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侨报文摘 //www.sinovision.net/?347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每天都看《侨报》,其中的精彩文章很多,每天只选择其中一篇,与大家分享。文章版权归《侨报》所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华裔科学家高锟10月6日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已有 3945 次阅读2009-10-7 19:58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华人之光 纤住诺奖 三人分享诺贝尔物理奖 一半奖金归高锟

华裔科学家高锟10月6日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_图1-1 

 ▲图为高锟与夫人的合影。  南京《现代快报》
华裔科学家高锟10月6日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_图1-2 

  ▲威拉德・博伊尔,1924年生于加拿大,1953年前往贝尔实验室,目前持有美国和加拿大双重国籍。路透社
华裔科学家高锟10月6日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_图1-3 

  ▲乔治・史密斯,1930年生于纽约,1959年至1986年就职于贝尔实验室。路透社

华裔科学家高锟10月6日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_图1-4 

 ▲拥有美英双重国籍的华裔科学家高锟6日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之一。他目前长居香港,图为2002年9月高鲲在香港拍摄的资料图片。美联社
华裔科学家高锟10月6日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_图1-5 

 ▲拥有美英双重国籍的华裔科学家高锟6日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之一。他目前长居香港,图为2002年9月高鲲在香港拍摄的资料图片。美联社
华裔科学家高锟10月6日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_图1-6 

 ▲拥有美英双重国籍的华裔科学家高锟6日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之一。他目前长居香港,图为2002年9月高鲲在香港拍摄的资料图片。美联社

 
 

  三学者助当今网络社会奠基

  有“光纤之父”之称的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6日与另外两位美籍学者一起获得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而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及钱永健之后,第八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中新社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高锟以及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以表彰他们在光纤传输及半导体研究方面的开创性成就。

  三人总共获得相当于140万美元的奖金,其中一半奖金由高锟夺得。

  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称,高锟“对光在光纤中传输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就”,光纤传输提升了通讯系统的能力,使网络传输速度大幅提高;其余二人于1969年共同研发成功半导体影像电路――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令数码数相机及影像系统得到普及,3名获奖者“帮助塑造了当今网络社会的基础”。

  据介绍,3人均拥有美国国籍,目前长居香港的高锟还同时拥有英国国籍,博伊尔则同时拥有加拿大国籍。

  光纤之父靠光纤传喜讯

  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6日通过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杨纲凯表示,“我对于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深感荣幸。诺贝尔奖鲜有表彰应用科学的成就,故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奖,感到非常惊喜。”

  高锟说,“过去40年,光纤大大促进了资讯世界的发展及进步;亦有赖光纤的出现,这个喜讯已于瞬间传到千里。”

  当晚,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向全体师生发表公开信,祝贺前校长高琨获得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开信表示,中大师生以此辉煌成就为荣,这同时也是全香港乃至所有华人的喜讯。

  同日,香港特首曾荫权透过发言人表示,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科学界最高荣誉,他与香港市民衷心祝贺高锟获此殊荣。

  曾荫权称,高锟不单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亦是一位谦谦君子和有承担的教育家,香港能有如此出类拔萃的人物,是香港的骄傲。

  英国政府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说,负责科学和创新事务的国务大臣德雷森勋爵“非常高兴地祝贺高锟获得这一巨大荣誉”,“这不仅对高锟来说是骄傲的一天,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骄傲的一天”。

  上海《解放日报》报道,上海交大物理系教授曹庄琪认为,去年和今年,华人科学家连续两年戴上诺奖桂冠,透出一个信号――中国人离诺奖越来越近了,“可能就是一层窗户纸的厚度”。

  曾与邓小平同列亚洲风云人物

  高锟1933年出生于上海,小时候他对化学兴趣浓郁。当时他住在法租界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三楼就成了他童年的实验室。他曾尝试自制炸弹,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混和,加上水并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之后扔下街头,果然发生爆炸,幸好没有伤及路人。 

  1948年,高锟于随父移居香港,就读于圣约瑟书院,未毕业就前往英国留学,先后取得伦敦大学理学士及哲学博士学位。1987至1996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备受学界尊重。

  从1963年开始,高锟就着手对玻璃纤维进行理论和实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设想利用一种玻璃纤维传送激光脉冲以代替用金属电缆输出电脉冲的通讯方法。

  1966年他发表了“光通讯”基础理论,提出以一条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光纤代替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线,用以传送容量几近无限的信息传送,当时被外界笑称为“痴人说梦”,但其理论于九十年代被广泛利用,造就了今天互联网的大发展,被誉为“光纤之父”。

  1996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2000年他与邓小平一起被《亚洲新闻周刊》选为“二十世纪亚洲风云人物”。

