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言者无罪 //www.sinovision.net/?3160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高尚全:改革阻力来自垄断部门利益

已有 902 次阅读2012-5-14 04:20 |个人分类:时事评论|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高尚全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

日前,第九届中越经济改革比较论坛暨第74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口召开,此次论坛主题是“走向公平与可持续——转型中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期间,本报专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高尚全。

1 金融破题 温州改革试点是个契机

为什么温州会发生金融问题呢?就是因为贷款利息已经高于企业的正常利润率了,而广大中小企业虽然有需求,却不断地遇到贷款难、成本高等门槛。

新京报:当前的热点之一就是金融问题,而金融领域的问题之一,是民间资本投资无门,民间金融乱象丛生,民间借贷纠纷急剧上升,比如“吴英案”引起各界高度关注,而刚刚在温州设立的国家金融改革试点,也引起社会较高的期待,我看您近期一直在呼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高尚全:金融改革非常重要,尽管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其重要性,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金融起不了什么作用,现在是市场经济了,金融是市场的血液,这个问题就凸现出来。

虽然近年来金融改革也有不少进展,但是现在金融改革仍不到位,遭遇了金融垄断,产生了很多问题。温总理对金融改革非常重视,他讲到金融垄断,可是一些人并不承认存在垄断,认为银行业是国家的,银行之间又存在一定的竞争,就不是垄断,实际上这是对垄断缺乏正确的理解。

新京报:该怎么正确理解金融垄断?

高尚全:我们现在的金融资产总量,大概是115万亿元,但主要是国有的,民间的份额比较少;并且,金融资产的结构不合理,这115万亿元主要是银行的资产,保险和证券市场的资产比较少。

根据银监会的数据,去年银行业的利润是10402亿元,这是净利,毛利是26000亿元,仅就净利而言,比前年也增长了36.3%,尽管银行业不承认这是暴利,但是这36.3%的产生,有两个必须注意的背景,一个是实体经济非常困难,一个是老百姓长期承受了负利率。

为什么温州会发生金融问题呢?那些老板为什么要跑路呢?就是因为高利贷受不了,利息已经高于企业的正常利润率了。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投向往往以政府平台和国有企业为重点,广大中小企业虽然有需求,却不断地遇到贷款难、成本高等门槛。

新京报:这种背景下,如何看温州的金融改革试点?

高尚全:正因为此,现在国务院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在温州搞金融改革试验区,目的我想主要有两个点,一个是如何解决小微企业的贷款问题,一个是如何看待长期以来存在的地下金融市场的问题,就是说是否合法化的问题,不能都是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要尝试多种形式,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

尽管温州目前出台的几条举措,大家还不太满足,但是有这么一个好的开端,我想还是值得期待的。

2 改革阻力 阻力来自垄断部门利益

一方面垄断行业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享受着高利润与高收入,另一方面又限制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准入,影响了市场平等竞争的格局,从而制约了经济活力。

新京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探索,“利率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总感觉“雷声大雨点小”。您怎么看?

高尚全:现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既得利益者的影响,他们认为现在条件不成熟。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的存款利率是控制的,而贷款利率是放开的,所以存贷差很大,达3个点以上,那么国有商业银行就是通过存贷差获取高额利润的。

此外,银行的贷款条件很苛刻,小微企业很难贷到款,即使能贷到款,也有很多附加条件,比如说,你现在贷款一千万元,但是银行要求这一千万元必须还存储在这家银行,一出一进,银行的业绩是翻番了,相关人员的奖金随之增加了,所以就能理解为什么收入差距会这么大。

新京报:这种背景下,推进“利率市场化”应该更为迫切。

高尚全:利率市场化必须突破重重困难,一定要推行的。现在既有中央高层的重视,又有温州改革的试点,我想利率市场化不推行肯定是不行的。金融市场放开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作用才会发挥出来。

新京报:以金融改革为例,目前改革最大的阻力在哪儿?

高尚全:主要的阻力还是来自垄断部门的利益和特权的影响。比如说在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行业,一方面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享受着高利润与高收入,另一方面又抬高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准入门槛,影响了市场平等竞争的格局,从而制约了经济活力。

为什么银行普遍愿意把钱贷给国有大型企业,而不愿贷给中小企业呢?主要是因为贷给国有企业更保险,因为这些企业是国有的,即使出现问题,风险也小一些。如果贷给中小企业,银行信贷员的压力就会很大。并且,银行也需要评估企业,成本较高,就不太愿意放贷。当然,由于中小企业刚刚起步,或处于上升期,诚信度可能不足,抗风险能力也有限,但这都是企业发展必经的过程。因此,政府和银行需要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反过来,如果实体经济陷入困境,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对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

新京报:目前的民间金融市场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会不会“一放就乱”?

高尚全:当然,一方面要放开,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监管,规范引导。

民间金融产生发展于基层经济社会基础之中,为经济的发展增添了一些活力,但也有一些违法犯罪现象借民间金融之名,损害了人民的正当权益,阻碍了民间金融的良性发展。因此,改革决策管理人员要积极支持民间金融的发展,同时要针对民间金融活动存在信息不对称、行为不规范、规则不健全等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

3 改革困境 打破不公平的利益格局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就要打破深层次的思想禁锢,消除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干扰。同时,切断既得利益格局自我繁殖的链条。

新京报:就当下而言,影响改革深入的因素很多,多数认为是利益问题,但您提出还有“思想因素”作祟?

