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唐宋明月 //www.sinovision.net/?2356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唐宋明月 曾经植物人 没有记忆 所有文字均报纸发表。如有错误请原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小 社

已有 1079 次阅读2010-11-21 09:41 分享到微信

              

 

小社是我少时的伙伴,他如果活着的话也应该50多了。

63年我上小学一年级,放暑假的时候,姨夫从农村来城里办事儿,对我妈说:叫小河到俺家住几天吧,妈想了想,反正工厂加班忙,她也照护不过来,就同意了。

初次到农村,我显的很兴奋。还没有进村,就碰见一个英俊少年在村口那棵硕大的枣树下捡被风吹落的枣子。他一只手插在已经明显鼓鼓囊囊的口袋里,另一只手正拿一颗红枣儿在衣服上擦。

看见我坐姨父锃亮的飞鸽自行车过来,少年讨好般对姨父笑笑:“周老师,他叫什么?”

  姨夫跨在车上朝那个有点的英俊少年道:“他叫小河,你俩玩罢!”接着他又嘱咐那少年,中午饭时把我送回去。少年爽快地答应了。

   少年叫小社,比我小2岁,在集镇上上学,我姨夫是他的数学老师。那天小社对我特别友好,把检来的枣儿给了我许多。

   以后我们几乎都在一起玩耍,一直到快开学的日子。我说我要走了,小社说,我给你唱个戏吧!他叉起腰跨开步刹有其事地唱到: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

再一次见小社过了八年,我1210岁。

文化大革命很乱,妈不放心我到处跑,反正也不上学了,正停课闹革命,就送我到姨家小住。

小社见我来很是高兴,他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开始筹划一场“欢迎仪式”。先是领我到神秘的地窖挖出几块红薯,又忙着和大家在地头点一堆火,等红薯烤的半生不熟,赶紧用土捂上。等到晚上都吃了饭,大家玩耍一阵后,就兴高采烈地扒红薯吃,那滋味绝对是城里难以     体会的。

最后一次见小社是一九七六年。

我那时候已经参加了工作。上班的单位在开封市,离姨家不远。星期六骑车到姨家,问起小社,大家脸上都面露出羡慕的表情。去年县剧团来招演员,小社两嗓子就把招生的团长给镇住了,连说了几个没想到。从此小社就成了在县城吃商品粮的城里人,这叫贫困了一辈子的村里人极其感慨。

没想到在回去的路上碰见了小社。他分明高大并胖了许多,精神很透亮爽快,见我老远就喊:“河哥”!

他说在县剧团开始并不舒心,就是吃的好一点,穿的时髦一点。因为他是新演员,就是学徒,所以一般都是在舞台上拉拉布景、卷卷地毯等干些杂项。今年好多了,虽然没有大角色,但群众演员还经常有他。

到县城我要拐弯的时候,小社拉住了我,说要我到他剧团看看,晚上好有演出呢。看他真诚的样子,就跟他去了。

剧团迎门是个大舞台,可能是晚上有演出的缘故,布景已经挂好。小社把灯光拉开,远山、蓝天、庄稼、果树立刻呈现在眼前。小社兴奋地在空荡荡的舞台上翻了几个马车轱辘,一身的戏功叫人咋舌。

他指着布景说,这是“朝阳沟”,将来我们农村肯定是这个样,不信你走着瞧!小社说这话的时候,好象年轻了不少。

晚上,请小社在街上吃了肉包子。他说,都说我有能耐了,其实和你们城里人比起来算个屁,俺爹俺娘还吃不上这勒。我听了鼻子有点酸,还真孝顺。

晚上看了熟悉的戏曲《朝阳沟》,看了半天也没见小社上场,只是到了戏中银环唱下山的时候,我才从群众合唱:“朝阳沟,朝阳沟,朝阳沟今年有是大丰收”中听到了小社的声音。

后来听说小社死了,他是跟剧团出去演出从马车上翻下山沟摔死了。死时还不到 40岁,哎!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月下人生
下一篇: 乌梁素 新嫁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