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理想经济 //www.sinovision.net/?14428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原创]理想经济——对经济学的某种基础性反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三章 总收入GDP——经济规模的货币表现 第一节 财富

热度 1已有 1300 次阅读2012-5-13 05:08 |个人分类:经济学|系统分类:财经| 经济, 经济学 分享到微信

第一节 财富

      经济学的科学性问;财富;事关重大;锁定胜局问题;误导。

 

一,经济学的科学性

      一门学科,大约从奠基算起,认识便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此时的认识未必已经掌握了学科的要点,奠基是基于学科发展速度的突变。在此之前,也并非全无学科的踪影。不涉及生命的学科,可能有科学性问题。到了今天,通常问题不会太大,实证方法能够对此加以保证。生命过程有了目的,实证方法不足以保证学科的科学性。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此时的科学性指的是什么。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可以根据一个道理:认识来自比较。

      实证方法的比较是:实验必须可重复。可重复说明什么,说明有规律。其实,客观性、可重复、规律是同一层次的概念,不能用来相互印证。

      生命过程,没有重复、不可重复;规律来自双盲试验并加上统计性,越是高级的生命形态,双盲试验的必要性越强烈;研究对象不是纯客观的对象,有强烈的主观愿望。可见在有关生命的问题中,客观性、可重复、规律性这三条,都不能用来判断学科的科学性。

      原本,科学性指的是客观性,有了生命,单纯的客观性已经不能保证科学性。怎样才能保证科学性,需要加上目的性。客观性加目的性才能保证科学性。生命的运动,就是广义的实践活动,在目的的统帅下,不断比赛和竞争。这是实实在在的比较,比赛的结果,将自动呈现出来。通过比赛和竞争,认识生命世界,这个认识方法,同样是一种比较,而且是认识对象的自我比较。这个比较,明显不同于实证方法的比较,这个方法,高度自为。缺少目的性,对生命世界的认识,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像经济这样的高级现象,科学性中的目的性比客观性重要得多,但是不能排除客观性。客观性和目的性的结合,促使人们追求比赛的胜利,这就是追求发展的前景。所以,科学性就是发展率,发展率就是科学性。所以,经济学本质上就是经济比赛的教练手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科学性就成问题。

      经济学的科学性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如果人们对经济学继续持怀疑态度,那就非常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人们怀疑经济学,其中一个疑问是,对未来难以把握。这个疑问,是经济现象固有的。也是生命世界固有的,是一种不确定性。根据这个疑问,怀疑经济学的正确性,不是正确的怀疑,而是不正确的怀疑。从这个怀疑出发,得到的,是更大的错误。人们不能从未来的不确定性出发,怀疑学科的正确性。

      当代的现实问题,是经济学的科学性问题。如果经济学不科学,岂非令人大失所望。根据前面的讨论,经济学的科学性,在于发展率。如果抓住了经济的发展,也就抓住了经济学的科学性。

      所以,问题集中到了经济的发展上,何谓经济的发展,成了当代世界一切问题的焦点所在。人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因为,经济是经济社会的基础。

      人们对高增长的效果,有怀疑。这是正确的怀疑吗?如果这个怀疑是正确的,那么,从这个怀疑出发,有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如果事情正好相反呢,岂不是连儿童和洗澡水一起都给倒掉了。

      怎样判断这个怀疑是否正确,根据未来的不确定性。增长的未来,是确定的未来,所以,增长的未来,不是经济的未来。人们怀疑的是增长的效果,也就是说,增长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怀疑增长的效果,是正确的怀疑。这种怀疑,并非怀疑增长,增长有确定性。没有确定性的,是增长的效果。

二,财富

      经济比赛,比什么。其中,GDP是一个大项,虽然GDP的可比性很小。GDP怎样比:如果增长率比较小,比的就是GDP。如果增长率比较大,比的就是增长率。

      令人不解的是,经济一旦发达了,人们不再考虑这些。人们考虑的是竞争和波动。经济波动的短期影响非常大,不能不考虑。

      发达经济的增长率,长期稳定,而且数值不大。因此,怎样提高增长率的问题,研究的迫切性不大。从而,研究者兴趣不大,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竞争无处不在。很难搞清楚,竞争的总体结果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是,一旦竞争失利,首先出问题的,是资本。一个资本,必须想方设法生存下去。所以,即使经济学完全不考虑竞争,有关竞争的经验,同样会极其丰富。

      发展中经济的主要考虑,是赶上去。目前除了高增长,或者自由放任之外,并未出现其他的发展模式。而这两种发展模式,仍然在争论不休。

      发达经济确实不重视增长:在经济学中,对增长的研究,比重极小。比重极小的原因,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研究的难度相当大。

