甲本(第2305页):

尚未深悉詹光道王兄所提张家晚生却也知道况合大老爷

那边是旧亲老世翁一问便知贾政想了一回道大老爷那边

不曾听得这门亲戚詹光道老世翁原来不知这张府上原和

――其中,东观阁本[9]2481此处作:

              尚未深悉詹光道王

兄所提张家晚生却也知道况合大老爷那边不曾听得

这门亲戚詹光道老世翁原来不知这张府上原和  

显然,东观阁本抄了第7行上面“大老爷那边”五字,眼光错了一行就接着抄已换行了的第8行的文字,结果漏了“是旧亲老世翁一问便知贾政想了一回道大老爷那边”22字;而王评本[8]2857此处却不脱,同于程甲乙本。

再如,第97回,程甲本(第2624页):

说妈妈作主狠好的赶着办又省了好些银子叫妈妈不用

等我该怎么着就怎么办罢薛姨妈听了一则薛蟠可以回家

――此处,东观阁本[9]2825作:

                说妈妈作主狠好的赶着办

罢薛姨妈听了一则薛蟠可以回家            

可见,东观阁本抄了程甲本第4行的“办”字,就接着抄第5行“办”字下边文字,漏了“又省了好些银子叫妈妈不用等我该怎么着就怎么办”22字;王评本[8]3227此处脱文同东观阁本。

那么,以上两处在首图馆藏春草堂本上,是否也如东观阁本此类脱文?

对此问题,笔者没有机会目验春草堂藏本原本,其是否全如东观阁本那样脱文?是为本文留下的一个悬念。

补记:

为查清春草堂藏本以上两处文本情况,本文发稿之后一段时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朱冰先生亲赴首都图书馆调阅、核实。经核实,与程甲乙本相比,此两处春草堂本果然有阙文。以下是首图馆善本室提供与朱冰先生的相关扫描件图片:


图表 3:首图藏春草堂本84回,与程甲乙本相比,此处脱去“想了一回”、“那边”字样。




图表 4:首图藏春草堂本97回,此处脱文完全同于东观阁本。

附带要指出的是,首图馆吴晓玲藏书相关目录在入库时,印章之“春草堂”信息错录为“春荃堂”,因春本上印章用的是篆体“草”字。见下图:


图表 5:首图入库时,印章“春草堂珍藏印”信息错为“春荃珍藏印”。

四、余论:脂本雷同东观阁本说明什么

上文通过大量异文比勘,可证春草堂藏本来源于东观阁刻本。另外,还可看到,包括甲戌本等个别脂本,也很可能与东观阁本有着超乎程高本的密切关系――比如脂本第3回10叶“捧饭”异文,还有甲戌本第5回10叶“别”字等大量异文,竟然惊人地雷同。

至此,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此大量雷同现象说明什么?特别是那些与程甲本、程乙本都不同、却同于东观阁本或某种脂本的独异现象,是否更能说明脂本与东观阁本有着超乎寻常的近缘关系?是东观阁本为各本的一个源头,还是它其实只是抄本与脂本的一个分流?

对此,首先面临的问题是,东观阁本是不是存在“返祖现象”?欲追寻此问题答案,不妨从东观阁本承上启下的版本源流来看。东观阁本中,不论是白文本,还是重刻评本,其扉页上均有一“东观主人识”:

《红楼梦》一书,向来只有抄本,仅八十卷。近因程氏搜辑刊印,始成全璧。但原刻系活字摆成,勘对较难,书中颠倒错落,几不成文;且所印不多,则所行不广。爰细加厘定,订讹正舛,寿诸梨枣,庶几公诸海内,且无鲁鱼亥豕之误,亦阅者之快事也。东观主人识。[9]1

据此序言性质的“校注说明”,东观阁本之底本当为程高刻本,其可信性可从文本嬗变上得到佐证。除去臆改之处,可分脱文和增文两个方面来说明。

其一,东观阁本对程高本而言,存在脱文和错简现象。脱行22字现象的例证,上节已举第84回和第97回两例。此类例证,笔者发现至少7处,不赘,但需要指出的是,其中有三例(第15回和第63回)在庚辰本、戚序本等脂本上却不脱行。

至于错简的例子,也有多处。其中第72回的一处例子,值得提出,见程甲本第72回第6叶:

贾琏进来凤姐因问道他可应准了须得你再去和他

说一说就十分成了贾琏笑道虽未应准却有几分成了凤姐

笑道我不管这些事倘或说准了这会子说着好听到了有钱

的时节你就丢在脖子后头了谁和你打饥荒去

以上,程乙本[10]2159同程甲本。但这段话显然是不通的,实乃因活字版摆“贾琏笑道虽未应准却有几分成了”一句时窜行了,而这在陈批程乙本上已有人用毛笔勾乙为正。而翻检王评本,亦作:

