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言者无罪 //www.sinovision.net/?3160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港珠澳大桥多出88亿不能怪“香港老太”

热度 1已有 1106 次阅读2012-4-27 09:21 |个人分类:时事评论|系统分类:杂谈| 香港, , 港珠澳大桥 分享到微信

陶短房 学者

逼停这座大桥的其实并非“香港老太”的司法复核申请,而是此前香港有关机构的疏失。这笔账也不能算到“香港老太”的头上,更应该追究有关机构的责任。

据报道,2010年香港东涌一名老妇以两份环评报告未评估臭氧、二氧化硫和悬浮微粒影响为由,认为特区政府批准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环境许可证非法,向香港高院提请司法复核并获支持,导致工期延误。日前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表示,由此所造成的工程损失将达88亿港元。

对此,一些人认为,这位老妇因担心自己身体健康受工程影响而提起“乱诉”,导致工程受到严重影响,受害的是整个香港和数百万香港居民福祉,是“小局影响大局”;还有人认为,此举令大桥工程预算暴涨逾50%,这笔额外多出的天文数字费用,最终仍要由全体纳税人承担,对香港而言是地道的“赔钱买卖”。

表面上看,似乎是这么回事,但细算这笔账却不然。

首先,逼停这座大桥的其实并非“香港老太”的司法复核申请,而是此前香港有关机构的疏失。香港高院的司法复核裁定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环评报告不合规格,法官霍兆刚的判词指出,环保署长批核的环评报告,欠缺关于空气方面的独立评估,未能符合港珠澳大桥研究概要及技术备忘录的要求。

环评报告是项目工程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替工程环保指标把关的政府专业机构,香港环保署在空气质量指标评估中理应作更周到、更细致的考量。

“香港老太”的司法复核申请不论动机如何,都是在行使其基本的法律权利。哪怕这种做法是在“挑刺”,政府和有关部门也理应对这种“挑刺”做足预案。

“香港老太”的做法,从目前看来似乎是让工程“赔了”,却给政府和决策部门提了个醒:今后在这种涉及公共利益、大众福祉的重大项目立项、评估、决策过程中,必须更加慎重。这并非仅仅有利于在今后省下更多的“88个亿”,更因为事关一方利益、大众福祉和公共资源,事先“功课”越扎实,施工时的意外、施工后的懊恼也就会越少。

从这个角度上讲,由“香港老太”引发的这笔“赔钱买卖”至少可以促使公权力抛弃高高在上的“行政优越感”,对公众意见和不同呼声采取更谦逊和负责的态度,也可以令相关各方避免重蹈覆辙。当然,这笔账也不能算到“香港老太”的头上,更应该追究有关机构的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redbee 2012-4-27 10:26
同意!但不知道,”由此所造成的工程损失将达88亿港元“是怎么算出来的?有点太夸张吧。我的理解是,这里的损失应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是延误工程进度,造成怠工、机械设备闲置,拖延工期等费用。而间接经济损失包含延迟通车,从而损失的交通方面的快捷和经济、物流甚至旅游方面的影响。

所以,直接经济损失应该没有88亿这个数字那么巨大。还是赞一个,桥梁建设应严格按程序走,尤其是前期的立项、可行性研究等不能马虎,走过场。老妇的行为没有错,她是在捍卫规矩,工程必须严谨,每一个阶段都应经得起考察。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