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牢骚怪论 //www.sinovision.net/?48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牢骚怪论:利比亚问题的核心――两种价值观的斗争!

已有 1040 次阅读2011-4-6 05:16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众所周知,联合国有关利比亚问题的1973号决议,既是一份事涉“全面停止暴力和对平民的所有袭击和虐待”的有关“保护人权”的“国际共识”,又是一份要求“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针对卡扎菲政权(即主权)镇压反对者以及伤害无辜平民的“不轨行为”的“宣战书”。尽管针对联合国1973号决议在国际社会有着“不同的解读”,但事实上这份联合国1973号决议依然体现出了“人权价值观”与“主权价值观”的斗争依然非常激烈,这恐怕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在制定1973号决议时没有料到的。

“人权至上”价值观认为,卡扎菲是独裁者,卡扎菲政权(即主权)是独裁政权,在这样的独裁政权(主权)国家内,是容不下任何反对者(或者反对派)的,凡是出现了反对者(或者反对派)就必须使用军事力量予以镇压。毫无疑问,也正是由于卡扎菲政权(即主权)对国内反对者(或者反对派)进行了使用军事力量予以镇压的事实,才最终导致了联合国有关利比亚问题的1973号决议的出台,而且还是一份在联合国安理会“没有反对票”的决议,这也引发了国际社会诸多有关“人权至上”与“主权至上”这两种价值观的“口水战”。时至今日,有关这两种价值观的“口水战”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还有增无减。

“主权至上”价值观认为,利比亚是一个“主权国家”,多国联军不应该在联合国“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对“主权国家”(实际上就是卡扎菲政权)使用武力打击(或者颠覆),而应当以“和平方式”予以解决。同时“主权至上”价值观还认为,多国联军“滥用”1973号决议使用武力在打击卡扎菲政权(即主权)的同时却伤害了不少无辜平民(包括死亡100多平民)的行为,才是践踏“人权”的行为。持这种“主权至上”价值观的舆论力量在国际社会也很强大,眼下看来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还在增加。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眼下焦灼的利比亚战争局势,不但在考验着卡扎菲政权(即主权)究竟还能否生存下去的智慧,同时也在检验着西方国家所谓的普世价值(主要指人权)能否获得又一次胜利。总之,利比亚问题的核心,事实上就是“人权至上”与“主权至上”这两种价值观的斗争。不过笔者认为,在现有的“国际秩序”(西方国家创造的)下,“人权至上”价值观依然占据着上风,而“主权至上”价值观却处在下风,不论利比亚未来的结局是什么,“人权至上”与“主权至上”这两种价值观的斗争胜负,都已经没有悬念,而且还是由现有的“国际秩序”(西方国家创造的)所决定的。

                    201146日星期三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