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牢骚怪论 //www.sinovision.net/?48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文

分享 牢骚怪论:神秘也是力量!(歼-20亮剑联想)
2011-1-12 05:43
自上月 22 日( 2010 年 12 月)在中国网上流传一组模糊的“歼 -20 ”隐形战机图片以来,世界诸多舆论就不同程度地给予了“跟踪式”地高度关注,并不断地做出各种各样的猜测与解读。尽管中国官方并没有对网传的“歼 -20 ”予以证实,同样也没有予以否认,更没有像“严格控制舆论”那样“敏感”到“要求”从网络 ...
7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牢骚怪论:腐败是怎样“崛起”的?
2011-1-11 05:28
腐败,是伴随着权力滥用而派生出来的一种社会毒瘤,不论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不会容许腐败这种社会毒瘤任意泛滥。不过,要想切除腐败这种社会毒瘤,首先需要搞清楚腐败是怎样崛起的,才有对症下药实施切除腐败这种社会毒瘤可能,反之,则没有可能,而亡党亡国的担忧绝不仅仅是随心所欲的臆测、耸人听闻的推断。 在反 ...
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牢骚怪论:纠缠不清的“中国式腐败”!
2011-1-10 05:26
看似荒唐的逻辑,有时却有必然因果;看似必然因果,有时却又显得逻辑荒唐。悠悠万事,因果连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先进腐败,原本无涉,因果剖析,纠缠有“缘”。 时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在具有“与生俱来”先进性的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的社会发展早已今非昔比,令人欣喜,一日千里的经济奇迹更是让世人 ...
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牢骚怪论:周恩来――超越意识形态的人格魅力!
2011-1-9 05:55
追求完美人生,是每个人的梦想,拥有完美人生,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周恩来,一个上天赐予中华民族的英灵,他以超越意识形态的人格魅力,拥有了完美人生。周恩来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昨天( 2011 年 1 月 8 日),是周恩来逝世 35 周年的纪念日,人们在怀念他的时候,不论用尽世间多么 ...
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牢骚怪论:谁剥夺了知识的传递自由?(《三字经》被删谈)
2011-1-7 05:39
近来,有关删除《三字经》中所谓“糟粕”的话题,引发了不大不小的热议。那么,《三字经》中所谓的“糟粕”究竟该不该删除呢?不妨看看笔者的观点吧――谁剥夺了知识的传递自由? 知识,是一种精神性东西,是人类对一切事物认知的成果或结晶,是能够通过语言形式、物化方式和某种劳动产品形式,进行交流和世代传递的 ...
8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牢骚怪论:应该找回失去的节约意识
2011-1-6 06:13
节约是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包含对大自然的爱护、利用和敬畏,同时也包含一个民族是否能在节约意识中可持续地发展生存繁衍下去。虽然节约完全可以从每一个人做起,但节约恰恰并不是一人之事和一人之力就能达到节约的最大效益,而是需要民族的节约意识,国家的节约政策和传媒的节约导向才能达到节约的最大效益 ...
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牢骚怪论: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
2011-1-5 06:01
“ 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政治开放,逐步开放政权,抛弃苏联模式集权于党的那一套,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说,叫‘还政于民’。…… 不开放政权的行政改革,对苏式党国体制的修修补补,仍然垄断政治,都不叫政治体制改革。 ”摘自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袁刚 2010 年 12 月 24 日发表的《 改革阻力,利益集团还 ...
9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牢骚怪论:真实≠真相(钱云会案件启示)
2011-1-4 05:33
没人怀疑,年前在浙江乐清发生的“钱云会之死”,是一桩实实在在发生了的“真实”的悲剧性“车祸事件”。那么,“钱云会之死”为何又会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钱云会案件”呢?而且还意外地演变成了跨年度的、难以“平息众怒”的“公共事件”呢?通过近来的观察笔者发现,“钱云会案件”之所以会引发众多的质疑之声,其根本 ...
1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牢骚怪论:浅析经济领域的道德失范现象
2011-1-3 05:33
当道德失范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冷漠与社会模仿时,这个社会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令人向往的社会,而是一个迟早都会被自我毁灭的社会。有关经济领域道德失范的社会探讨,既是一种社会的自我检讨和反省,又是一种寻求防止社会生活被自我毁灭的醒悟和努力。讨论经济领域的道德失范现象,不能仅仅局限于道德失范的行为表象,而应当 ...
163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牢骚怪论:2011,成都从此没有暂住证!
2011-1-2 05:53
“暂住证”,虽说是中国政府为管理流动人口而设置的一种“特殊方式”,但由于这种管理流动人口的“特殊方式”带有诸多歧视性的制度味道,自然而然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非议,尤其是当大量的流动人口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力军时,“暂住证”这种歧视性的枷锁就必然会成为被砸碎东西。这不,以“城乡统筹发展 ...
8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