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理想经济 //www.sinovision.net/?14428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原创]理想经济——对经济学的某种基础性反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六章 第六节 全球化的目的

热度 1已有 1243 次阅读2012-7-7 05:28 |个人分类:经济学|系统分类:财经| 经济, 经济学 分享到微信

第六节 全球化的目的

      全球化的目的;根本性利益;要点;底线;技术进步;全球化的出路;另找出路。 

一,全球化的目的

      全球化的目的和经济的目的应当相同,是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率。如果四个流动,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受到遏制的,应当是四个流动,而不是经济的发展。

      在发达经济之间,这四个流动的障碍比较小。在发展中经济之间,以及发达经济和发展中经济之间,四个流动的障碍相当大。因为,发达经济之间的差距,比较小。

      可见,在经济体之间,必定有适度遏制四个流动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相当有力。从而,在尚未明确全球化的目的的条件下,人们对四个流动的态度,仍然倾向于适度。

      一旦全球化的目的得到确认,从这个目的出发,能够得出有关四个流动的某种限度。在这个限度以内,四个流动有理由得到普遍的认可。超过了这个限度,四个流动将受到各有关方强有力的抵制。毕竟,全球化在各国发展经济的道路上,并非关键性的举措。但是,如果全球化退回到相互孤立的状态,对每一个经济,都是不利的。

      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手段,全球化搞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应当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手段,其效果和人有关。不仅和经济学对发展的研究,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和人的努力以及做法,有很大的关系。

      不同的经济,对全球化的利用,差别非常大。即使在全球化出现之前,经济的交往,对不同国家的意义,同样有很大的不同。

      本来,在经济的交往中,从未考虑过经济的发展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全球化,得出的结论,不可能中肯。为了充分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条件,完全有必要对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方法,做详尽的研究。发展经济,不仅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也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共同的愿望。

      由于差距的存在,不同经济之间四个流动的障碍,远远大于国内经济的相应障碍。惟有国家之间,相互认同的时候,这两个障碍的差别,才能得到克服。这个认同的过程,不可能很短。为了缩短这个过程,现实的途径是,将认同的范围缩小。小范围的认同,就是经济集团的一体化。

二,根本性利益

      什么是各个经济体的根本利益,这就是每一个经济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尽量提高经济的发展率。在正确方向上的努力,没有上限。全球化的各方,目的相同。由于各方的条件,差别很大,各方的做法,也就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正方向的目的之外,应当包括反方向的目标,反向的目标之一是,遏制其它经济的发展。在今天的局面下,不可能没有遏制。另一方面,各个国家,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对其他经济提供帮助。

      反方向的目标,程度不同。程度最高的,就是遏制,程度最轻的,就是坚守本国经济发展的底线。有关遏制的问题,另外讨论。本国经济发展的底线,因经济的不同而不同。发达经济的底线,是核心技术;发展中经济的底线,是外汇。

      越过了这两条底线,将严重损害本国经济的发展。全球化必须在上述底线范围内实施。所以,四个流动的局限性很大。因此,无障碍的四个流动,不可能成为全球化的目标。所以,今天的全球化,是协调各方利益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要点,就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进步的产生,另一个是技术进步的推广。没有产生,不存在推广,没有推广,技术进步十分局限。这两个方面,推广起配合作用。推广做好了,反过来。能够促进技术进步的产生。

      一个经济的技术进步,有内部的机制和外部的机制。技术进步的内部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性机制,这个机制越有效,越能发挥外部机制的作用。什么是好的内部机制,就是产生技术进步的机制。产生是第一位的,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推广。

      全球化的具体做法,主要是造就技术进步的外部机制。

三,要点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要点,是正方向的要点。

      在技术进步方面的比赛,不同于一般意义下的竞争。在这种比赛中,干预将起主导作用。因此,在全球化的举措中,干预是第一位的。

四,底线

      有了正方向的要点,反过来可以知道,反方向的底线,是技术进步的损失。在今天的条件下,各个经济体,能够接受小的损失,不能接受大的损失。大的损失,这就是反方向的底线。

      不同的经济,损失的内含不同。

      发展中经济,为了加快技术进步,需要的是购买设备、技术和知识,为此,必须有外汇。所以,过度损失外汇,相当于损失了一部分技术进步。因此,发展中经济的反方向的底线,是外汇。如果这个底线没有被突破,经济的损失不大。

      发达经济,没有外汇问题,而且,不必从发展中经济获取技术。发达经济参与全球化的反方向的底线,是影响自身技术进步的做法。有哪些地方能够破坏其技术进步,可以这样看:技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花费时间、人力、金钱,才能得到。

      时间、人力花费了,可以继续花费,金钱花费了,必须返还。否则,技术进步难以为继。所以,如果影响了金钱的返还机制,对技术进步有一定的打击。这种打击,不仅会打击发达经济,对发展中经济的技术进步,同样会有一定的打击。不过,一旦这个返还机制失效,直接的损失并不大,由国家给以适当的补偿,足以得到修补。

      另一种破坏,不仅会影响技术进步,而且会影响到资本的生存,这种破坏造成的损失,明显比金钱的损失大。这种破坏,就是泄漏最先进的技术。这种损失不能修补。因为,如果资本不能生存,不仅失去了技术进步的可能性,而且,连技术本身,都会失去。

