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唐宋明月 //www.sinovision.net/?2356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唐宋明月 曾经植物人 没有记忆 所有文字均报纸发表。如有错误请原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乌梁素 新嫁娘

已有 1659 次阅读2010-11-19 09:27 分享到微信

 

       从内蒙古的新安镇回来,进入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的地界。县水利局的刘工告诉我们,前边不远就是大海。我以为他在说糊话,谁知道打开地图一看,果然蓝滢滢一大片。气氛马上从长途跋涉的疲惫中亢奋起来,想不到在内蒙古还能看见海。海!什么样子的海!?是那惊涛排岸、浪花漫卷的蔚蓝色的大海吗?不可能,不可能。我不住的念叨,心里颇是激动。

 逐渐我感觉到了一股只有在海边才能体会到的丝丝凉意,咕咕的鸟叫声告诉我,前边有水。再往前走,芦苇逐渐稠密,地也逐渐湿润。直到前方没有道路了,大家都下了车,向前步行数百米,我平生第一次终于见到海了!

  啊,苍茫的天空下,蓝色的水波连着天,连着地,眼睛望不到边际;几只捕鱼的小船在远方作业,几个蒙古族老乡正在“海滩”收拾打捞的鱼。

  “塞白淖!”(你好)我用刚学会的蒙古话和他们打招呼,

   “塞!塞!”(好)其中一个50岁开外年纪的中年男人热情地回答。他用纯熟的汉语告诉我,这是“海子”不是什么大海,叫乌梁素,以前的面积比眼前的大多了,当地的农牧民都是在这里捕鱼吃。乌梁海以前的面积很大,宽30、长60里,用浩淼一点儿也不过分。

这个汉子叫“巴特”蒙古语英雄的意思。他说他是杭锦后旗的人,是来他姐姐家串亲戚,今天是来打鱼的。我看看他,一米八的个子,身上穿灰蓝色的蒙古袍,虽然没有通常表演时穿得那么鲜艳,却很有蒙古族的特色。巴特说巴盟的蒙古族人现在不是太多了,都是从内地迁移来的汉人,当地的蒙古族人几乎都不再放牧了,而是从事农业活动。要想见到真正的蒙古人就到大青山以北草场茂盛的地方,在那里可以住蒙古包、喝酥油茶、吃老单子(奶酪)、听马头琴…………

 

组长打算和打鱼人用我们带的海带换一些鱼。巴特听见了,说送给我们一部分可以,就是不换。我们又说买,巴特好象生气了,执意要送,他说蒙古人说了的话一般不更改,尤其是财物问题。我们只好听他的,组长把带来的内地白酒给了他几瓶,巴特显然很高兴。

他们有说有笑,和老朋友一样。这边我们几个测量队员正好奇地跟巴特学蒙古话,外语一样的语言不时引来一阵哄笑。

“黄河水利委员会怎么讲?”有队员问。

“哈腾拜罗音呜曾阿其格纳日塔皓日耶”大家笑的更厉害,都说蒙古话是日语。

巴特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组长拉着他的手答应下来,虽然没有可能在见面,但不忍心拒绝他。

  巴特一家走了,带走了豪爽的笑语。

此时,天色渐晚。放眼浩瀚的乌梁素,太阳的余辉像红缎子一般在水面上荡漾,那是羞涩的新嫁娘刚穿上美丽的婚装,闪烁的光芒黛青色的乌拉尔山分明像英俊的汉子正庄严地守护着他的所爱。这时候远方隐隐约约飘来年轻女子婉转的歌声:“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

 

图片:照片 019-0.jpg
图片:照片 018-0.jpg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小 社
下一篇: 生命中的黄河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