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mrzhu //www.sinovision.net/?316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rzhu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晚清安徽巡抚冯煦和他的《蒿庵朋僚书札》﹝二)

已有 3869 次阅读2011-10-7 23:35 |个人分类:mrzhu的著述分享到微信

晚清安徽巡抚冯煦和他的《蒿庵朋僚书札》﹝二)_图1-1

晚清安徽巡抚冯煦和他的《蒿庵朋僚书札》﹝二)_图1-2

晚清安徽巡抚冯煦和他的《蒿庵朋僚书札》﹝二)_图1-3
                                                                                                                                                                                  

述略:传世迄今的《蒿庵朋僚书札》,合订为两函二十册。每册封面左上侧,贴有磁青题笺,墨笔繁体楷书“蒿庵朋僚书札一” 七字,右下方垂直钤印二:上印文为   下印文为    。每册封页右上侧,分上下两排,墨笔竖书信件人名与页数。上函册一所书如下:

谭复堂十一,增二;易顺鼎十,惺一;郑孝胥一;沈瑜庆五;行淦三;

张士珩二; 沈瑜庆六;赵以炯七。

两函共收谭复堂,易顺鼎,郑孝胥,沈瑜庆,张士珩,赵以炯,汪兆曾,李宗羲,宝琦,缪荃孙,朱祖谋,沈士林,李棠,李详,沈曾植,顾云,岑春煊,蒯光典,邹福保,刘家谟,端方,韩贻孙,程仪浴,孔昭宷,袁昶,孙树声,曾桐,刘岳云,盛宣怀,柯逢时,宝尔铎,厐鸿书,姜桂题,陈夔龙,丁象豫,韩弼元,韩国钧,朱寿庸,曾国荃,李棠,孙家鼐,陈天舟,陈重庆,陈洵庆,溥兴,杨士琦,恽祖翼,翁长森,段春云,李桂林,陆润庠,赵尔巽,杨兆鋆,孙宝瑄,陶濬宣,刘承千,段喆,蒋师辙,沈曾植,刘岳云,汤裕,陈作霖,胡思敬,恽毓珂等书札多件。大都涉及清末民初的行政,洋务,军事和关税等项事务,尤与苏皖两省关系最为密切。此外,尚有一些唱和诗笺,足以看出清朝遗老在鼎革之际,那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状态。加之其中的端方,曾国荃,郑孝胥,岑春煊,盛宣怀,陆润庠,赵尔巽等人,还是这段历史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的书信,不无和当时的政局关联,具有正史以外的史料价值。同时,这一墨笔手书的信笺,还是晚清以来书法艺术的珍品,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

因此说,冯煦的《蒿庵朋僚书札》整理和研究,不仅对冯煦生平的研究,是一不可或缺的原始档案资料,而且对于清末民初历史的研究,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

网讯:冯煦《蒿庵朋僚书札》册一人物事迹简录于下:

谭复堂,(18321901),即谭献,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人。谭献工骈体文,于词学致力尤深。其所选清人词为《箧中词选》,极为精审,学者奉为圭臬。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下202627多有论及。

易顺鼎(公元一八五八年至一九二0年)湖南龙阳(今汉寿)县人,字实甫,号很多,最出名者为“哭庵”。他的父亲易佩绅曾任山西、四川、江苏布政使。易顺鼎少时受过湘中大名士王闿运的点拨,很受其赏识,将他和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钧并称为“两仙童”。他又与袁克文、何震彝、闵尔昌、步章五、梁鸿志、黄秋岳并称为“寒庐七子”是近代有影响的大诗人之一,与湖北樊增祥齐名,有“北樊南易”之称。

郑孝胥,(1860-1938),男,字苏戡,一字太夷,号海藏。福建福州人,

著名政治家,近代诗人、大书法家,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由内阁中书改官同知。光绪十七年,东渡日本,任使馆秘书。次年,升日筑领事,调神户大阪总领事。二十年归国。

历官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京汉铁路南段总办、督办广西边务。 宣统三年(1911),为湖南布政使。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先有楼在上海,题海藏楼,寓居于此。鬻字沪上,年入二万金,同时写手如沈曾植、李瑞清、曾熙等,皆自叹不如。常与遗老辈相唱和。后追随日本侵略者,并任所谓的满洲国国务总理,为士林之不耻,旧时朋辈,如陈衍、昌广生等皆与之绝交。彼时海上市招出其手者多易去,商务印书馆编《辞源》,初版书名出自郑孝胥手,及郑出仕伪满,书名则由邹梦禅集石门颂代替,建国后重订,则为叶圣陶书签。直至后来,梁披云《中国书法大辞典》、阮荣春《中华民国美术史》,于郑皆避而不谈。书法由帖入碑,工楷、隶,尤善行楷字体,取经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然笔墨寒伧,品格不高,且用笔过于夸张,用笔给人有雷同之感,常有观一足以之感,不足学。亦能诗,著有《海藏楼》。

19323月,伪满洲国成立,郑孝胥出任伪国务总理。后日方见郑孝胥难以驾驭,以其年高“倦勤思退”为名,不要他了。最终郑孝胥暴病死于长春,葬于沈阳市东陵区高坎镇七间房村。有《海藏楼杂诗》和《郑孝胥日记》。

沈瑜庆(18581918),字志雨,号爱苍、涛园,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沈葆桢第四子,娶刘齐衔之女刘拾云为妻。清光绪五年(1879),父死,恩赏为候补主事。光绪十一年(1885),中举人,会试落第,以恩荫签分刑部广西司行走。 贵州最后一次巡抚。故居现宫 巷26号。

 张士珩,(约18571918),字楚宝,晚年自号因觉生。安徽合肥人,与护军统领张文宣都是李鸿章的外甥。祖父张纯,举人。父亲张绍棠的祖母是李鸿章的姑祖母,张绍棠即是李鸿章的表弟,又是李鸿章的妹夫,亲上加亲。当时,张家富足,李鸿章兄弟经常依靠张家接济度日,连婚事之需也是靠张家资助,因此李鸿章兄弟对张家非常感激。张绍棠曾在合肥办理团练,充当团首,同治元年(1862年)参加淮军,任李鸿章的亲兵营军官,曾因功获“鼓勇巴图鲁”勇号。张士珩的母亲是李鸿章的长妹,生于道光八年(1828年),尊敬长辈,调和姊妹,相夫教子,十分贤惠,受到张、李两家的一致好评。张士珩有两个哥哥,长兄张席珍,淮军在苏南与太平军作战时入李鸿章幕府,管理淮军军械,光绪十六年(1890年)病死于北洋军械所任内,官至候补道。

赵以炯,字仲莹,又字鹤林,清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生,贵阳青岩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丙戌科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一名,中状元,大魁天下,成为云贵两省自科举以来"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

赵以炯中状元后,授职为翰林院编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光绪十七年(1891年)出任提督广西学政,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回京出任礼部会试顺天同考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赵以炯在其母赵三太陈氏病故后,丁忧回籍守孝三年,并在学古书院主讲。期满后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入京复职,后因感仕途艰难而辞官返乡在青岩讲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赵以炯于青岩家中病故,终年49岁。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