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唐宋明月 //www.sinovision.net/?2356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唐宋明月 曾经植物人 没有记忆 所有文字均报纸发表。如有错误请原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心中的河南豫剧

已有 1931 次阅读2010-11-8 20:48 分享到微信

豫剧顾名思义是河南的戏种。可是眼下的豫剧团体以黄河为纽带,遍及全国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业余团体更是不计其数。人们喜欢豫剧,因为它地方特色浓郁、质朴 通俗、还因为它紧贴老百姓的生活,本色自然、幽默诙谐的道白;逶迤高亢、酣畅淋漓的唱腔;略显夸张却暗藏少林遗风的武功以及行云流水,节奏变幻莫测的板腔 都叫欣赏着忽儿悲呛凄迷、忽儿慷慨激昂,板眼之间似有魔人牵袖引道……

豫剧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在豫西山区还形象地称之为靠山吼。它是我国梆子声腔剧种中极为重要的一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豫剧据说已经有二百余年          的 历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已成为河南很有影响的戏曲剧种。它兼容吸收吹腔、昆曲、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同时广泛吸收河南民间流行的音乐、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朴直淳厚、丰富细腻、富于乡土气息的剧种特色。豫剧现在已经是国内团体最多、欣赏人数最广泛的剧种。

豫剧节奏明快利落,不似京剧的拖腔带势,也不比越剧的缠绵悱恻,唱者快意,听者舒心,正合了河南人的性格。河南人要是表示气愤或是不好接受时,就会拖着长音:……”惊奇的时候“哎……”的来一句,到了豫剧里依然是原汁原来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河水养育了中原人民,中原百姓创造了豫剧,豫剧又反过来滋润中原父老的心田。

在豫剧的发源地河南,豫剧这种土生土长的河南戏在中州大地上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河南人可以说都是拿着豫剧当摇篮曲听大的。河南人最着迷的戏就是豫剧,我不 知道黄河执着坚韧、质朴的性格在河南人的血液里存储了多少基因,只知道历史上由于黄河经常泛滥,靠豫剧支撑精神生活的河南人走遍四方,把豫剧的种子播撒以 至于到处开花结果。河南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锣鼓一响梆子一敲,保险有字正腔圆的、或者破锣嗓子的出来“哎海呀”一番,不拿捏、不怯场;即使没有更多的响器,只要有一吧简单的胡儿就有人跟唱,普及程度叫人咂舌。要是几个喜欢豫剧的人往那儿一聚堆儿就更厉害,众口一词,声震云霄,那种劲头绝不亚于唱流行歌曲的火热程度。观者都感叹不已:看,这些唱得欢的,都是河南人”!现在河南豫剧和河南武术、河南小吃一样已经响遍了天下。

豫 剧名旦、一代大师常香玉早年跟着父亲逃离黄泛区,和千万渴望生存的乡亲一起沿着陇海铁路,边走边唱到西安的,那曲“你家在那里,我家黄河边”的电影《常香 玉》主题曲说出了对豫剧艺术的执着和豫剧人生的辛酸凄。常大师生在黄河边(巩义),唱在黄泛区,文革时期又下放在黄泛区,她的唱腔里揉进了黄河的粗狂。 在逃荒的“河南担”里、在赈济灾民的粥棚边、在“大快人心事”响彻大地的喜悦中,常派逐渐深入人心。

和 京剧有四大名旦一样,豫剧有陈素真、常香玉、马金风、崔兰田、闫立品五大名旦,他们在豫剧舞台上为河南豫剧的振兴与发展贡献极大。在表现手法上,陈素真富 贵高雅、细腻传神,常香玉字正腔圆、如水泻崖,马金风嗓音甜润、婉转利落;崔兰田啼哭气绝、悲如天成,闫立品行似拂柳、开口清亮。听他们的演唱看他们的表 演简直就是享受。曾经听老辈儿的人说过,河南开封解放初期常香玉在学校演出时盛况空前,操场上、房顶上挤满了观众,一场戏演完光地下挤掉的鞋子就成百上千 对。

说 到豫剧不能不说《梨园春》,这些年,河南电视台《梨园春》节目可谓名震天下,来自全国的老少爷们儿、大姐大嫂甚至奶奶辈儿的准豫剧迷不远万里来到黄河之 滨,在母亲河的怀抱里尽情地展示自己,不管唱得好节目里,不光豫剧,全国所有的戏种都能在 这里演唱,黄河泥沙一般坏,回家一说自己上过《梨园春》,亲戚朋友就会对你刮目相看。在淳朴的河南人啊,用豫剧当媒介,以博大的心胸招来了全国诸如京剧、黄梅戏等多个戏种在此汇萃,共同发展。从这个节目创立以来,靡声 海内外,深受群众的喜爱,从国内到海外,从3岁的孩子到80岁的老者都在这里大显身手。

中国有黄河,河南有豫剧!在多彩多姿的黄河文化的花园中,豫剧这门伟大的艺术正开放出灿烂的奇筢!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