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徐敏豪 //www.sinovision.net/?1153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徐敏豪诗五绝3则真榜书2尺生宣斗方3幅(181)

已有 3437 次阅读2017-11-4 00:55 |个人分类:徐敏豪中国书法|系统分类:艺术分享到微信

徐敏豪诗五绝3则真榜书2尺生宣斗方3幅(181)_图1-1徐敏豪诗五绝3则真榜书2尺生宣斗方3幅(181)_图1-2徐敏豪诗五绝3则真榜书2尺生宣斗方3幅(181)_图1-3

徐敏豪诗五绝3则真榜书2尺生宣斗方3幅(181

马相伯专辑

徐敏豪

2017115日周日农历丁酉鸡年九月十七

本人书法格言:中国书法每、各时代标志,唯真楷书莫属,其它皆不可能;

本人书写方式:站立,悬腕、肘,铺垫床、揭垫案,艰苦卓绝、有目共睹;

本人书写风格:自成一体、兼收并蓄、独辟蹊径,独步天下、时代、古今。

1诗五绝重温《马相伯》其一

业富家强国,务崇科尚学。

多泥牛入海,屡上书献策。

(诗注1:他先后去日朝美法意等国。日本维新、高丽(朝鲜)守旧对照使他深受启迪,认识到国家富强之术,在于提倡科学、兴办实业。因此屡上书朝廷献策,却都似泥牛入海。)

