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国际盲流摄影作品集 //www.sinovision.net/?262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摄影讲究的是用光,用光一生的积蓄!用光一生的时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盲流转贴】江融:人人都是摄影家 摄影是否仍有力量?

已有 16246 次阅读2011-6-21 14:28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江融:人人都是摄影家 摄影是否仍有力量?

2011年06月21日 15:09
来源:瑞象视点


本文为“【瑞象馆】与摄影家面对面活动 二零一一年 第六季 江融:摄影是否仍然有力量?”讲座导言。

【盲流转贴】江融:人人都是摄影家 摄影是否仍有力量?_图3-1

1989年可以说是摄影的一个分水岭。当年,建立互连网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接着,1990年Adobe Photoshop数码影像后期处理软件问世, 1991年柯达公司首先推出专业数码相机,这一切均宣告摄影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数码技术和因特网促成摄影的变革,不仅是制造影像的介质从化学底片到电子感应器的改变,而且,更多的是传播方式和创作理念的改变。可以看到,传统摄影正遇到新型的摄影观念和手法的挑战。

新闻报道摄影在1989年之前的主要竞争媒体只有电视,之后,便出现了因特网、博客、播客和微博等各种媒体。虽然因特网和社交网站为摄影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机会,但也造成许多报刊杂志的倒闭,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摄影的传统传播方式。而且,摄影作品容易淹没在影像的汪洋大海中。尽管数码相机和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助于摄影师更加便捷地拍摄、编辑、处理和传送摄影作品,也使后期修改照片更容易,但也引起公众对新闻报道摄影的不信任。数码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数码相机和手机相机的普及,使得摄影更加平民化,似乎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摄影师和摄影家,这对专业新闻报道摄影师和艺术摄影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个历史关头,摄影是否仍然有力量,便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面对数码技术和因特网的挑战,新闻报道摄影和艺术摄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应对办法。在新闻报道摄影方面,出现了以静态影像加上动态影像、旁白、文字和背景音乐合成的多媒体视频。静态影像在这种视频中的短暂出现,是否仍然会像单幅照片那样产生罗兰·巴特所说的“余影”而留在人的记忆中?如果静态影像过多依赖动态影像而去模仿电影,是否会像当年摄影过度模仿绘画而失去自己的个性?

在艺术摄影方面,自1970年代开始,杰夫·沃尔利用摆拍和灯箱呈现手法来制作大画幅模仿电影剧照效果的作品,以及辛蒂·雪曼根据好莱坞电影对妇女的陈规定见自拍出“电影剧照”的系列作品,开启了艺术摄影模仿电影语言而创作出大画幅场景的摄影作品先河,这种挪用电影手法但没有与动态影像结合创作出供艺廊和博物馆展示的“墙上”观念作品,是否才是摄影能与其他类型艺术竞争而独立存在的有效办法?这种观念摄影的导向,使得当代摄影基本上是采用观念先行的“摆拍”手法。摄影已不仅是观看的结果,而更多是观念的结果。因此,摄影变得更加主观和虚拟。

除了记录和见证新闻事件或人物的狭义新闻摄影之外,为了有别于他人的影像而不被埋没在影像的海洋中,新闻报道摄影和纪实摄影在自己选择的摄影项目中也正变得更加主观,甚至出现虚拟的纪实摄影。在这个越来越虚拟的世界中,摄影已经不是单纯地“再现”现实世界,摄影已经到了利用各种手段“模仿”现实世界,探讨虚拟与真实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加深入地理解 “真实”的阶段。当代摄影已经不仅用来“发现”世界,而更多是用来“诠释”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摄影如何能够继续作为见证的功能并能重新获得公信力,是新闻报道摄影能否有力量的关键问题。艺术摄影如何能够利用数码技术和因特网,以及摄影本体的语言不断创作出能产生力量的作品,是当代艺术家所面临的重要使命。因此,如何能寻找到各种崭新的观念和方法,来重新界定摄影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从而重新界定摄影的含义,是摄影是否仍然有力量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61 个评论)