                  贾琏进来凤姐因问道他可应准

了贾琏笑道虽未应准却有几分成了须得你再去和他

说一说就十分成了凤姐笑道我不管这些事倘或说准

了这会子说着好听到了有钱的时节你就丢在脖子后

头了谁和你打饥荒去

需要指出的是,此句窜行话,在东观阁本[9]2094、王评本[8]2458 ,以及其后的妙复轩本和三家评本等上,均已勾乙为是。而庚辰等脂本,亦与东观阁本系列相同。由此可佐证,脂本与东观阁本必然有着嬗递关系。

其二,东观阁本还存在关键性质的增文。此处重点提出两例,来说明东观阁本源流问题。

例1.程甲乙本脱行处,程丙本、东观阁本等不脱。如第54回第4叶,程甲、乙本在“媳妇道”与“外头唱的是八义”句子间,均脱去十几字,致使文意断掉。现留存的北图程甲本,此处有后人旁添,陈批程乙本处亦有毛笔旁添。


图表 6:北图藏程甲本,旁添11字。

此处,东观阁本、王评本和三家评本等不脱文,作“是送给金花二姑娘的,麝月又笑道”等14字。戚序、庚辰等脂本亦不脱,但作“是老太太赏金花二姑娘吃的,秋纹笑道”,为16字。


图表 7:日藏光绪丙子王评本,无脱文。

此处,春草堂本完全同于东观阁本。见下图:


图表 8:春草堂本54回此处全同于东观阁本,亦不脱文。

而刘广定先生目验上图藏本即程丙本,发现程丙本亦不脱[11]58,但作:“是送给金花二姑娘吃的,麝月又笑道”,为15字,多一“吃”字。此处,程丙本基本同于东观阁本、王评本、三家评本。

由此可证,东观阁本校订时,极可能参考了程丙本,可证程丙本与东观阁本应为一系。但他们又与庚辰、戚序等本有着“老太太”、“赏”、“麝月”、“秋纹”等存在显著异文,可见程本又与脂本有着疏远的嬗变关系,推测此处也许原本即夺,而后整理者根据上下文语义的理解所校改的,因此出现很大差异的变文。可证现存脂本不应是程高本的底本。

例2.程乙本缺文而程丙本、东观阁本不缺。在第47回第11叶,程甲本版心误标 “十一”页码两个,程乙本重排时没发现问题,于是缺少了程甲本该处的一叶文本;但是,程丙本不缺此叶子,此问题顾鸣塘先生曾著文指出[13]29。而且,此一整叶子文本在东观阁本、王评本、三家评本上,亦不缺。再结合上面的54回脱行例子,可见程丙本与东观阁本有着亲密的联系。

可以说,程高本《红楼梦》问世不久东观主人即着手校订并翻印工作,一方面完善了程高本的文本;但是其大量地修正,又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文本原貌,这就成了另一个不同于程高本原貌的独立版本系别,影响深远。这是春草堂藏本版本远于程甲乙刻本、而近于东观阁本的根源,也是版本研究的实质问题。正如曹立波先生所论,“(东观主人)对错别字、排颠倒的字和上下文不通顺的句子等,都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修正。然后‘寿诸梨枣,庶几公诸海内’,‘且无鲁鱼亥豕之误,亦阅者之快事也’,突出了东观阁本对程本的错误加以修订的意义。”[12]202

所以我们说,之所以东观阁本存在异于程甲乙本的大量异文,主要是因为东观主人以程甲本为底本进行整理时参照了程丙本,当然不排除其臆改而作了“细加厘定,订讹正舛”的工作;或者整理时其底本即为程丙本,而非直接拿程甲本作底本。

这一点,借助顾鸣塘先生对于程丙本的异文考察[13]31-32可以发现除个别异文同程乙本之外,东观阁本基本同程丙本。例如:

程乙本第9回1叶上3:说话秦邦业父子

程丙本:话说秦邦业父子(东观阁本[9]303同丙本)



程乙本第12回1叶上5:假意勤殷

程丙本:假意殷勤(东观阁本[9]367同丙本)



程乙本第13回2叶下6:人面东府蓉大奶奶没了

程丙本: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东观阁本[9]386同丙本)



程乙本第13回6叶上10:白漫漫人来往人

程丙本:白漫漫人来人往(东观阁本[9]394同丙本)



程乙本第51回7叶上6:与我什么想干

程丙本:与我什么相干(东观阁本[9]1440同丙本)



程乙本第53回10叶下3:已经备预下

程丙本:已经预备下(东观阁本[9]1507同丙本)



程乙本第55回13叶下8:天悬地嗝(东观阁本[9]1579同乙本)

程丙本:天悬地隔



程乙本第71回3叶上2:带颁

程丙本:带领(东观阁本[9]2053同丙本)