(题注1:参见百度百科、各主媒相关报道,下同。列宁说:唯有伟大理论,才有伟大实践;忘记过去,意味背叛。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古训、诗谚:抬头看路、仰望北斗,永比埋头拉车更重要,否则必车毁人亡。历史上的今天:78年前的今天,1939114日(农历己卯年九月廿三),中国著名爱国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与首任校长马相伯(1840.4.71939.11.4,享年99周岁)逝世。【人物生平】(1)早年经历。原名马志德,圣名若瑟,又名钦善、建常、绍良,字斯藏,又字相伯、湘伯、芗伯,以字行,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祖籍苏丹阳,生于丹阳马家村(今镇江丹阳市),其父母均信奉天主教,故襁褓间即受洗礼,成为教徒,洗名若瑟,亦作若石。5岁入塾读书,喜天文。12岁来沪,入法国耶稣会办圣依纳爵公学(后改称徐汇公学,今徐汇中学),攻读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哲学、神学、数理和天文等学科。清咸丰八年(1858年),全家从镇江移沪定居。清同治元年(1862年)入徐家汇天主教小修院受两年“神修”训练。后入大修院学哲学和神学。清同治九年(1870年),获神学博士衔,入耶稣会,授司铎神职。同治十三年,调任徐汇公学校长兼教务,讲授经史子集;并兼耶稣会编撰,继续研究哲学、数理及天文,译著《数理大全》等书百卷。其弟马建忠为著名外交家。外甥朱志尧为著名实业家。外甥朱开敏为天主教海门教区主教。2)从事洋务。清光绪二年(1876年),因自筹白银2千两救济灾民,反遭教会幽禁“省过”,愤而脱离耶稣会还俗(但仍信仰天主教),从事外交和洋务活动,他先后去日朝美法意等国。日本维新、高丽(朝鲜)守旧对照使他深受启迪,认识到国家富强之术,在于提倡科学、兴办实业。因此屡上书朝廷献策,却都似泥牛入海。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辞官回沪,住佘山,潜心于天文研究和译著,助其弟马建忠著《马氏文通》,只署文名。他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决定毁家兴学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他将自己全部家产——松江、青浦松江等地三千亩田产,捐献给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基金,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规定该产业供作中西大学建成后学生助学金。3)创建学校。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初冬,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发生“墨水瓶事件”,学生集体退学。蔡元培曾介绍部分学生向他求学。他遂于次年(1903年)租用徐家汇老天文台余屋,以“中西大学堂”理念,创办震旦大学院(徐汇区第二中心小学是其旧址),自任院长,二月初三(31日)开学(“震旦”为梵文,“中国”之谓,含“东方日出,前途无量”之意)。其创办的震旦学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梁启超曾著文祝贺:“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亲编《拉丁文通》、《致知浅说》等教材亲自授课,实行学生自治。肄业于此的学生有于右任、邵力子、李青崖、徐朗西和张鼎丞等名人。此前,于右任因讽刺时政,遭清廷缉拿,潜逃至吴淞,他闻讯,亲自驾舟接到校中掩护。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耶稣会欲变震旦为教会学校,以让他“养病”为由,委任法国神父南从周(Perrin)为总教习,改变办学方针,另立规章。学生大哗,摘下校牌,全体退学。他看到退学生签名簿时,老泪纵横,决意站在学生一边,并得张謇、严复和袁希涛等名流支持,在江湾另行筹建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于当年中秋节(1905913日)正式开学。他任校长兼法文教授,聘李登辉任教务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耶稣会接办的震旦大学拟迁址卢家湾,他仍以办学为重,不计前嫌,捐现银4万元,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地基8处(当时价值10万多元),以购置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土地100亩,建造新校舍(后来的沪第二医科大学,已于2005718日与沪交大合并)。1902年筹建震旦女子文理学院,1952年改名为沪向明中学。1906年,他赴日,在日本学会成立典礼上发表演说勉励留学生:“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张之洞将此语引为至言,誉他为“中国第一位演说家。4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前后,曾在东京任《政闻社》总务员。因其德高望重,孙中山将他(年逾古稀)聘为南京第一任市长。没过多久,南京撤销设市。他转任江苏都督府内务司长并代理都督,在北京曾代理北京大学校长,任北京政府政治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平政院平政等职。在这期间,曾与章太炎、梁启超等发起创办“函夏考文苑”,与英华(字敛之。后为辅仁大学校长)创办辅仁社(即后来的辅仁大学)和培根女校。民国3年(1914年),其子君远病故,学生们鉴于其毁家兴学,家无余资,遂筹集万元为其寡媳、幼孙作教养费,他却托人将该款移作启明女子中学(今第四中学)教育经费。袁世凯称帝后,他痛加抨击,认为“天下之大盗,莫大于君主”。民国6年(1917年)南归,隐居徐家汇土山湾(后名其居所为绿野堂、乐善堂),著书谈道,不问世事。1925年,罗马教廷在中国创办北京公教大学,次年改称辅仁大学(北师大、北大哲学系、中央财大、中国政法大学前身学校之一,1952年被并入其中)。他参与其事,贡献良多。他寄语辅仁大学“齐驱欧美,或更驾而上之。”(5抗战时期。“九·一八”事变时,他已91岁。他深感国难深重,为救亡呼号奔走,发表《为日祸告国人书》,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他亲自挥毫作榜书、对联义卖,共得10万元,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他先后发起组织江苏国难会、不忍人会,中国国难和全国各界救国会等爱国救亡团体,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在他家里召开救国会第二次执委会时,他写下对联“耻莫大于亡国,战虽死亦犹生”共勉。6晚年时光。193211月起,他连续四个月发表了12次国难广播演说193711月沪沦陷,日本侵略军逼近南京,冯玉祥、李宗仁劝他移居桂林风洞山。次年,应于右任请,入滇蜀,途经越南谅山,因病留居。1939年是他百岁诞辰,46日全国各地和有关团体都举行遥祝百龄典礼。国民政府对他颁发褒奖令,中共中央特致贺电,称他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他给沪复旦同学会亲笔信说:“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老朽何为,流离异域。正愧无德无功,每嫌多寿多辱!”。他以前方将士浴血抗战劳苦为念,把各方赠与寿礼移作犒慰伤兵之用。他还被任命为国民党政府委员。他在病重时,忧国忧时之情更深。他说:“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1020日,他得知湘北大捷,兴奋异常、夜不能寝,病势加剧,114日溘然长逝。噩耗传出,举国哀悼。【主要成就】190211月的一天,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文科教习郭镇瀛因五班教室内一只空墨水瓶,迁怒于学生。后几经波折,校方竟宣布开除五班全体学生,引起轩然大波。2百余名学生和总教习蔡元培愤然离校,成轰动一时“墨水瓶事件”。该事件与日后他创办震旦学院,实现“启发民智,教育救国”理想密不可分。从南洋公学退学的大部分学生在中国教育会帮助下组成了爱国学社,另有20多名学生在蔡元培引荐下向他求助。适逢他正筹划办学。他爽快接收了这批学生,向天主教会租用徐家汇观象台旧屋作为校舍,并聘请了几位法国籍神父任教。一座新式学校宣告诞生,他起名震旦学院。“震旦”一词出自梵文,意即中国,在英语中,亦有黎明、曙光含义。他将之喻作旭日东升,担负以教育开启中国曙光重任,必将前途无量。震旦学院成立后,他任监院(即院长),学校以“广延通儒,培养译才”为宗旨,学制两年,专业分为文学、质学(科学)两类,没过多久又发展为文学、致知(哲学)、象数(数学)、形性(理科)四大学科。梁启超获知此事后,欣然写道:“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震旦学院不仅管理上“完备有条理”,更不乏独到处。一是实行“学生自治制”,校务由学生推选干事自行管理;二是提倡“学生自由研究风”,即倡导学术民主、思想自由,并采用“挈举纲领,开示门径”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文艺、崇尚科学、不谈教理更是他一再强调的办学方针。在其运筹帷幄下,教学、教务活动均安排得井井有条。为引导热血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国家,他振臂高呼:“欲革命救国,必自研究近代科学始;欲研究近代科学,必自通其语言文字始。有欲通外国语言文字,以研究近代科学而为科学救国准备者,请归我。”不出一年,该院学生数增至132人。热衷教育救国的他对革命也非常支持。1904年夏,震旦学院来了个新生,即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讥讽时政而被清廷通缉的“要犯”于右任,“潜逃”至沪后无处安身,他得知后立刻将这名心系国家社稷的青年学子破格录取,免去他所有学膳费,还特意让其易名以避人耳目。其系列教学主张和做法虽深得青年学子推崇,但怕清政府因其收留通缉犯会如同1901年义和团事件一样迫害天主教会,加害天主教徒,所以遭耶稣会担忧和反对。1905年,耶稣会派法国人南从周担任震旦学院教务长,协助校务,也为牵制他。“尽废旧章,别定规则”,不许学生谈论时事,不许结社等以免受到清政府怀疑,加强管理,学生出入校门、会客等个人自由,也被横加限制。引发了震旦学子们不满,大批学生退学抗议。学生集体离校时,甚至摘下了校牌。他此时虽在病中,但对学校发生的一切早就有所耳闻。无奈之下他和部分学生一起宣布脱离震旦学院,与众生一同挥泪离开了徐家汇校舍。

