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牢骚怪论 //www.sinovision.net/?48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牢骚怪论:苦涩的奇迹!(王家岭矿难浅议)

已有 759 次阅读2010-4-6 05:49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常识告诉我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办到了,那就叫奇迹!震惊国内外的王家岭矿难,从328日到45日,深埋透水矿井的153名矿工,经过了88夜后,其中绝大多数人(暂时统计数据115人)竟能“超越常识”地被不惜代价的地面救援力量成功救出。这就是奇迹!至少在全世界的同类矿难中堪称奇迹,这也是国内外关注王家岭矿难的舆论普遍称赞的救援奇迹。不过笔者认为,尽管王家岭矿难的救援是一项奇迹,但却是值得反思的――“苦涩的奇迹!

苦涩的奇迹!”众所周知,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和矿工遇难人数,长期以来都是“世界第一”,不论是过去频发的私营小煤矿的安全事故和矿工遇难人数,还是经过了近两年多来“国进民退”(兼并重组、关闭小煤窑)而依然频发的安全事故和矿工遇难人数,都没有摆脱“世界第一”这种尴尬的“奇迹”现象。即便是国家不断制定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或是更换高级管理官员,矿难悲剧都难以得到根本性的遏制,而且还为此惩处了不少国家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大大小小的官员。由此可见,我国的煤矿产业不但是矿工的“苦涩生存之处”,同时也是官员的“苦涩仕途之地”,而由此所引发的矿难救援奇迹,不是“苦涩的奇迹”又是什么奇迹呢?更何况,王家岭矿难救援奇迹的背后不知道还有多少矿工不能生还?还有多少国家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大大小小的官员要遭遇仕途的滑铁卢?

苦涩的奇迹!”当舆论在赞扬“超越常识”的井下矿工们的生命奇迹和地面不惜代价夜以继日想尽办法救援矿工生命的奇迹时候,难道不应当反思“这样的奇迹该不该要吗?”如果舆论不但理直气壮而且不遗余力地鼓吹王家岭矿难这种“苦涩的奇迹”的话,笔者认为,即便是今天满足了某种难言的“精神需要”――生命礼赞,而对长远的煤矿发展未必会有多大的益处。因此,笔者希望舆论在面对王家岭矿难这种“苦涩的奇迹”时,一定要理智理性,应该更多、更客观地深究和报道引发王家岭矿难这种“苦涩的奇迹”的制度缺陷、政策缺陷、法规缺陷和管理缺陷,并提出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唯有如此,像王家岭矿难这种“苦涩的奇迹”才有可能越来越少,甚至不会发生这样的“苦涩的奇迹”,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才会更有希望,矿工的生命安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得到保障,管理煤矿的大大小小的官员才不会心存仕途之忧。总之,王家岭矿难创造了一项值得反思的“苦涩的奇迹!

                     201046日星期二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