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唐宋明月 //www.sinovision.net/?2356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唐宋明月 曾经植物人 没有记忆 所有文字均报纸发表。如有错误请原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醉听信天游

已有 1557 次阅读2010-11-7 09:31 分享到微信

 

 

中国是音乐的故乡。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各种各样的民歌色彩斑斓、丰富多彩。随着地域、民族的不同,民歌的种类也争奇斗嫣,各有特色。比如荡气回肠的长江号子、草原一样宽广绵长的内蒙古长调、甘肃、宁夏那苍茫凄绝的“花儿”、江南民歌的委婉流畅、细腻优美及流行在陕北黄土高原那高亢悠长的信天游等。都是民歌里的奇葩。

没有到过陕北的人很难理解信天游的普及程度。男女老少几乎张嘴就来,不管是恋爱相亲、结婚生娃娃、吊孝埋人甚大小事,只要愿意,即景生情,一曲信天游就随可以应运而生,那悠长的曲调、歌词中中诙谐的言语和断断续续、恰到好处的重叠词使人陶醉。

比如很出名的那首《兰花花》中唱到: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

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

实实的爱死个人

五谷里的那个日唯那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

属上那个兰花花好………

郭兰英演唱的这首陕北民歌,虽然在歌词和演唱技法上经过了一定处理,但它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美的窑洞语法却一次次撼动着每个人的心扉。把一个皎美的陕北姑娘形象,通过比、兴手法迅速推到了你面前。那连续的重叠词语-----线线、英英、花花、实实等宛如一柄不紧不慢的重锤,有节奏地敲击在人们心上。

陕北的信天游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经常传唱的民歌比如《蓝花花》、《走西口》、《五哥放羊》、《赶牲灵》等都是陕北民歌中的精品。这些璞玉浑金、家喻户晓的信天游数不胜数。颠峰之作的《东方红》不仅传遍全国还传遍了全世界,甚至从太空风靡了宇宙。

信天游的产生有她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基础。在安塞有俚语道:穷开心,富忧愁,寻吃的不唱怕杆求;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也就是说信天游不仅来自大众,并且是为大众服务的。信天游既唱生活的快乐,也唱个人的忧愁;既不乏浪漫,又注重现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这也是信天游得以代代流传的直接原因。

站在陕北的山茆上,最好是冬天雪花飞舞的时候,看千沟万壑银装素裹,黄河在山脚下奔流东去,你可以突然意识到那扣人心弦、令人回肠子荡气的信天游曲调儿无疑和这里的地理环境有着某种自然的联系。黄河水哦,奔腾了万载千年,它坚强的性格早已经溶进了陕北人民的血液里面!这里的人民不管再穷再累、不管怎样受压迫,都不屈不挠,他们不仅敢于和自然抗争而且用自由的歌声表达感情,这种力量是震撼的。
                   
背靠黄河面对着天
                   
陕北的山来套着山
          
                  
毛垴子柳树河湾湾里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翻了架圪梁拐了道弯
                  
满眼眼都是黄土山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黄土地文化。朴质的语言虽然没有经过雕琢,不那么华丽,可她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生存的精神。在那生存环境极其恶  的黄土高原,还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呢。

在毛主席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信天游的文艺表现形式有过一个很大的发展变化。公木、何其芳、刘炽、贺敬之、李季、严辰等一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在毛泽东《讲话》的指引下,搜集整理、学习借鉴信天游,创作出一首首艺术佳作,如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刘炽等改编的小歌剧《陕北牧歌》等,这时候出现的还有《蓝花花》、《横山下来些游击队》、《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等优秀的陕北民歌。解放以后,著名诗人贺敬之创作的诗歌《回延安》,就是以信天游的表现形式创作的,那精美的语言至今读起来还令人激动不已。不夸张的说,信天游已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最近几年,陕北原唱信天游突然红火了起来,听惯了《心太软》、《老鼠爱大米》的都市百姓被放羊娃王向荣、民歌大王贺玉堂声若霹雳、原始质朴的信天游歌声激动的热泪盈眶,首都大剧院那习惯了阳春白雪的歌舞之地,在雷鸣般的掌声里被黄河岸边的老农民的歌声深深折服:

谁晓得,天下的黄河几十几道湾?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条船?
  几十几条船上几十几根杆?几十几个艄公把船搬?
  我晓得,天下的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条船,
  九十九条船上九十九根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