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地方学与旅游产业

已有 780 次阅读2021-4-11 23:50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地方学与旅游产业
          包海山
       一般认为,“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利用一定的时间,在一定的空间里,从甲地到乙地的旅行过程;“”是游览、观光、娱乐、感触、体验,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便是旅游。
       那么,可以旅游的时间空间是什么?
       时间,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系统称为世界时系统。日、月、年的时间计量属天文学中的历法范畴。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以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
       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客观存在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大小表现出来。空间有宇宙空间、物理空间、信息空间、数字空间、网络空间、思想空间等等,都属空间的范畴。地理学与天文学中指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有绝对空间与相对空间之分。空间由不同的线组成,线组成不同形状,线内便是空间。空间是一个相对概念,构成了事物的抽象概念,事物的抽象概念是参照于空间存在的。
       包括旅游在内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有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物理空间中的物体是物理的存在,即物体具有空间的属性。由于时间不可逆,所以物理空间中发生的各种活动或事件,只能保存它们的结果,而不能保存其过程。与此相对,信息空间是虚拟空间,其信息对象本身没有物理属性,对象之间可快速便捷地传递建立各种关系,可记录全过程。网络空间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们进行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及传送电子邮件,而网络空间将是人们进行交流、活动的一个新的场所,它是全球所有通信网络、数据库和信息的融合,形成一个巨大的、相互关联、具有不同民族和种族特点相互交流的“景观”,是一个三维空间。在不久的未来,全球网络的融合将改变单个网络的特性,网络将不再只是简单地作为一种人们进行交流的中介,而将创造出一个“全球网络生态”,人们将能够在“全球网络生态”环境下从事各种活动。
       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有两个空间,即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数字空间、网络空间、思想空间等都可以纳入信息空间);而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主要内容也有两个,即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如恩格斯所言:归根到底,自然和历史——这是我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那个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把两个空间和两个内容联系起来看,自然生态在物理空间;而人文历史中,人的躯体活动在物理空间,人的思维活动在信息空间,由此衍生出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
       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两个空间和两个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地方学系统性研究这个有机整体。就旅游产业而言,在这里,一方面探讨旅游的空间和内容,另一方面探讨地方学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
       (一)旅游的空间和内容
       旅游的空间有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而在这两个空间中的主要内容即旅游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按其主要内容,可以从自然风光之旅、人文历史之旅以及人生之旅所能看到的最美景象,这三个方面来理解。
       1.自然风光之旅
      自然风光之旅,是人们走进和融入大自然的旅行。人与自然的互动交流,有物理空间,也有信息空间。日月星辰、飞鸟走兽、草原森林、山川河流是物理空间里的物质存在,而人的思维、感悟、情愫、梦想是以信息形态存在于信息空间。
      人的情感世界可以与自然界交流融合。陶渊明“悠然见南山”,李白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赵秉文“倚天青壁看云生”,都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信息交融。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李白“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程颢“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这是在人与自然的交融中放飞诗情、歌声与思绪。而人本身也有飞天梦:孙逖“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李白“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辛弃疾“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在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中的一次旅行。在人生旅途,游玩和体验有区别。追求感官刺激的游玩,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虚荣心,用贪婪的目光和占有的欲望到处想得到一些什么,例如拍照也是用大自然作为陪衬来凸显自己;而体验是用身心来与大自然沟通交流,通过认识、理解和热爱大自然,来吸收大自然的能量,同时把自身的能量奉献给大自然,建立起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培育和释放人的自身自然的潜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互动和交融
       2.人文历史之旅
      在人文历史长河中,人的躯体是载体,文化是内在灵魂。没有文化灵魂,躯体只是行尸走肉,而培育了文化灵魂,就可以世代传承发展。
      对躯体和灵魂的特性,恩格斯认为:以物质结构形成的人的躯体,“生就意味着死”,“死亡或者是有机体的解体,除了构成有机体实体的各种化学成分,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来”;而以信息结构形成的人的文化灵魂,“还留下某种生命本原,或多或少和灵魂相同的东西,这种本原不仅比人,而且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
      人文历史文化之旅,不是看躯体走的有多远,而是看能否培育文化灵魂,找到并融入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的生命本原。对此没有意识,就会“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而一旦领会了它,就能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是以圣人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人的躯体活动的时间和范围有限,而文化灵魂可以穿越的时空却无限。正是在文化领域、信息空间,苏轼能够穿越时空“故国神游”;庄子不仅可以“乘道德而浮游”,并且能够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这是人文历史文化之旅的最高境界,也是在信息社会中人文历史文化之旅所追求的目标。
       3.人生之旅所能看到的最美景象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人生之旅,自然风光之旅与人文历史之旅是一个整体,只是在不同时间段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恩格斯对大自然和人类历史的观察和研究,对具有文化灵魂的人生之旅具有普遍意义。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大自然是宏伟壮观的。为了从历史的运动中脱身休息一下,我总是满心爱慕地奔向大自然。但是我总觉得,历史比起大自然来甚至更加宏伟壮观。自然界用了亿万年的时间才产生了具有意识的生物,而现在这些具有意识的生物只用几千年的时间就能够有意识地组织共同的活动;不仅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行动,而且也意识到自己作为群众的行动,共同活动,一起去争取实现预定的共同目标。现在我们已经差不多达到这样的程度了。观察这个过程,眼看我们星球的历史上还没有过的情况日益临近实现,对我来说,这是值得认真观察的景象,而且我过去的全部经历也使我不能把视线从这里移开。但这是使人疲劳的,尤其是当你觉得负有使命促进这一过程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去研究大自然就是大大的休息和松快。”
      大自然宏伟壮观,人们可以满心爱慕地奔向大自然,不仅欣赏自然景色,而且研究和理解大自然,从而在回归大自然中实现轻松快乐、和谐自由的生活。