随他和学生们离去,震旦学院仅剩下一副空壳、无异于关停。但他认为,震旦学院的精神不能磨灭。他决定再办一所新校,这个想法立即得到学生们一致响应。于右任提出建议取名“复旦”。一是“复旦”二字出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在自强不息;二是“复旦”还有不忘震旦之旧,更含复兴中华之意。他听后,立刻表示赞许。然后,他诚邀热心教育事业的严复、张謇、熊希龄等28人担任校董,筹集复旦建校资金。两江总督周馥也拨出官银一万两,并出借吴淞提督衙门作为复旦临时校舍。1905527日,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正式开学,他任校长,严复为总教习。震旦学院也于同年重新开课,南从周仍为教务长。1908年当震旦学院打算迁往别处另建校舍时,马相伯仍捐款四万元,把自己名下、地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八处地皮悉数捐出,募得十万多元,购置卢家湾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土地103亩,供震旦学院使用,震旦学院从此也有了自身固定校址。1928年,震旦学院改称为震旦大学。【人物评价】国民党元老邵力子说:“相伯先生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于右任作为学生给老师写挽联:“光荣归上帝(属人民,本人文字整理),生死护中华。沈钧儒在照片(1936年,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入狱,他多方营救。次年七人获释后,前往看望他,合影留念,该照片被收入包括中学教科书在内大小历史著作,为很多中国人所熟悉。照片上,他在众人簇拥下,端坐正中)上题书:“唯公马首是瞻。”【后世纪念】1952年,陈毅市长派员陪同马相伯亲属去越南谅山迎回灵柩,安葬于当时新泾区(今长宁区境内)息焉公墓。“文革”中被毁,198446日,迁葬于宋庆龄陵园内。□随题而韵,诗题为谜底、诗文为谜面,最难。诗再创作,真善美、精气神、信达雅,更难。中国书法,参透哲学、帖本碑末、活而不死,最难。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吾百科六艺中,哲学第一,诗文第二,书法第三,力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目共睹,奇才、奇思、奇言、奇文、奇书共赏。赤子童心、苍天可鉴,职责所在、不辱使命,不到之处、万望海涵。下同。因书法篇幅所限,经本人节选、文字整理)