      为了预防这两种损失的发生,发达经济建立了相当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种体系,有利有弊,利在技术进步的产生,弊在技术进步的推广。虽然,这个体系,考虑了推广问题。但是,考虑得不够:知识产权的有效期偏长。其实,期限过长的保护,同样不利于技术进步的产生。因为,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会削弱相关资本的竞争。今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削减保护期限的问题,应当受到重视。

      对于不同先进程度的技术,这两种损失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区别,越是先进的技术,一旦泄漏,不仅资本受到严重打击,而且经济本身也会受到不小的打击。

      相反,稍有逊色的技术,受到全球化的推动,已经进入技术贸易。

      如果发达经济全面封锁技术,有理由认为,发达经济完全拒绝别国经济的发展。技术贸易的规模远比其他贸易的规模小,因此,从经济的整体角度看,不能用利益驱动解释技术贸易。另一方面,既然是贸易,卖方当然是收钱的一方。如何理解这两个方面的矛盾,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

      从经验的角度,有理由认为,发达经济并不希望世界的经济差距过大。

五,技术进步

       在反方向的底线以内,两大类别的经济,利用全球化,能够加快技术进步,此外,另有别的利益。发展中经济,通过引进设备、技术、知识,能够加快技术进步。发达经济通过全球化,同样能够加快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产生,另一个是推广。

      先看产生,全球化对竞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条件下,对经济的干预,将会得到强化。这两点,加快了技术进步的产生。此外,全球化扩大了技术进步方面的人力供应,这些人力有两个来源:国内的和国外的。国外的人力,比较明显,就是利用外国的人力,加快本国的技术进步。

      国内的人力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留在国内的资本在释放人力;另一个是迁离国内的资本,将原有的人力,留在了国内。外迁的资本,主要是技术进步慢的资本,外迁以后,国内经济增加了人力供应,这些人力留待加入新的资本,这些新的资本,比外迁资本的技术水平更高。因此,资本外迁,推动了国内高技术资本的推广,这就从推广技术的角度,加快了经济整体的技术进步。所谓外迁,包括资本的实际外迁和撤销。

      外迁以后,原有的供给,变成缺口,这些缺口,由发展中经济填补。资本外迁对发达经济有利。一方面,它加快了经济整体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被填补的供给缺口,其产品的价格,和原有的价格相比,有明显的下降。外迁到发展中经济的资本,成了发展中经济外汇的来源,同时,加快了经济的技术进步。

      所以,发达经济的资本外迁,是全球化的重点内容之一。

六,全球化的出路

      在全球化的范围内,不可能实现无障碍流动。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全球化没有出路。

      没有出路不等于不必进一步发展,更不等于不必搞下去。所以,全球化的出路,是适可而止。

      世界不可能满足于这种出路。

七,另找出路

      既然这种出路不能令人满意,世界经济的交往,将另外寻找出路。新的出路,应当是没有障碍的四个流动、甚至五个流动。

      全球范围的无障碍流动,在短期内,已经没有可能。唯一的选择,就是一体化。一体化的参与方,组成经济集团。

      发达经济之间的四个流动,障碍比较小。这些经济,差距小,制度接近,相互之间,有较强的认同感。所以,世界上比较成功的一体化集团在欧洲。这个集团,起初由发达经济组成,此后,逐步吸收了一部分相对尚未发达的经济体。

      比较彻底的无障碍流动,发生在各个经济体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是哪些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一国经济的内部,可能存在着相当大的经济差距和制度差距,但是,仍然可以有无障碍流动。因此,能够得到结论,对于无障碍流动的形成,最重要的因素是强烈的认同感。如果这种认同感不够强烈,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也会存在流动障碍,甚至存在不小的障碍。

      在历史上,没有一个经济体,没有存在过大的流动障碍。克服了认同感方面的问题,才能克服流动方面的障碍。

      怎样才能做到强烈的认同,最关键的一点,是政治上的认同。政治上的认同是最后的认同,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认同。

      一体化是一个其效果远远超过全球化的经济举措,不仅是由于无障碍流动的效果远远超过全球化所带来的效果,而且,在无障碍流动之外,有一个更加强烈的提高经济发展率的推动力。这个推动力,就是人口的绝对数量的推动力。

      欧盟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就是基于这个推动力对经济的作用。正因为人们朦胧地意识到并逐步感受到这个推动力的影响,欧盟才能在形成过程中,走到今天的地步。

      在这个先例的影响下,经济的一体化,受到广泛的重视。一体化的做法,已经由同类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为不同类别经济的一体化。有理由认为,全球化的潮流,正在转向一体化的潮流。

      不能把一体化定性为难度较小的选择。应当这样看,如果搞好了,这是一个极好的选择。所以,一体化的问题,不在于选择,而在于能不能搞好。

      能不能搞好的要点,是认同问题,而认同的最后归宿,则是政治上的认同。也就是,一体化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国家之间的合并。

      虽然这不是一体化的初衷,却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进程,从来的国家,都是政治的产物。今后,经济原因,将发挥重要作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其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率,已经大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率。这种相当大的发展率,对每一个经济,都是巨大的压力。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