  鹣鲽情深  自传第一章就写太太

  光纤,是高锟人生中最大的成就,亦是改变了他一生的一项实验;而另一项萦绕他一生的实验则是甜蜜的爱情。

  香港《文汇报》报道,2002年7月,忙于写自传的高锟透露:“我传记第一个章节就是写我和太太结婚的情形,你可以猜想这是为什么。”

  一提及太太黄美芳,高锟就掩不住满脸的幸福和满足。只要一有机会,高锟就对太太赞不绝口,“我每次讲座的电脑程序及幻灯片都是太太帮我准备和设计好的;对我的演讲很有帮助。记得我在1966年宣读论文时的电脑幻灯片也是太太帮我做的”。

  据说,在研究光纤的过程中,什么实验都难不倒他,但面对爱情的考验却连半年也熬不过去。“噢,那是我和太太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太太要给我一个考验:叫我半年内不要去找她,如果半年之内大家都很挂念对方,那就是当真的。我不肯答应,说如果现在大家都没有信心,那半年后也不会有信心。”高锟边说边笑,灿烂笑容的背后是对太太情深不渝的爱恋。 

  高锟夫妇现有一子一女,都在美国硅谷生活和工作,夫妇两人每年都会抽空到美国探望他们。 

  “我很爱他们,但又很少时间陪他们,所以相聚的时间总会主动当‘阿四’,目的只有一个:为家人做一顿丰富的晚餐。”高锟说。

  爱好丰富  老来潜水捏陶塑

  在儿女眼中,高锟是一位视野广阔、寓工作于游戏的好父亲,而且他性情随和,与他共事多年的私人助理从未见他发过脾气。 

  但科研工作背后的高锟,也有充满孩子气的一面,凡是新奇、新鲜的事物都能引起他的极大兴趣。

  他在60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潜水,因为“潜水的时候,可以欣赏到一览无余的美丽海底世界,令人心情愉悦”。 

  此外,广州《羊城晚报》报道,高锟还迷上了打网球和做陶艺。他认为,搞科研的人往往既辛苦又寂寞。当一个人静静地抚弄泥瓶,享受泥坯在手中变动形状,按自己的审美眼光逐步走向完善,是“很有治疗作用”的一种享受。

  记性变差  年初传患痴呆症

  高锟年初被传患上老年痴呆症,有香港媒体称,高妻指高锟“老人家记性差”,时而忘记锁匙或书本放在哪里,但情节轻微,夫妇二人现时每天仍然打网球,高锟有时还会独自外出街上散步。

  “他身体和精神都很好,年纪大记性自然差一点。”高妻年初没有正面响应高锟是否患有老年痴呆症,只说高锟今年75岁,或因年纪老迈而记性差,间中或忘记是否已吃饭,但认人、认路均没有问题。

  她透露,夫妇俩除了每天做运动,也喜欢看电影、电视、书籍或玩计算机。被问及是否担心高锟记性日渐衰退,高妻说:“会担心自己老,也会担心身边的人。正如所有人都会担心父母的健康问题。”

  摘取诺贝尔奖的华人

  杨振宁 

  1922年生于安徽,美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

  1926年生于上海,美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 

  1936年生于美国,美国籍,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远哲 

  1936年生于台湾,美国籍,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朱棣文 

  1948年生于美国,美国籍,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

  1939年生于河南,美国籍,199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钱永健

  1952年生于纽约,美国籍,20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博伊尔和史密斯:

  这是真的吗?

  “哦,我的天啊!……先生,你的名字是?”接到诺贝尔基金会的获奖通知电话,刚从梦中醒来的乔治・史密斯,惊喜而又有些不知所措,“这真是太令人吃惊了!”

  新华社报道,诺贝尔基金会网站发布了通知科学家获奖的电话录音。他们拨打的第一个电话吵醒了正在美国新泽西家中酣睡的乔治・史密斯,但??之中,他错过了这个电话。很快,电话再度响起。“哦,不,我还不知道我获奖的消息。现在我醒了。这真是太令人吃惊了!”激动之余,史密斯还不忘打听同伴的消息,“博伊尔也获奖了吗?”

  同样获奖的威拉德・博伊尔与史密斯的第一反应相似,也不敢相信这一喜讯。“今天早上我还没喝咖啡,所以感觉不太好。但是,现在我全身都有种美妙的感觉,这真是太令人激动了,”博伊尔说,“不过,这是真的吗?”

  据介绍,博伊尔和史密斯的获奖成果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能把光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引发摄影变革,令小巧便捷的数码相机走入千家万户。另外,电荷耦合器件技术可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显微外科,例如人体内成像。

  博伊尔介绍,“正是因为我们的成果,小型照相机才风靡全球”,而且,从普通人所用数码相机到较为尖端的火星探测器,“所用都是类似镜头。如果没有我们的发明,这完全不可能”。

(原载2009年10月7日《侨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