2诗五绝重温《马相伯》其二

自强道求索,救才先办学。

百年吠酣睡,毁家兴报国。

(诗注21906年,他赴日,在日本学会成立典礼上发表演说勉励留学生:“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张之洞将此语引为至言,誉他为“中国第一位演说家。”他深感“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材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决定毁家兴学。他在病重时,忧国忧时之情更深。他说:“我只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题注2:随题而韵,诗题为谜底、诗文为谜面,最难。诗再创作,真善美、精气神、信达雅,更难。中国书法,参透哲学、帖本碑末、活而不死,最难。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吾百科六艺中,哲学第一,诗文第二,书法第三,力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目共睹,奇才、奇思、奇言、奇文、奇书共赏。因书法篇幅所限,由本人节选、文字整理)

3诗五绝重温《马相伯》其三

盗君主莫过,耻奴隶亡国。

战虽死犹生,永不灭薪火。

(诗注3:袁世凯称帝后,他痛加抨击,认为“天下之大盗,莫大于君主”。 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在他家里召开救国会第二次执委会时,他写下对联“耻莫大于亡国,战虽死亦犹生”共勉。一座新式学校宣告诞生,他起名震旦学院。“震旦”一词出自梵文,意即中国,在英语中,亦有黎明、曙光含义。他将之喻作旭日东升,担负以教育开启中国曙光重任,必将前途无量。震旦学院成立后,他任监院(即院长),学校以“广延通儒,培养译才”为宗旨,学制两年,专业分为文学、质学(科学)两类,没过多久又发展为文学、致知(哲学)、象数(数学)、形性(理科)四大学科。为引导热血青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国家,他振臂高呼:“欲革命救国,必自研究近代科学始;欲研究近代科学,必自通其语言文字始。有欲通外国语言文字,以研究近代科学而为科学救国准备者,请归我。”【启示:三纲八目与现代科教】格物(即理工学:洞悉天道地德人伦)致知(即哲学:变易为表象、形式,简易为过程、内容,不易为本质、旨归,万变不离其宗)正心(即文史学:诗无邪、以史为鉴)诚意(即经济学:经世济民)修身(即人格学:做大写人、身心健康、健全完善)齐家(即家政学:和睦相处)治国(即政治学:安居乐业、安身立命、国泰民安)平天下(即社会学,人类社会学:世界和平、人类大同、千秋永续))

(题注3:随题而韵,诗题为谜底、诗文为谜面,最难。诗再创作,真善美、精气神、信达雅,更难。中国书法,参透哲学、帖本碑末、活而不死,最难。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吾百科六艺中,哲学第一,诗文第二,书法第三,力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目共睹,奇才、奇思、奇言、奇文、奇书共赏。因书法篇幅所限,由本人节选、文字整理)

(注4:本人“真榜书2尺生宣斗方”书法系列,以创代练,以繁体字为主,因马不停蹄、时间仓促、才疏学浅,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方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为盼)

注:本博主徐敏豪简介,自诩头衔:全球华人公知、时代创新诗人、独步中国书法家、管理顾问、健康顾问。书法润格:每尺30万元,顾问项目一事一议。

19601025日凌晨2点本人在武汉市第二医院出生。儿的生日、娘的苦日。告慰双亲在天之灵:你们的儿子,未虚度年华,未辜负期望。你们应为生养了我这样一个儿子,感到骄傲与欣慰。告慰祖国与人民:为天地、历史、时代、人民与人类代言,我已经做到了。

