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聰明與智慧
传香居 2017-3-16 13:51
人 自知、自勝、自足、強行 那是精神生命的永垂不朽。 知人善惡者為聰明 知反觀自照,顯露良知本性者為智慧 能克服自己弱點者是智勇雙全 知淡泊名利物欲者是為富 能常處於道而不離失者是長久; 肉體生命會腐朽 精神生命可永恆長存。 物質世間 萬生物極必反 這是深微而奧妙的智慧 花朵盛開時 轉眼要凋謝 月亮 ...
个人分类: 修行路|4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全始全終
传香居 2017-3-15 13:26
觀今之世宇,能「全始全終」者真難尋其一、二。人之一生,無論是富甲一方或是大權在握者,亦或貧困潦倒之人,無論鼎鼎大名的人物或是沒沒無聞的凡夫俗子,欲達「全始全終」者甚難也,其因是人類太重視自己眼前的功名利祿之故。 其實,與其求好的結果,還不如求一個好的開始。佛家為何云「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因為菩薩者 ...
个人分类: 神佛劝修文|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人間淨土
传香居 2017-3-15 13:24
繽紛的世界 總是在無常中生生滅滅; 精彩的人生 總是像戲般的上演又謝幕。 人,站在舞台上 再精彩的戲也有落幕時, 是主角、是配角、是旦、是丑 不管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只要傾生命之所能 盡心盡力演好各自的角色 便能無愧、無悔 便能讓人生的戲精彩、懷念。 人生,不免有失落, 或許感歎時不予我 或許無奈 人 ...
个人分类: 修行路|5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五蘊皆空之法味
传香居 2017-3-14 13:08
五蘊即是色、受、想、行、識五種覺知。「色」從四大假合而有,此合者即是緣,既是緣就有生滅,有生滅即非實體性,謂之為空,所以所謂皆空者,是指萬生萬物是藉由因緣而合而有,無其實體性,當緣滅時隨之消失成空。同樣之理,「受、想、行、識」是因妄念而生,此妄念者是人對外界事物的一種覺受之後所升起之念,念者當然亦無 ...
个人分类: 神佛劝修文|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一物也無
传香居 2017-3-14 13:06
世間寶物何其多 得之收藏又如何 無常一到兩手放 看看哪件寶物帶得走; 人生 役物而不役於物 不亦快哉! 生命是短暫的 有所營謀 必有所煩惱; 有所執著 必有所束縛; 所以說 有所得,必有所失 如果把時間花在財貨 就沒時間花在心靈。 如果日夜為欲望奔走 就會耗失自己的健康與快樂的享受。 我們都該學習覺 ...
个人分类: 修行路|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世間無常觀
传香居 2017-3-13 13:41
世間一切皆是因緣的生滅而聚散,世人所見的一切事物本非實相,然而世人卻為此「空相」而顛倒、妄想,殊不知眼所見的一切都是隨因緣生滅而存無。 人、眾生,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動、遷化的環境裡,世間之所以無時刻的變動、遷化是因這現象界中的一切物皆為空相之故。所以世人須由此去體悟到想永遠留住美好的那一段,是不可能的 ...
个人分类: 神佛劝修文|6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如來心
传香居 2017-3-13 13:36
此滅彼生 生生死死 生死何分? 剎那離身 難捨又如何 返樸歸真是真如。 道心如是持 不離亦不棄 方得如來現。 但 人間道場 有著難捨的承擔 即了生死 卻又不能離生死眾生 入了修行門 學不住空性的菩薩 覺悟「空」的真實義 又能投入眾生煩惱中 不只獨善其身 更應兼善天下 陪他們笑 伴他們哭 又不忘藉機度 ...
个人分类: 修行路|5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莫造口業惹災殃
传香居 2017-3-12 14:05
世俗中人類,為求出離苦幽而往道場裡跑,皈依而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宏願,能發此願力才有動力前進,當發願後不可僅止於口說,重要的是要能確實力行。然而發願度眾時,不能只度「心外的眾生」,更應度「心內的眾生」。 以身口意三業來說,世人最易患的就是「口業」,做人要「隱惡揚善」,才能「轉禍為福」。但,看看今之 ...
个人分类: 神佛劝修文|7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心燈
传香居 2017-3-12 14:04
處在暗室裡,會使人心生恐慌,那一顆不安的心,使人陷入害怕的境地,此時,若能點燃一盞燈,縱然是小小的一盞燈,都能照亮四周,驅除黑暗,開啟光明,小小的一盞燈,掃除了恐懼、不安的情緒,所以,我們千萬不可輕視一盞小小的燈火,或一根蠟燭的光亮,外在世界如此,內心世界何嘗不如此。 在每個人的內心世界裡都懷有一盞 ...
个人分类: 修行路|5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修行的本質
传香居 2017-3-11 14:40
「修行」它是一種生活藝術,它開啟了生命的花朵,可以讓自己對著自己的生活報以微笑而欣悅,讓自己從種種貪婪和執著中解脫而擁有恬悅、閒適和智慧,讓修行的悟境展現並融入生活中,所以說,修行本在行住坐臥中,搬柴、運水是修行,揚眉瞬目是修行,喫茶閒談亦在修行中,日常生活的種種念動就是修行的機緣,它不侷限於靜坐, ...
个人分类: 神佛劝修文|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