回复 青竹凌云 2011-6-22 08:29
如何能寻找到各种崭新的观念和方法,来重新界定摄影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从而重新界定摄影的含义,是摄影是否仍然有力量的关键。
回复 寒山老藤 2011-6-22 02:07
用数码相机学摄影比用胶卷机学摄影要快速多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相对的,摄影深度也在拓深。要不断更新知识。一般消费者不会花如此多的精力去钻研的,要不,也是发烧友了。
回复 寒山老藤 2011-6-22 02:00
摄影是个易入难精的行列,如果真要排出有一定水准的作品,是非下苦功不可的。数码摄影较胶片摄影而言,少了暗房,多了电脑,我感到电脑后期的学问比暗房要大得多。有些后期过的作品,初看不错,仔细分析则感到后期很粗糙。因为电脑后期对许多人来说有神秘感,容易被蒙。所以,要在短期内做到前期后期双馨是不现实的。换句话说,普通的相机消费者,充其量也只停留在“拍照”的水准。
当然,由于普遍消费者的鉴赏水准有限,以及摄影设备的大众化,在良莠不齐的摄影市场,优秀摄影师的业务容易受到冲击,也就是Ken Lee所说的担心。
回复 牛老二 2011-6-22 00:46
你的想法很对。数码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的确对专业新闻报道摄影师和艺术摄影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复 zero01 2011-6-21 23:21
只管拍你的,别想太多...
回复 yzfoto 2011-6-21 21:13
人人都是摄影人可以,
人人都是摄影家不可以。
大众有大众的玩儿法,
专业有专业的做法,
他们永远有区别。
回复 龙的传人zzr 2011-6-21 20:15
To: 阳光色影 你曾经说:
转变观念,适应潮流,创新提高,不进则退。
赞同!
回复 天鹅公主 2011-6-21 19:42
你认识江融,他也是摄影爱好者,现在应该是专家了,多年以前,我们几家子一起玩,有个E-CLUB,后来他热衷摄影,。。。后来我们就多年没联系了。
回复 敬亭游侠 2011-6-21 18:58
普及了的摄影当然更有力量呀!就如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走出书斋以后更为人们所接受呀。
回复 葡妈妈 2011-6-21 18:29
向摄影家盲流致敬!期待你的更好作品!
回复 Ken Lee 2011-6-21 18:09
老杜你多虑了, 中文网里几乎所有人都有相机, 但又有几个能象你老哥那样拍到那么多好片. 所有人进幼儿园都学过画画, 但又有几个能成为画家的?

不用迷茫, 也没有困境. 放心好了. 怎么样也不会影响到你.
要担心的该是我呢. 我是靠拍照混饭吃的.
现在很多很多手上拿着相机但不专业的人在抢我们的饭碗.
回复 向日葵 2011-6-21 17:31
To: 纽约桃花 你曾经说:
补充,就是说人人都有拍照的可能,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家。摄影与其它艺术一样,是一个艺术的再造过程,需要独特的造诣,敏锐的感觉,高超的技术于丰富的经验,并不是人人都具备这些的。
非常同意桃花的观点。我自己就是可以摄影,但在可见的日子里都不可能达到业余爱好者的水平。
回复 阳光色影 2011-6-21 16:22
转变观念,适应潮流,创新提高,不进则退。
回复 纽约桃花 2011-6-21 16:12
To: 纽约桃花 你曾经说:
人人都可以摄影,但人人未必是摄影家!
补充,就是说人人都有拍照的可能,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摄影家。摄影与其它艺术一样,是一个艺术的再造过程,需要独特的造诣,敏锐的感觉,高超的技术于丰富的经验,并不是人人都具备这些的。
回复 纽约桃花 2011-6-21 16:10
人人都可以摄影,但人人未必是摄影家!
回复 国际盲流 2011-6-21 16:06
To: 君子试味 你曾经说:
我召集的聚会已定在明天晚上,请查阅你的邮箱去了解详情!谢谢!
您的留言收到!邮箱没有查收到邮件?
回复 红酒不过夜 2011-6-21 16:04
我召集的聚会已定在明天晚上,请查阅你的邮箱去了解详情!谢谢!
回复 国际盲流 2011-6-21 16:04
To: dashugao 你曾经说:
现代数码摄影降低了摄影入门的槛
现代数码摄影降低了摄影的入门的门槛!却也更加提升了真正的艺术摄影的门槛呀!
纯属交流!
回复 国际盲流 2011-6-21 15:04
To: dashugao 你曾经说:
现代数码摄影降低了摄影入门的槛
感谢参与!摄影由贵族艺术转变成为平民艺术带来的反思!摄影的前路怎么走?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呀!
回复 dashugao 2011-6-21 14:44
现代数码摄影降低了摄影入门的槛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