年复一年,无节假日,一日一策,131项转化为国策,产生国内外影响,已续写《道德经》逾64部各81等,非凡胆识、能力、体魄缺一不可,责无旁贷、不辱使命、彪炳千秋。

徐敏豪七言新十四行诗《新民歌童谣系列》之一。二尺斗方生宣,站立悬肘隶行草真书,敏豪撰并书。创作条件环境:垫铺为床,揭起为案,照片为证。吃草挤奶,此言不虚。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世界皆同。一个世界文学奖项的获得者,除了自身的天赋、勤奋外,还需要首先得到自己民族的广泛喜爱、影响与称赞,这样才能引起其他国家、民族与世界的关注。因为“诗”是一经翻译就会损失其精华的几行文字,如同新鲜果蔬草虫,只要拨皮断筋,就会营养尽失。中国是诗歌的故乡。一个人、家国、民族如果没有了诗,就会形同行尸走肉。人们啊!你们可以不选择喜欢、接受、偏好、传播我的诗,但不可不选择诗。因为诗歌就是我们人类心灵共同的家园、故乡与心中的太阳。

20103月在《中国投稿在线》建博后,先后在博国中国、新浪、光明、新华、人民、搜狐、中青、凤凰、网易、腾迅QQ760203694、美国中文、加拿大华人网等开通本人实名博客与微博,即年4月起开始重拾诗歌,截止目前已创作诗词17399首,力争35年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时代创新诗人徐敏豪座右铭1.“三个影响”:影响有影响的人;影响中国与世界;影响过去、现在与未来。2.“三个超越”:超越屈原、李杜;超越鲁迅、诗经;超越荷马、普希金。3.“三个一流”:中国一流、世界一流、古今一流。4.“六个追求”:一字血脉精气神,二字贯穿古今身,三字担当天地人,四字弘扬真善美,五字行知信达雅,六字涅神逸能。本人已经做到了,奇文共赏、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本人诗词感悟:

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十三韵、平仄、方言,古今变化,相去甚远,切莫削足适履,正如毛润之所倡导“辞不害意”;

二形质里表、高下自见。民谚: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一个真正的诗人、词人慎思追远,聆听天地先民先知先觉,担当天使传递天音,古圣贤有云:得意忘言,早把形式放在其次,舍本求末、无异于买椟还珠,庸人之举。

三社会度量、时代代言。为此,必须喜闻乐见,必须为人民发声,说人民想说而未说之语,倾听人民心声,只有源头活水才能生生不息,理论永远灰色生活之树常青,做一个“人民诗人”、“人民词人”,永远是最高尚、最向往、无止境的不懈追求。

本诗词作者: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副所长、副研究员、时代创新诗人徐敏豪,附:以天下为己任·我为诗生——本博主徐敏豪简介,自诩头衔:全球华人公知、时代创新诗人、独步中国书法家、管理顾问、健康顾问,书法润格每尺30万元,顾问项目一事一议。

我已经说过了,认为我狂妄、不谦虚也罢,我就坚持这么说:全世界70亿人,像我这样自诩为当代屈原、李杜、鲁迅、荷马、但丁、维吉尔、普希金,并且要站在他们肩上超越他们,我已经做到了,一个车厢(额定105人)都装不满,而其他沉迷于浮云的人10个车皮(105人×15节车厢×10)都拉不完。徐敏豪时代创新诗词、独步中国书法、得天道健康养生等系列研究、创作、发表、出版、运用与推广,资助热线:13971410246银行账号,户名:徐敏豪,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账号:622848 0051768190715在此,衷心感谢各级领导、各界朋友的热情关心、支持与帮助,同祝福)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徐敏豪 2017-11-4 22:06
修身(即人格学:做大写人、身心健康、健全完善)
回复 徐敏豪 2017-11-4 12:46
人格学,加身心健康
回复 徐敏豪 2017-11-4 12:28
修身,人格学,不断完善,做大写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