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taichi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14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诸子百家思想的渗透影响下产生的精、气、神理论

已有 903 次阅读2014-4-19 00:21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精、气、神在祖国医学中被认为是一种生命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内经》中精气神概念的产生同样受到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特别是道家有关精、气、神的理论的渗透和影响。
关于古代精气神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或精气是指无形的精微物质,如,《庄子》说:“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公羊传》在解释《吕氏春秋》时说到:“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管子》中说:“精也者,气之精也”。以上所称的无形、无生,都说明了气是有形物质的原始状态。
2)一切有形之物都由无形之气变化而来的:如《庄子》说:“杂乎芒芴之间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易纬》也说:“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分离,故曰浑沌”。这种有形之物来源于无形之气的朴素唯物的观点,引申到人的形成,当然也离不开气。如《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管子》说:“气者身之充也”,《管子》中又有:“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之说。
3)神是指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如,《说卦》中指出:“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也”。所谓“妙万物”,荀子曾作过确切的解释,《荀子》说:“列星随旋,明暗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这正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而言。
4)神又是最精傲的一种物质:《管子》说:“一物能化谓之神,一事能变谓之智,化不易气,变不易智”;《论衡》中说:“阴气生为骨肉,阳气生为精神”;对此,后世的解释更较明确:“气之性本虚而神,则神与性乃气所固有”,“气外无神,神外无气”,“气者神之母,神者气之子”。这就很清楚地说明,神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关于“神”的概念,历来存在着唯心和唯物之分,而上述二方面所称的“神”,则是物质性的,也是合乎科学的。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这些精、气、神的观点,在《内经》中有充分的反映,而在概念上更加紧密地联系人体特点,叙述其在生理活动方面和疾病发生发展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它包括了精、气、神、血、津、液、荣、卫等方面的内容。例如:“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血气者人之神”,“荣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可见,精、气、神、血、荣、卫、津、液等都是物质性的东西,它们之间只有精粗之分和存在形式及作用的不同。
精、气、神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与人体的生成、发育、衰老及防御外邪的侵袭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夫精者,生之本也”,“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在《内经》中还有真气、宗气等内容,其概念和作用虽有不同而均属于精、气的范畴。至于脏气、经气则是表示脏、腑经络中精气的特殊生理功能,这里不详叙述。
精、气、神作为人体的生命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它的异常变化必然导致许多病理现象。下面举例说明:“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其他许多篇幅中谈到许多脏腑、经络的病变,不少是与精气有关的。所以在《内经》同时也十分强调对精、气、神保养和治疗。
以上可知,在诸子百家思想的渗透影响下产生的祖国医学的精、气、神生命物质的理论,在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Dr. Jiliang Liu  劉濟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New York
www.TCMofNY.com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亢害承制
下一篇: 阴阳学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