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评论
分享 胡新民:茅于轼是怎样帮助日本站起来的
北京老百姓 2012-2-10 05:46
《炎黄春秋》2011年第八期发表的茅于轼的文章《中国人民是什么时候站起来的?》(下称茅文),非常遗憾地说,该文不少地方明显失实(其中特别明显的一段被《炎黄春秋》删掉---笔者注)。文中关于中日两国在二战后的发展的论述, 明显使读者感到不是中国站起来了,而是日本站起来了。直白地说,茅于轼是通过失实的数据史料,帮助 ...
个人分类: 中国改革|1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冷眼旁观王立军事件
北京老百姓 2012-2-10 05:34
王立军是辽宁人,小民我是辽阳人,算是个老乡了。我对这位名声赫赫的老乡,您还别说我还真见过,虽然是很远的距离,当时的他也没有今天这样的名气和地位,毕竟也算见过。 当然更大的官也见过,距离也挺远,但唯有对王立军,心中才有一点虚荣感,没办法,老爷们都有英雄情结,而王立军毫无疑问是个英雄……因为国家颁发给 ...
个人分类: 中国改革|10842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8
分享 温家宝为什么说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原创首发)
北京老百姓 2012-2-6 12:06
于2012-02-06 11:13:24 上帖 人民网强国社区: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2pageNo=1treeView=0id=116006727boardId=2 温总理重提邓小平南巡谈话时说了一句: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对此本下士是举双手赞成的。 改革是什么?这些年来这是一个让人耳朵起老茧的词, ...
个人分类: 中国改革|3393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分享 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那么不改革该是怎样的死路一条?请问: ...
北京老百姓 2012-2-6 12:05
当南海丢了,当钓鱼地方没了,当民众百姓买不起房子看不起病读不起书后,又有人道: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 纳闷:都如此境况了,还有什么不改革就有其他不同的死法存在吗? 在心里起了个大大问号。 还会有怎样死法? 首先我想到富士康。富士康报道出 ...
个人分类: 中国改革|405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2
分享 细数张维迎的《市场的逻辑》为何是在胡说八道
北京老百姓 2012-2-5 01:22
2010年7月,《南方人物周刊》发表了一篇记者采访报道,题目是《通往寂静之路——“市场传教士”张维迎的信仰逻辑》,内容是介绍张维迎出版的新书《市场的逻辑》。报道说,1982年,22岁的张维迎第一次读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就开始了对市场经济的信念。他说:“这么多年来,我对市场的理解和信仰越来越深,就像一个基 ...
个人分类: 中国改革|1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美华:辛子陵2012年还敢胡作非为吗?
北京老百姓 2012-2-3 00:52
辛子陵的“狂犬吠日”声音式微,他的名字也越来越少见于各媒体,何也?一言蔽之,臭了。最重要一点是,庙堂上似无人敢沾他,愿保他,辛成了体制内自由派第一个“牺牲品”此说不为过。     笔者在 2011 年 6 月 15 日《美华:茅于轼辛子陵被公诉引起的境内外后续效应》( http://www.wyzxsx.co ...
个人分类: 中国改革|519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分享 孙锡良:普通百姓不必迷信“奴才加白痴”的中国名人!
北京老百姓 2012-2-1 12:16
原文地址: http://blog.eecc.mshw.org/post/178/2522 孙锡良博客: http://blog.eecc.mshw.org/ 年轻人崇拜名人本不是个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以个人崇拜为历史主流的儒家世界里,名人吃香更容易被人理解。“于麻子”有几个外国钱支撑,便可以不干正事的 当名人,巩美人经张导演一脱还可以做世界巨星,只 ...
个人分类: 中国改革|297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分享 李昌平:越南土地私有化的灾难
北京老百姓 2012-2-1 12:14
当笔者向越南朋友介绍南街村、大寨村、华西村和周家庄公 社等7 000个村庄的时候,越南朋友只知道小岗村,从来没有听中国官方介绍过这7000个村庄情况,非常羡慕这7 000个坚持集体经济和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村庄。 越南朋友自言自语: 看来我们学中国改革比中国改的彻底啊! 2008年10月4日-13日,三中全会召 ...
个人分类: 中国改革|3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北京出租车师傅一席话,足以秒杀公知精英经济学家!
北京老百姓 2012-2-1 12:11
   1月27日,网友@孙力舟 在微博上发了一则感言,描述了一位北京出租车师傅对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看法:   “除夕晚上打车到北京西站,出租车师傅说,今天的中国最需要三件事,   一是缩小地区差距,这样年轻人就不用都挤到北京等东部特大城市发展;   二是继续发展实体经济,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 ...
个人分类: 中国改革|190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3
分享 张维为:重庆归来话重庆
北京老百姓 2012-2-1 12:09
邓小平讲过一句名言:听过枪声和没有听过枪声的军人就是不一样。我觉得,与此类似,一个地方实地看过,还是没有看过,也是不一样的。这次到重庆 的实地参观考察 ,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庆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对重庆经验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也促使我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我想从 “ 硬件 ” 和 ...
个人分类: 中国改革|223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