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mrzhu //www.sinovision.net/?316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rzhu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扬州琴史拾遗(下)

已有 1008 次阅读2016-1-17 21:42 |个人分类:mrzhu的著述|系统分类:文学| 扬州 分享到微信

:扬州广陵琴派刘少椿先生事迹有关图选:

 

引言〗:扬大商院朱江所撰《扬州琴史拾遗》一文,刊在香港《刘少椿古琴艺术纪念专集》,后于2005-05-30 16:17:35秒,刊于《百度贴吧/邗上五架书屋吧》,今稍作增改并附图,后半文字如下:


公元19613月,我下放至扬州博物馆任职,正处在政治风云变幻,阶级斗争激烈的年代,人与人的交往越发淡薄了。未曾料到少椿先生也解聘返里,幸与专区文教局长王建白相知,遂安置在扬州师范学校,安排在安乐巷宿舍居住。并因建白局长酷爱古琴,常至博物馆寻觅良材,遂闻先生近况。后因扬州中医名家夏雨生,与少椿先生常相往还,而得至安乐巷拜揖。当其时,先生虽有以为家,但与往日的深宅大院,已不可同日而语矣!所幸者,先生为人淡泊明志于琴学,未徨他顾,到也算得安居乐业。因是,有七十二条安乐巷之称的安乐巷,又得一名士之居矣。在这段期间,先生的次子延龄,学医于中医名家吴克谦。吴先生亦是好古之士,与耿鉴庭、任达然、王幼儒、夏雨生、江圣庭、哈遇之诸大中医齐名于时,皆与我相友善,时有往还。因之,在内人染恙之日,少椿先生曾偕其子延龄医师,亲至史公祠西侧寒舍,为内人把脉处方,虽已越三十馀年,至今犹历历在目。更为值得回忆者,即少椿先生由雨生先生陪同,携古琴至我家梅岭西舍,临窗抚《梅花三弄》一曲,铿然有声,使蔽庐尘襟皆涤,神宇皆清,几不知“人间正道是沧桑”。在这之后,我与雨生先生曾三至安乐巷访问,也曾听先生一弄琴曲。谁知这般人生难得一遇的佳境,竟随着十年动乱风暴而绝迹人寰。今时回首往事,怎不令人唏嘘难已哉!


刘少椿的广陵琴学,在乡邦贤达所撰笔记中,多有载述。如逸沧老人董玉书在《芜城怀旧录》卷二中写至:“包慎伯问樵上人《海上移情图记》云:数百年琴谱皆出广陵,(而)广陵固多硕师哉!近世之善者,(有)刘少椿述广陵之琴学源流”,是为“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今先生外孙陶艺为纪念先生业绩,倡导先生琴学,嘱我撰文,以记其大略云耳,尚不能及其万一,惟徨恐而已。
扬州大学离休教授朱江,记于邗上五架书屋南窗下,岁在辛已七月。并
重刊补图于乙未年岁末腊八日   

 

附注〗:文前附图上为:扬州“广陵琴社”同仁,史公祠“梅岭雅集”合影;附图下为:香港出版《刘少椿古琴艺术》封套面页。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