程乙本第71回4叶下3:贾珍还理

程丙本:贾珍还礼(东观阁本[9]2056同丙本)



程乙本第74回16叶上9:何棋

程丙本:司棋(东观阁本[9]2172同丙本)



程乙本第75回7叶上2:邢夫人的跑弟

程丙本:邢夫人的胞弟(东观阁本[9]2194同丙本)



程乙本第75回11叶下4:陈说着瓜饼及各色果品

程丙本:陈设着瓜饼及各色果品(东观阁本[9]2204同丙本)



程乙本第112回10叶下10:赵姨妈(东观阁本[9]3316同乙本)

程丙本:赵姨娘



程乙本第116回4叶上5:妹林妹请你呢

程丙本:林妹妹请你呢(东观阁本[9]3336同丙本)



程乙本第117回3叶上4:宝见玉王夫人来了

程丙本:宝玉见王夫人来了(东观阁本[9]3361同丙本)



以上例证可见,程丙本已对程甲乙本讹误之处有所正是,而东观阁本均从其正。虽然不排除东观主人与程丙本整理者也许只是通过上下文语境即可正是,而未必参照原稿本,但是鉴于他们还存在一致的个别讹误的雷同而并未更正,而且正是之处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看出,东观主人在整理时应当参照了程丙本,而没有独家秘本或其他的《红楼梦》原稿本校勘。

但是行文至此,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鉴于上论春草堂藏本抄自东观阁本,其不同于程甲、乙本而同于东观阁本之处的异文,绝大部分竟然雷同脂本,由此异文雷同现象可证,现存脂本疏远于程甲乙本、而近于其后的东观阁本――这暗示着脂本与东观阁本应该有着更密切的亲缘关系。进而,我们是否由此推论:脂本与嘉庆年间的东观阁本实乃一系?

是为本文煞尾处留下的一个悬念,尚需深入研究。



注 释:

① 本文所称翻检文本,均为影印本,并非原本。下文所查版本包括:1、《程甲本绣像红楼梦》,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藏本,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8月,并参照沈阳出版社影印本,2006年7月;2、《程乙本绣像红楼梦》,杭州市图书馆藏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12月,并参照东京大学文化研究所之仓石武次郎藏本;3、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妙复轩评石头记》,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4、《东观阁本・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0月;5、《双清仙馆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0月,并参照日本双红堂藏本《绣像红楼梦》,光绪丙子年聚珍堂刊;6、双红堂藏王希廉评本《绣像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光绪丙子聚珍堂刊,日本东京大学文化研究所网站发布;7、王姚张三家评本《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铅字排印本,并参照《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影印本,2010年10月。

②  详细论证,参见拙作《论〈红楼梦〉桐花凤阁批本二十回抄文之底本――兼论补拙斋抄本之底本》,刊发于《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③ 关于讨论春草堂藏本底本问题,夏著《〈红楼梦〉春草堂藏本》一文首发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主办的《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随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百年红楼梦”网站转发(发表时间标为2008年9月12日),标题改为《〈红楼梦〉春草堂藏本初论――〈红楼梦〉120回抄本系列研究之一》(访问时间2011年3月27日12:18. http://hlm.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35968 )。虽然该网文文末注明“原载:《文学遗产》2007/02”,但仔细比较发现,该网文比《文学遗产》刊载的内容扩充了几倍,尤其是例证更多。笔者以下所举春草堂藏本异文例子,即为该网文所公布,且把该文所提及的春草堂藏本所有异文均质之于东观阁本,例证两者完全相合。以下不赘。



参考文献:

[1] 夏薇.“籀红室藏本”和一段旧公案――《红楼梦》120回抄本系列研究之一[J].红楼梦学刊,2007,(1).

[2] 夏薇.补拙斋抄本:一部新发现带批语的《红楼梦》抄本[J].明清小说研究,2007,(3).

[3] 夏薇.《红楼梦》春草堂藏本[J].文学遗产,2007,(2).

[4] 夏薇.上海图书馆藏《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研究[J].红楼梦学刊,2009,(6).

[5] 夏薇.《红楼梦》桐花凤阁评本后补二十回探蕴.清代文学研究集刊(第三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3).

[6] 杨绪容.上图抄本《红楼梦》与沈星炜,明清小说研究[J].2006,(2)

[7] 一粟.红楼梦书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7.

[8] 双清仙馆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10.

[9] 东观阁本.新评绣像红楼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10.

[10] 陈其泰.红楼梦程乙本――桐花凤阁批校本[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12.

[11] 刘广定.胡适红学遗珍――纪念胡先生(1891―2001)110岁冥诞.大师遗珍 [M] .上海:文汇出版社,2008.8.

[12] 曹立波.《红楼梦》版本与文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8.

[13] 顾鸣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1986,(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ZXB201104017.htm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