      不重视增长的唯一原因,那就是增长无关紧要。既然增长涉及的是指数函数,那就可以肯定,经济的发展率,必定比增长率大。而且,发达经济的发展率,比其增长率大得多。

      在发达经济的周围,存在着大量的高增长经济。这种状况,没有触动发达经济的神经:对增长的研究,仍然缺乏兴趣。发达经济,不受高增长触动。欧盟就是一个实例,触动欧洲的,是竞争。可见,发达经济重视竞争远胜于重视增长。此外,根据经验,人们相信,高增长持续一段时间之后,高增长将自动变成低增长。

      其实,经济学对竞争的研究,同样很少。但是,社会仍然重视竞争。这是因为社会不欢迎垄断。

      总的来看,虽然经济学用GDP表示财富,但是,对财富的看法,始终没有变,从未向GDP倾斜。这种矛盾心态使经济学相信,经济的比赛,比的是财富,比的是财富的发展,比的是财富的发展率。另一方面,经济学又似乎相信,比的是GDP,比的是增长。如果确认经济的比赛,比的是财富。为此,首先需要证明的是,不同经济的GDP,不可比。

      本书的这一章,讨论GDPGDP的大小,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主要方面,是GDP的可比性问题。如果GDP不可比。那就必须做好以下两件事:一件是,继续研究GDP。另一件是,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必须倾注全力,从头做起。

      本来,双重的财富观,始终存在着。在比较货币时,根据的是产品的价格。双重的财富观,长期存在的原因,不在于产品,而在于货币。

      由于在客观上货币的不可比,导致经济学的可信度低下。因此,如果能够肯定不同的货币不可比,经济学的可信度,将会大大提高。问题是,在人们的头脑中,以为货币可比。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产品价格的比较。如果产品价格的比较,进行得彻底。货币的不可比较,早就暴露无遗了。既然如此,是否意味着必须将产品价格的比较,彻底进行下去。答案是否定的:已经没有必要了。

      如果能够肯定,货币不可比。双重的财富观,必将消失。

三,事关重大

      财富正在按时间的指数函数上升,这个指数不太可能和增长率相等。如果小于增长率,GDP所表征的财富,将不断缩水;如果情况正好相反,财富的上升指数大于增长率,GDP对财富的表征价值,逐渐趋近于零。

      财富的上升指数,称为经济的效能。由于财富的表征,可能趋向两个方向,表征的意义,其实很小。实际上,效能比增长率大,可能大得很多。所以,作为表征的GDP,是事实上的“零”表征。可见,经济学的问题比想象中的情况严重得多。如果专注于增长,到头来,很可能得到的结果是“零”。如果对此置若罔闻,时间的损失,不可避免。这个“零”的含义,前面曾经讨论过,是向着零的一个趋向。

      所以财富问题,不仅不是小问题,而且事关重大。财富必须定位在产品上,没有选择的余地。人们必须把对增长的全部热情,转移到经济的效能上来。而把增长作为某种参考性指标,给以适当的关注。

      对经济的效能,人们应当抱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心态,这种心态非常特殊,那就是重视经济的效能,这不是一般的重视,也不是非常重视,甚至不能称为极度重视。那是什么,那是一种不论怎样重视都不能称之为够的那种重视。

      本来,这种心态应当用于经济的增长上,但是,对待经济的增长,人们从未抱有这种心态。这是不正确的,如果当初已经如此对待收入的增长,经济学的问题,很可能早就被发现了。不是说,这种心态针对的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是说,经济的效能的重要性,远远比经济的其他特征重要得多。

      今天的经济竞争已经达到了目前这种程度,在上述心态的推动下,而明天的竞争所能达到的程度,更难想象。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必须从今天做起的头等大事。

四,锁定胜局问题

      在效能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很可能出现某个经济锁定胜局这样的局面。所谓锁定胜局,指的是,在某个时期内,该经济始终领先。如果发展率的相对差距不变,其绝对差距将扩大,锁定胜局的局面很难避免。

      因为,今后知识发展的重点,主要来自内部。如果不能设法在知识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就会在一个又一个领域丧失先进性。知识的发展,同样存在一个指数函数性的发展进程。经济发展和知识发展这两个进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虽然一个领先的经济,领先的年限不多,在高效能的背景下,发展率的绝对差距,有可能相当大。这就是锁定胜局。这种锁定,不可能是绝对的锁定。

      这不是一种好的局面,人类不需要这种局面永久化,人类需要相互帮助。另一方面,人类也需要竞赛和竞争,如果没有竞赛和竞争,将会严重影响发展,这更不是人类所期待的未来。

      为什么要讨论锁定胜局问题。

      如果没有一个经济,能够锁定胜局,世界经济向着明天的过渡,将非常艰难。

五,误导

      经济学在引导人们关注货币、关注投资、关注收入、关注金融活动。这种关注,是正确的吗?可惜,这样的关注,是一种误导。解决了误导问题,对上述关注,给以适当的重视,才有合理性。

      从以上的讨论中,能够看出,既有的误导,已经非常严重。而实际上这一系列关注带来的误导,已经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这种关注,正处于不断强化当中。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