高尚全:30年前我们提出“解放思想”,时至今日,已经像口号一样司空见惯,很多人可能会说,在“思想”已经如此“解放”的今天,“思想因素”还会制约改革的推进吗?

我认为“思想因素”的问题还是存在的,到今天还没有彻底解决,有人还在认为“公”的就是社会主义的,“私”的就一定是资本主义的,用旧眼光看待改革,看待发展。

新京报:“思想因素”主要体现在哪儿?

高尚全:比如说国务院推出的“新36条”,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就遭遇到很大的阻力,迟迟难以落实。一些垄断行业出面干预,认为非公有制一旦“进入”,就是公有制的“退出”,就是社会主义的“退出”。

比如刚才说的某些银行给企业放贷,假如出现同样的问题,那么贷给国有企业的责任就会小一些,贷给非国有企业的责任就会大一些,这本身就是思想的因素在作祟。

所以我说,推进改革出现困难,一个是思想因素,一个是利益因素。更值得警惕的是,就是思想因素与利益因素的交错合流。

仅就经济改革而言,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就要打破深层次的思想禁锢,消除既得利益者对改革的干扰。同时,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切断既得利益格局自我繁殖的链条。

新京报:也就是说,二者的交错,让改革面临着困境?

高尚全:三十年的改革过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产生新的利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经济领域的单兵突进,导致利益分配严重不均衡,从而形成了如今的既得利益格局。

今天的改革,就是要打破这种垄断,打破这种不公平、不可持续的利益格局,所以被触动利益的既得利益者必然会阻碍改革前行。所以,才会出现“摸石头上了瘾,不想过河”的现象。

4 改革共识 公平可持续是最大共识

缩小贫富差距、控制两极分化,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的利益诉求也可以达成社会的共识,这也是近年来“民生”成为社会热点的原因之一。

新京报:面临改革的困境,您认为目前有哪些共识?

高尚全:我认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保证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培育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就是当前中国社会最为集中的共同期待,也是最大的改革共识。

并且,缩小贫富差距、控制两极分化,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的利益诉求也可以达成社会的共识,这也是近年来“民生”成为社会热点的原因之一。

同时,在政治体制改革上,因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所以要建设与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相配套的法治型的、服务型的上层建筑结构,这也应当是改革的共识,为建设法治型、服务型的清廉政府,社会对官员财产公示、人权保障的诉求,也有显著的共识。

新京报:能否安全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也是目前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您怎么看?

高尚全:在我看来,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贫富差距过大、腐败等因素引发的。

我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一项改革是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一是通过改革逐步提高劳动报酬,扭转劳动在收入初次分配过程当中占比过低的局面;二是通过改革使收入再分配向民生倾斜,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 顶层设计 为改革立法、高层次协调

中国的改革能否取得新的突破,决定着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新京报:中央已经提出改革的“顶层设计”。记得您较早就提出过这个问题?

高尚全:2005年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9位专家学者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我在会上讲了6条意见和建议,其中第六条是“尽快建立改革协调机制”,我提出:“当前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谁来进行总体设计?谁来协调?实践证明,靠各个部门是不行的。”

我提出三条具体建议:一是建立国务院改革协调领导小组,由总理来兼任组长,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等有关部门一把手作为小组成员;二是恢复国家体改委;三是扩大发改委的改革职能。已经过去七年了,如果这个问题仍不能解决,改革新突破就有落空的危险。

新京报:今天的改革现实背景下,到底该怎么设计?谁来设计?

高尚全:让市场经济走向公平可持续,建立比较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我认为迫切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上尽快取得新的突破:

第一,深化资源能源价格和垄断部门改革;第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第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第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推进这些改革,不能单兵突进,必须全面协调总体推进,但更需要取得重点突破。不能只选择相对容易的改革,把难度大的改革继续往后拖。需要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攻坚。

一、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30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结果。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主要根源是市场经济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因此,明确经济领域的市场主导而不是行政主导,是深化改革的关键。

二、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十二五”既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战略机遇期。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进改革,既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也需要制定理性务实的改革路线图。从这几年的改革实践看,如果缺乏对改革的整体设计,改革突破很难有效实现。

三、还是要尽快建立高层次改革协调机制,为改革立法。

加强改革顶层设计,需要专门的设计机构。从领导和谋划改革的需求看,必须成立由中央直接领导的改革协调机构,这样有利于从全局上协调多个重点领域的改革进程。也要加强改革立法,把改革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更需要建立改革进展评估机制,开门搞改革,让各项改革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了解改革、理解改革,让多数人在不断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时,参与改革,支持改革。

新京报:现在,普遍认为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社会期待都很高,您有什么期待?

高尚全:中国过去30年的改革,有三个重要的历史时点值得纪念。一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三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后,中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刻。而中国的改革能否取得新的突破,决定着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中国的发展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改革开放取得突破,什么时候制度红利就能够充分释放,就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