      人类历史比起大自然来显得更加宏伟壮观,是因为人类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人类能够按照所认识的自然规律来改变自然界。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存在于自然界,自然条件决定人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同时,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如恩格斯所言:“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人们不仅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行动,而且已经开始一起去争取实现预定的共同目标。这个共同目标,就是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而真正的人的自由就是实现同已经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这是我们星球即地球自然村的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但是日益临近实现,是值得人们认真观察并且努力促成的景象,也是人生之旅所能看到的最美景象。
       (二)地方学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系统性地方学研究,可以融入各行各业,而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是更广泛、全面、深入的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在全域旅游中,旅游质量和形象由整个社会环境构成,这就要求全域旅游必须走共建共享道路。在景点旅游模式下,旅游从业者只是导游、服务员等,而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整个区域的居民都是服务者,都是主人,他们由旁观者、局外人变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全域旅游既要让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更需要广大游客、居民共同参与。既要考虑让游客游的顺心、放心、开心,也要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要通过旅游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实际受益,来促进居民树立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自觉把自己作为旅游环境建设一份子,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升整体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
       从发展趋势来看,全域旅游,能够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能够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能够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这是区域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大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系统性是相对而言的,总有一个系统包含了所有的系统,这对地方学和全域旅游来说都相同。各地方学网格相连形成全球地方学网络,各地全域旅游相连形成全球全域旅游。因此,可以从地方学网格与全域旅游以及地方学网络与全域旅游,在两个方面促进地方学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
        1.地方学网格与全域旅游
       地方和全域,都是相对概念。在地球自然村,就像各地方学网格组成全球地方学网络一样,各地网格里的全域旅游组成全球网络中的全域旅游。地方学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从地方网格里的系统性融合发展开始。
       马智慧副研究员在《文旅融合新时期的杭州学研究:机遇·挑战·路径》中认为:地方学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学科,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一个区域的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都可以置于地方学的研究视野之中。文旅融合进一步缩小了文化与旅游相互作用的时空距离,文化赋予旅游以内涵和旅游供给文化以市场都需要更加高效。就研究成果的转化方式而言,多样性需求更加突出,既要有效转化为理论成果,又要及时转化为决策参考、咨询产品和媒体宣传。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既是受众,又是内容的生产者,因此,地方学研究成果需要“泛在化”的表达转化。地方学研究要坚持“产学研型智库”而非“纯学术型智库”,要打破“单位型智库”而构建“平台型智库”,在平台经济时代,打造整合多方资源的集成创新平台矩阵。
       地方学研究融入全域旅游,就能够实现研究成果“泛在化”的表达和转化,就能够走出纯学术的单位型智库,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型智库,打造整合多方资源的集成创新平台矩阵。地方学与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淡化和消除了研究机构与市场主体的界限。无论什么机构、主体、平台,最终都因为认识和遵循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而一体化融合发展。
       2.地方学网络与全域旅游
       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是人类在其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从自然生态来看,山岳江河、草原森林、沙漠戈壁、高原盆地、湖泊海洋等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原本就是彼此相依、血脉相连的一个有机整体;从人文历史来看,随着生产方式的日益完善、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交流层次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文历史,逐渐成为世界人文历史,并且构建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无论从构建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角度来看,最终要把地球自然村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完整的系统性呈现出来。
       系统性地方学研究需要跨学科、跨地域、跨行业的学术联盟建设,而全域旅游融合发展需要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这就深化和扩展了旅游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地方学网格形成网络,能够高效率地服务并融入全域旅游发展。例如,杭州学研究在服务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方面,正在形成两大拳头产品。一是文旅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新兴互联网技术使文旅产业的未来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杭州学主动呼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文旅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文旅创新能力和创新优势,挖掘文旅发展潜力和活力,培育新业态,发展新模式,构筑新动能,加速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水平。二是文旅与国际化的融合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天然的国际化产业,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实施“文旅国际化”,就是要让杭州这座文化旅游城市在国际上富有鲜明的城市个性和魅力,具有高质量的国际文旅环境,打造具有独特性、差异性的国际文旅品牌,真正成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只有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杭州特点的本土化文旅产品,推出一批具有独特性、差异性、震撼力的世界级文旅产品,才能以文旅产品的本土化,推进文旅国际化;才能以文旅的国际化,推动城市的国际化。
       总之,全球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以及生态建设等能够一体化融合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必然规律所决定的。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是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包括在不同产业部门和服务行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以及不同产业部门和服务行业本身成为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域旅游与广义文化的融合发展顺应了这种必然规律。一方面,旅游行业能够与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域特色、不同行业文明等相对接;另一方面,旅游者可以自由流动,特别是能够体验、参与、融入不同的文明,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开辟具体路径,提供现实条件。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