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taichi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14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阴阳学说

已有 874 次阅读2014-4-14 01:22 |系统分类:健康养生分享到微信

在古代哲学思想中,用阴阳的变化来说明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管子》中说:“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庄子》也说:“易以道阴阳”。而在阴阳的具体概念方面,则认为阴阳是统一在每一事物中的相互对立的两种物质势力,各有其特性,相互间不断消长和转化着的。有关阴阳的具体特性,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阴阳的相对性:如“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2)阴阳的属性:根据事物内在或外在的不同特性,把事物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如:“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扭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阳气胜则散而为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等。
3)阴阳的升降离合:如“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说明阴阳升降离合是事物运动的基本形式。
4)阴阳的胜复消长:如“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日盈而匡”。说明阴阳胜复消长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5)阴阳互根:如“万物负阴而抱阳”,“独阴不生,独阳不长”等。
有关古代哲学思想中的这些阴阳观点,在《内经》的医学理论体系中都有深刻的反映,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
在阴阳的总的概念方面,《内经》中也强调阴阳的相对性和无限可分性。同时也把阴阳作为人体生老病死变化的基本规律。如“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其中“万之大,不可胜数”的思想,即受到天文学中的“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影响,说明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此说在现今最新科学上得到了印证。《内经》中非常重视《太始天元册》一书,明显地说明天文学在医学上的渗透。
阴阳用于说明人体组织结构及其他事物的属性方面:如“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中脏腑之阴阳,则脏为阴,腑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人身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厚者为阴,味薄者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者为阳之阴,以及经络分阴经阳经等。
阴阳用于说明生理功能方面:如“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敏,气立如故”,“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阳化气、阴成形”等。
阴阳用于说明病理病机方面:如“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从阴阳则生,逆阴阳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等很多记载。
其他,阴阳还用于诊断、治疗等方面:如“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
从以上可见,有关阴阳的属性、阴阳的升降离合、阴阳的胜复、阴阳互根等方面的概念,一经渗透到医学领域中来,便与医学的具体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保留了阴阳的高度概括的哲学概念,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发挥了纲领性作用;另一方面,已成为人体中的某些物质概念和医学的基础理论。在这方面,哲学中五行学说对医学的渗透,也是同样情况。
总之,在《内经》中主要是接受了阴阳五行学说中朴素的辩证法和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内容,把它与医学密切结合起来,使原来散在零星的有关生理、病理、病症方面的认识加以条理化,并逐步了解其内在的联系。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相结合,产生了具有整体观点和辨证论治这一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这对于当时的医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Dr. Jiliang Liu  劉濟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New York
www.TCMofNY.com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