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怎样构建地方学

已有 510 次阅读2021-3-7 08:43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怎样构建地方学
         包海山
     构建地方学,可以从什么是地方学、地方学主要特点、怎样构建地方学这三个方面来推进。
     应该说,地方学的内涵外延等基本概念以及地方学的主要特点,决定了怎样构建地方学。
     就怎样构建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而言,可以从地方学顺应科学融合发展规律、全球地方学融合发展、地方学融入各行各业、地方学融入现实社会与网络世界这四个方面研究探讨。
     在这里先探讨“地方学顺应科学融合发展规律”的问题。对于构建地方学来说,这是很抽象的问题,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不能不探讨的问题。一方面,地方学跨学科、融学科研究,探寻原有各学科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顺应科学融合发展的必然规律;另一方面,原有各学科要弄清它在人类系统性科学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各学科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一)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
     学科融合发展,是由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即科学所研究的事物的各种现象及其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从宏观上来看,人类对整个宇宙自然的认知在不断丰富和细化。随着人们感悟和意识到在自然界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客观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从混沌不分的形态,开始形成作为科学之母的哲学思想,并且逐渐分化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领域,甚至在万物层面细化为研究每一种事物的学科,这些多是依据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的学科划分。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找到各学科之间更多细节的内在联系必然,传统学科间的界限被不断打破,一些交叉学科和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开始大量出现,促进学科融合发展。
     如果说不断出现新的学科是不断发现新的事物以及不断细化研究的结果,那么科学融合发展是因为看到各种事物的内在必然联系以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就自然界的演化而言,从现象来看是“生万物”,而在本质意义上万物是一个“”所生。因此,共同探索和遵循生万物之道,即意识到天地人最终共同道法自然,那么探索和揭示这种内在本质规律的人类科学必然融合发展。例如,通过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比较研究并努力集成创新,我们能够意识到,他们所讲的道、长生天、真理等只是称谓不同,而在本质意义上所探寻和遵循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正因为意识到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自然规律对任何人任何地方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我们才能够深刻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地区的人们,探寻和遵循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文化,能够穿越时空,世代传承、积累、创新,并且在一个巨系统内融合发展。
     (二)各学科要弄清科学知识总联系中的地位
     无论怎样划分或者融合发展,总之科学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思维科学,在实质意义上,都是从某个角度或者较为系统性揭示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因此,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揭示它的任何科学都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恩格斯指出:“自然科学把自己的自然观尽可能地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了要求,要它弄清它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
     从人类科学的融合发展来说,一方面,应该应用系统性思维,尽可能地创建一个和谐的整体性学科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应该对每一门科都提出要求,要它弄清它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使每一门科都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性学科知识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从而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在深层意义上,人类科学所探索和揭示的自然法则,在出现人类之前就是已经客观存在,而且出现了人类之后依然是自然法则在无形中决定着人类的发展。当清晰而真切地意识到人类自身是自然法则的创造物时,就能够深刻理解作为人类思维的产物即系统性科学与自然法则的关系,以及分门别类的每一门学科在一个和谐的整体性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地方学研究要找到自己的地位,发挥自己的作用,以“人法地”为切入点,最终天地人合一,共同道法自然。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